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火山岩的脱气实验和对昌德东CO2气藏气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火山岩到250℃时,脱出挥发分总量为0.0299~0.0790mL/g,其中CO2脱出量为0.0218~0.0706mL/g(0.429~1.387wt%);挥发组分以CO2为主,还含有H2、CO、CH4等还原性气体,以及少量低碳烷烃,CO2含量和总烃呈现反比关系;基性岩的CO2脱出量、脱出率高于中、酸性岩;CO2脱出量与岩石碱质含量正相关.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CO2气藏成藏模式为“自生自储“,成藏CO2气主要来自深部被火山岩吸附的气.随岩浆上升,在岩浆冷凝成火山岩的过程中被吸附于火山岩的节理、劈理和晶体位错之中的CO2气,连同火山岩包体中的残留气,成为高纯CO2气藏的主要补给源,并非地幔气体沿大断裂上来直接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2.
火山岩吸附CO2气的成藏潜力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山岩的脱气实验和对昌德东CO2气藏气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火山岩到250℃时,脱出挥发分总量为0.0299~0.0790mL/g,其中CO2脱出量为0.0218~0.0706mL/g(0.429~1.387wt%);挥发组分以CO2为主,还含有H2、CO、CH4等还原性气体,以及少量低碳烷烃,CO2含量和总烃呈现反比关系;基性岩的CO2脱出量、脱出率高于中、酸性岩;CO2脱出量与岩石碱质含量正相关。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CO2气藏成藏模式为“自生自储”,成藏CO2气主要来自深部被火山岩吸附的气。随岩浆上升,在岩浆冷凝成火山岩的过程中被吸附于火山岩的节理、劈理和晶体位错之中的CO2气,连同火山岩包体中的残留气,成为高纯Co2气藏的主要补给源,并非地幔气体沿大断裂上来直接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的脱气实验和对昌德东CO2气藏气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火山岩到250℃时,脱出挥发分总量为0.0299~0.0790mL/g,其中CO2脱出量为0.0218~0.0706mL/g(0.429~1.387wt%);挥发组分以CO2为主,还含有H2、CO、CH4等还原性气体,以及少量低碳烷烃,CO2含量和总烃呈现反比关系;基性岩的CO2脱出量、脱出率高于中、酸性岩;CO2脱出量与岩石碱质含量正相关。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CO2气藏成藏模式为“自生自储”,成藏CO2气主要来自深部被火山岩吸附的气。随岩浆上升,在岩浆冷凝成火山岩的过程中被吸附于火山岩的节理、劈理和晶体位错之中的CO2气,连同火山岩包体中的残留气,成为高纯CO2气藏的主要补给源,并非地幔气体沿大断裂上来直接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CO2源岩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吸附气和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存四种CO2母源物质:幔源、火山岩、碳酸盐岩和有机质。其中,营城组火山岩及其对应的岩浆活动是该区最有利的母源(表1)。大体布局在四个层次:浅层次,处于盆地沉积盖层的深部,由登娄库组及以下沉积岩系组成,其主力CO2源岩是火山岩以及碳酸盐化岩石;中层次,处于盆地基底上部,属“变质基底”,由微变质基底的变质沉积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及南海西部陆缘CO2气藏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东部及南海西部陆缘众多CO2气葳为依据,分析了气藏中气体组分、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指出该地区从北至南分布着一巨型北东向岩浆幔源无机成因CO2气藏带,莺歌海盆地中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其形成机理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俯冲带所形成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靠近俯冲带,热源体以火山岩体、基性玄武岩为主,远离俯冲带则以泥底辟热流体为主;超壳断裂是幔源气和热源的输运通道。  相似文献   

6.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CO2气藏主要发育在高青-平南深断裂中南段和阳信次级凹陷西北缘及商店火山岩穹隆构造内.气藏中CO2气体浓度为69%~97%,δ13CCO2值为-5.67‰~-3.35‰,CH4/3He值为(1.01~5.65)×108,3He/4He值为(2.80~4.49)×10-6,即R/Ra为2.00~3.21,40Ar/36Ar值为317~1791,CO2/3He值为(0.25~2.61)×109.以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济阳坳陷气藏中CO2主要来源于地幔,且幔源CO2在成藏过程中有损失,或者有壳源CO2的加入,特别是部分碳酸盐岩变质成因CO2的加入.在对CO2气来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各来源的定量区分和CO2气藏的成藏及其与岩浆活动的时空匹配关系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余明  汤庆艳  张铭杰  何佩佩  尚慧  李立武 《岩石学报》2014,30(12):3635-3644
腾冲新生代火山区是青藏高原唯一幔源挥发份大量排放的火山-地热区,大规模火山作用的流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科学意义。对腾冲马鞍山、老龟坡和打鹰山等地新生代火山岩进行流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的流体组成中H2O占有极高的比例,CO2、N2和O2的含量较高,而且不同火山区的流体组成有所差异。CO2的δ13C值为-27.1‰~-7.5‰,位于地壳和地幔范围之间;CH4、C2H6、C3H8和C4H10等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组成随碳数增高具有整体正序、C2H6与C3H8局部反序的分布特征,显示海洋环境I型有机质热裂解成因烃类气体的特征。腾冲火山作用中存在地幔来源的CO2,岩浆存在轻微的CO2去气作用。含碳流体挥发份主要表现为俯冲大洋板片脱出流体挥发份的加入,特别是俯冲洋壳沉积有机质热裂解产物,大量的H2O可能来源于岩浆上升过程中围岩流体或再循环流体的加入,不同火山区岩浆上升演化的差异造成了流体组成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CO2气藏的“自生自储“成藏模式指成藏气体主要是无机成因的幔源火山岩吸附气,后期的构造运动使裂缝连通、天然气汇聚成藏。证据有:火山岩含有WB为0.429%~1.387%的吸附CO2,具有孔隙和缝隙相互组合的双孔介质,说明火山岩既可作为CO2气的源岩,亦可作为储层;昌德东CO2气藏中存在近距离不均一的CO2含量空间分布、下贫上富的储层CO2含量和上高下低的CH4-CO2平衡温度等特征。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的CO2气藏地区均发育幔源火山岩,说明该成藏模式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任秉琛 《地球学报》1996,17(Z1):57-63
依据深部构造、火山岩建造与基性和钙碱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的双峰式火山作用,确定白银厂矿田、矿床形成于切割硅铝层的古裂谷构造环境。其中小铁山、铜厂沟等矿床和折腰山、火焰山矿床两次成矿事件与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时发生,成矿作用与酸性火山岩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矿石中CO2流体包裹体除H2O含量高外,与上地幔CO2流体包裹体成分一致;矿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具富Mg、K的成矿蚀变元素组合,硫和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喷气硅质岩锶同位素初始值表明,矿质来源于不均一地幔,S/Se、Co/Ni、Se/Te值亦指示矿质来源于深部。 本文提出矿床形成于强烈扩张的裂谷期,断裂的延深生长使地幔深部产生去挥发作用,释放大量CO2和含金属元素的地幔流体与上地幔基性岩浆向地壳侵入,导致下地壳熔融,形成酸性岩浆。与酸性岩浆喷发的同时,富含挥发份和金属元素的高盐度热卤水,沿断裂上升流入海底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1.
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可能性与现实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并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 ,评述了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笔者认为 ,在地幔熔融和富集交代过程中可以形成富金和二氧化碳的岩浆 ,进一步在岩浆去气过程中金可以气相形式随二氧化碳排出 ,而一个由深部稳定热源驱动、富含幔源岩浆去气带入的二氧化碳和金并与地壳浅部流体混合的热液环流系统是形成重要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Comparing composition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volcanic rocks to the contents and isotopes of the gases in corresponding volcanic reservoirs using microthermometry,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um analysis, we found that: (1) up to 82 mole% methane exists in the primary inclusions hosted in the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2) high CH4 inclusions recognized in the volcanic rocks correspond to CH4-bcaring CO2 reservoirs that are rich in helium and with a high ^3He/^4He ratio and which show reversed order of 813C in alkane; (3) in gas reservoirs of such abiotic methane (〉80%) and a mix of CH4 and CO2, the enclosed content of CH4 in the volcanic inclusions is usually below 42 mole%, and the reversed order of δ^13C in alkane is sometimes irregular in the corresponding gas pools; (4) a glassy inclusion with a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over 900℃ also contains a small portion of CH4 although predominantly CO2. This affinity between gas pool and content of inclusion in the same volcanic reservoirs demonstrates that magma-originated gases, both CH4 and CO2,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orresponding gas pools and that the assumed hydrocarbon budget of the bulk earth might be much larger than conventionally supposed.  相似文献   

13.
苏南地区温室气体CO2地质处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导致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业已觉悟的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行动起来,其中二氧化碳(CO2)的回收及安全处置就是一项减缓大气变暖的重大工程。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详细分析了CO2的地质处置机制与措施,并探讨了工业发达的苏南地区进行CO2地质处置的方式,认为存在苏北油田注CO2增产、句容盆地深层盐水层或贫油气储层的CO2地质处置和薄煤层CO2吸附处置等3种方式,提出句容盆地将是未来苏南地区进行CO2地质处置的重要场所,同时认为进行CO2地质处置存在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王颖 《岩石学报》2010,26(1):130-134
通过组分分析、碳同位素及氦同位素分析认为长岭二氧化碳气藏为幔源岩浆成因。文中充分利用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特征、气体组分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特征等对长岭断陷CO_2气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长岭断陷CO_2气藏包裹体温度为160~170℃,均超过该区古地温,推断为热流事件造成的,通过对松辽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其它分析,综合认为长岭断陷CO_2气藏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应为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5.
采用SYS-1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测定仪,选取四川东北地区5种碳酸盐岩样进行溶蚀实验,研究了三种主要TSR流体产物对碳酸盐岩的改造作用。H2S的溶蚀能力相对较强,在120℃温度下对微晶灰岩的溶蚀率可达17.09%;CO2的溶蚀能力次之;水的溶蚀作用可以忽略不计。H2S和CO2这两种酸性溶液的溶蚀能力从常温到200℃呈较强—强—弱的变化趋势,其中CO2的最大溶蚀率所处温度范围为60~90℃,H2S的最大溶蚀率所处温度范围为60~150℃。TSR产物中的酸性气体可以对储层进行改造,但不一定能够改良储层,而TSR过程中石膏向方解石的转变可以使储层孔隙度增加,从而改良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油田封存二氧化碳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二氧化碳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油藏中封存CO2 主要有构造地层储存、束缚气储存、 溶解储存和矿化储存等四种方式,CO2 在油藏中的地质储存容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源储量金字塔理论来进行潜力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油田CO2 封存机理,结合江苏省苏北盆地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对苏北盆地油田进行CO2 封存潜力研究。苏北 盆地油田多为低渗透和含水油藏,在储存CO2 的潜力上,东台坳陷优于盐阜坳陷,次级单元中又以高邮凹陷、金湖凹陷封 存CO2 潜力最大,一系列小型构造单元比较适合于CO2 封存,并有利于后期的保存。在封盖能力上,苏北盆地在垂向上有 明显的两分性,下部上白垩系和古新统盖层相对上部始新统盖层对CO2 封盖性更好。估算得到苏北盆地油田埋存CO2 的理 论储存容量为1.5054×108 t,有效储存容量为0.0828×108 t~0.4421×108 t,表明苏北油田封存CO2 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岩石中气体化学组成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载气保护下的岩石脱气,过程比较复杂;高真空下岩石脱气的气相色谱分析报道较少,一般不能测量气体的总量;真空脱气质谱法对于分子量相近的气体,很难进行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制了高真空岩石样品脱气分析装置,该装置真空度10-4Pa,空白样品压强0.1 Pa,N2含量测量精度为0.63%,标准温压下最少可测样品量1 mm3。将其与带脉冲放电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联用,实现了岩石脱气及其微升量级气体化学组成的高灵敏气相色谱分析。利用本系统分析了五大连池火山岩、松辽盆地储层岩石和四川盆地页岩样品中释放的气体,结果表明:相比以往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该系统能够直接测量岩石脱出气体的总量,分段加热脱气分析样品用量更少,气体组成分析灵敏度更高,检测的主要成分是岩石脱气常见的成分,针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付广  张立含  周海超 《地质科学》2009,44(2):624-634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具有4个特征:纵向分布层位多,深度范围大;平面上分布在生气凹陷内或附近,且沿断裂带分布;自储自盖;气-水关系复杂.其成藏与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即:源岩区控制着火山岩天然气藏的分布区域,断裂带和古隆起控制着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的具体部位,火山岩相控制着天然气的储集.源岩排气史、断裂活动史、火山岩罔闭形成史和天然气运聚史的综合研究认为:火山岩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汀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时期.成藏模式为断陷深部沙河子组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主成藏期沿断裂向上运移至断裂带处的火山岩圈闭中或古隆起上的火山岩圈闭中聚集成火山岩气藏.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盆地二氧化碳成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CO2地质问题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含油气盆地CO2的成因至少包括:①未脱气地幔岩浆脱气作用;②地壳岩石熔融脱气作用;③海相碳酸盐岩热分解作用;④碳酸盐胶结物热分解作用;⑤有机成因的CO2。这些不同来源的CO2各有其地球化学特征。近年来大量地球科学研究发现,全球含油气盆地已发现的高含CO2气藏中CO2主要是由未脱气地幔的脱气作用贡献的。这种成因CO2具有典型-4‰(PDB)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未脱气地幔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几乎没有进行过脱气或组分分异,它保持着原始地幔的富气特征,其含气丰度约是脱气地幔含气丰度的99倍。因此,未脱气的幔源岩浆脱气作用成为含油气盆地CO2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