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以传统文化为例,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意义和价值,深度挖掘了鲁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疑为主轴,以练(动)为主线。重视德育渗透,突出读图能力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海红 《地理教学》2007,(12):25-26
一、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法制教育的元素,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几部法律的名称,记住几条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学科教学具有德育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自清末推行“新学”后建立了近代学校体制,规定地理为中小学堂的必修课程,与此同时,在《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制定,相当于“教学大纲”)中就指出:“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爱国之心,兼破乡曲僻陋之见。”可见,作为中国近代学校的地理课程从它诞生一刻起就担负着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反馈、考查、督促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科被取消高考资格,学生普遍对地理学习敷衍了事。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地理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地理作业.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在布置作业时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6.
贾炜 《地理教学》2021,(9):20-24
本研究以德育课程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教材评估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以地理学科为例,从德育目标(内容)、德育要素、德育水平三个角度,评估上海市初、高中地理教材德育现状.经量化评估,认为教材德育内容注重"国家意识"与"人格养成"、德育要素体现层次性、德育内容呈现形式以"文字""图像"为主.提出挖掘教材栏目内涵、完善中学地理教材开发路径、开展教材德育内容的整体评价、加强地理跨学科教学等教材德育内容选编与教学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程勋功 《地理教学》2013,(12):41-42,48
正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存在一个误区,相当数量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情,而与其他学科教师无关。因此,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事实真的如此吗?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传道"即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引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界普遍意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越来越引起关注,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韩英 《地理教学》2011,(21):61-61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等方面。地理问题的表述,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尤其是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必须准确无误。以下是三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尽管“土壤”一节内容不是高一地理的重点,但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构成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因此,教材安排“土壤”这一节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住在城市的学生对土壤太陌生了,也许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水泥地。所以,如果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于是,我改变了“土壤”这一节的教学方法,没想到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际执行者,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用自己的理解和执教理念,解读和执行着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的“思想的火花”往往油然而生,一些新的“教学思考”常常活跃在脑海中,如果稍加理论的指导,即可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可以借鉴的优秀教研成果。然而,许多这样优秀的教研成果却没有成为地理教师共同成长中共享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地理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当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渗透的方式普遍认为有两种:在地理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由于受教师教学观念、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现有评价方  相似文献   

13.
人的素质,是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等有机结合的部分。当代中学生,如果不懂得法律,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是十分必要,而且是非常适宜的。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学地理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笔者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一课为例,通过设置“母亲河”这条主线,并加入诗歌、文化遗产等元素,实现地理课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21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涉及地理课程价值、地理课程标准的演变、地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大概念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地理概念教学、深度学习的策略、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劳动教育的渗透、地理实践力素养测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地理教师专业素养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等。未来地理教育研究需要关注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双减”政策下的地理教学、基于地理思想的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等。  相似文献   

17.
地理的问题强调用地理的方法解决,所谓教学要有一定的地理性,惟其如此才能反映学科的特点,凸现学科的教育价值。多年来,因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因为教师“巧用教学手段”等原因,在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形成了某些“通行”的“非地理”教学常态,现举例分析,供一起研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文化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获得“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其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该成为核心内容。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多种能力。“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一章图文并茂,与多种学科交叉、渗透.并且易与实际相联系.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正确加以引导,会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良好的作胃.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言反应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同样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反应了一个地理老师的功底。笔者平时在观察那些资深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饱含地理智慧、富涵地理思维、张扬地理个性。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概括,就是相当"给力"!  相似文献   

20.
丁继昭 《地理教学》2023,(10):10-12+44
许多教师在高中必修“地理1”模块“地球的历史”的教学中,存在不注意体现学科本质的问题,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地理学科本质的“地球的历史”教学,关键目标有三:一是基于宏大尺度,构建“宙—代—纪—年”地理时间认知体系;二是结合地层构造,认识“以空间换时间”的地球历史研究方法;三是遵循学科逻辑,养成“化石—生物—环境”的地理思维路径。将关键目标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上,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地理本质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关系,确保地理课程“不变味”;二是要在具体内容教学中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