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由于暴雨常具有和危险性,难以及时拍摄到暴雨灾害的现场画面,本文基于大气降水粒子的物理特征,采用Maya、Reanlflow、AfterEffects、Premier等软件运用刚体碰撞、流体、粒子等动画技术,对暴雨及其引发的城市积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进行影视模拟,初步建立了相关技术流程及技术指标,可用于指导气象灾害类科普影视节目的制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2.
为广泛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避险、自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气象局举办了“2008年国内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投票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气象》2019,36(2):F0002-F0002
正5月10日上午,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市人民广场开幕。黑龙江省气象局联合省减灾委、卫生、消防、地震、林草、水利等多部门,围绕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省气象局设立了气象防灾减灾展台,布置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展板,展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火箭车、气象应急指挥车、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模型,并向公众  相似文献   

4.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国家,本文以实例揭示了气象灾害意识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提出应从深入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演练、重点培养中小学学生气象灾害意识、继续推进气象信息员工作等方面提高我国公众的气象灾害意识,增强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5月11日,按照黑龙江省减灾委的统一安排,省气象局与地震、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景观广场,联合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气象宣传展区整齐布设了10块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展板,发放抵御气象灾害、提升应急及城市灾害避险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的科普资料、知识卡和手册等共计500余份;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黑龙江省气象局围绕减灾日主题,联合省减灾委、省政府应急办,以及民政、水利、地震、消防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通过展出科普展板和3D模型、专家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  相似文献   

8.
气象水文灾害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第十届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与培训大会的主题报告内容.本次大会主要讨论防灾减灾的气象水文教育与培训等问题,集中讨论了"备灾-预防和早期预警"、"减灾-应急、救援和重建"和"跨学科培训"等3个主题,强调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对于估计出现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非常重要,同时必须培训气象、水文工作者使用集合预报中的概率预报信息.中国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和预警已经从单纯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气象灾害信息提升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气象灾害服务,既考虑自然因子也考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跨学科培训方面,将管理知识和气象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会建议提高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以及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培训单位的培训能力,主要通过提供防灾减灾的专门培训单元,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短期课程进行指导,重视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对于管理和传播领域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遂溪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背景和现实需求,从县预警发布中心建设、乡镇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科普宣教工作、信息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遂溪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从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提高部门信息共享、推动网络在线管理、加强气象科普宣教等方面建设遂溪县气象防灾减灾"大应急"体系;为创新机制体制,减少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普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做好气象科普对于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气象科普方式多为专业图表加上气象知识配合的形式,内容主要是天气过程的重现和灾害天气防御指南。这种展现方式虽然在科技性上面满足了科普要求,但是由于形式不够"生动",从而很难获得年轻科普群体的关注。通过对布克·私议轻科普原创的漫画科普节目从创作到推广全过程进行分析,浅议使用漫画方式进行气象科普的优势,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服务的形式,增强气象科普服务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天气预报节目中动画产品的使用率较高,然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影视动画的制作在国内尚属空白。通过电视节目以图形动画的方式解读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将会加深农民对灾害危险性的认识,主动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提升防灾减灾效果。为此,在分析农业生产中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机理及造成后果的基础上,采用Maya、After Effects、Photoshop等工具,研发制作出农业干旱、干热风、湿渍害、高温热害、霜冻、寒露风等六大类农业气象动画产品,并在《联播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及气象频道节目中得到了实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气象节目中农业气象图形产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气象节目是防灾减灾,宣传气象的重要窗口。特别在灾害天气出现前后,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视媒体传播预测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是防灾应变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信息不能等同于气象服务信息,电视气象节目制作就是要针对气象信息转换为电视气象服务信息。本文针对近年来青海省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现状、节目改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成自上而下、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统筹城乡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式发展,突出强化"政府主导、资源融合、科技支撑、依法运行"的气象防灾减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黔江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从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建设、做好灾害性天气专项气象服务、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强化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在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5.
MapGis气象分析系统,借助Micaps系统提供的大量数据,转换为简单、直观、准确的图形,大大增加了节目创作的方便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向公众展示实用性、指导性更强的气象服务项目,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精细化的需求,在电视媒体中向观众发布灾害性天气及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活动集中,具有气象灾害的致灾连锁效应和放大效应,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建设。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气象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从推进智慧气象建设、优化气象防灾规划设计、推进"韧性"城市转型和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历史灾害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气象灾害的发展势态,评价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普推广体系建构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气象科普推广体系可以有效地帮助公众了解气象科学的常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本文在分析我国气象科普推广现状、主要存在问题以及目前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气象科普推广体系建构与实施的策略、推广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气象》2019,(1):F0003-F0003
正3月23日,黑龙江省气象局首次联合新华网、腾讯网等媒体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进行现场图文及视频直播,让公众更加近距离感受现场活动氛围,激发公众学习、了解气象知识的积极性。在活动现场,智能机器人"小胖"首次亮相,为大家现场讲解气象知识。此外,公众可通过气象VR体验、电子翻书、科普游戏、气象模型、科普展板等智能气象科普产品,了解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知识。活动期间,现场开设了气象知识智慧抢答环节,在省气象服务中心还开展了"我做气象小主播"体验活动,孩子们走进气象演播室,揭开气象主播的神秘面纱,播报属于自己的独家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20.
几十年来,公共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生态发展和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社会调查表明,电视一直是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天气预报电视节目以其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等特点,成为最受百姓欢迎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是防灾减灾公众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气象社会化"的重要抓手。回顾了我国气象影视事业三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历程,通过分析已经建立起的覆盖全国多频道、多频次发布、多类型节目、多媒体传播的服务格局,探讨了气象影视的公众传播价值。得出结论,气象影视在拓展公众服务,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行业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独特的支撑作用,并对未来气象影视发展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