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没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1996年12月21日白玉-巴塘5.5级地震前, 定地震中心站根部前兆手段异常的宏观异常,对该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缅甸7级地震的远场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  沈斌 《地震研究》1994,17(2):120-129
本文分析了1991-1992年云南西部缅甸境内4次Ms≥6.8级地震中,距震中300-800公里的云南地震台站测到的前兆异常。研究认为,这些异常具有中期和短临异常性质,并具有异常时间同步,中期异常向短斯阶段过渡,特征清楚等特点。作者将距震中300-800公里内的异常变化与多次7级地震震例中震源区的异常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常形态及中期异常向短期阶段转折的特征甚为相似,因而认为这些异常是地震前兆。最后对  相似文献   

4.
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的前兆异常与岫岩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岫岩地震为例,介绍了MDCB-3型地震前兆仪所形成的异常形态不同,映震规律也不尽相同。从岫岩偏岭两次地震的前兆特征,对该仪器预测地震三要素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1998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震群同的多种宏观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叙述了在同-阳高地前宏观前铛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这些宏观前兆异常 时、空、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得出此次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主要表现在突发性,害有兆异常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与烈度成正比,异常的空间展布方向与地震活动构造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预报方法指南,对定襄七岩泉1986 ̄1991年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泉在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有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同时给出相应的差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昭栋  苏鸾声 《中国地震》1994,(A00):141-147
本文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和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震前熵值减少,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对山东和山西地区的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表明,在泽5.9级和大同-阳离6.1级地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预报方法指南,对定襄七岩泉1986~1991年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泉在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有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同时给出相应的差别指标。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发生5.9级地震。根据年度危险区的确定、前兆异常跟踪及其主要依据,分析了这次5.9级地震前大甸子井、库伦井地下水位、开鲁井水氡等前兆异常。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附近区域的前兆异常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该次地震前在内蒙古及附近区域出现了一组中期、短期前兆异常及宏观异常。文中还研究了该区域前兆异常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酆晓  丁丽青 《华南地震》1998,18(4):23-30
应用时空域层次分析新思路及我国地震科技攻关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前兆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地震前兆场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目前存在的区域前兆异常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现有的前兆监测方法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呈现出与正常动态变化相异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异常反映,并具有相对丛集的总体特征。前兆异常场由东莞虎门重力、广州水化学等构成。最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期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电磁波异常幅值与震中距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祥 《华南地震》1996,16(1):16-20
介绍了利用MDZQY型地震前兆预测仪测得的震前电磁波异常幅值大小计算未来地震震中距的3种方法-异常值换算法,数据类比法和对数坐标量板法,并给出了四川、西藏和台湾3次地震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偏岭5.6级地震前,辽河盆地内7口观测井的前兆异常特征。观测项目有水位、采液量、采气量及套管压力等。这次地震前兆7口井的观测资料均出现明显的趋势异常和短临前兆异常,并且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异常形态多数表现为升-降-升型。油田抽水、注水、采油、采气及大气压、固体潮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没有影响,异常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1992年8月31日蒙古曼来6.1级地震前远场区域(△=300-450km)部分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具有区域集中性和时域准同步性的异常群,可能是孕震中、短期前兆的普适性特性,并据此对地震时、空、强三要素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兆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异常的清理,发现64项前兆异常,9项测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主要在距震中100km ̄300km范围内,异常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趋势异常和临震异常均出现在震中附近地区、异常的空间展布不对称性等。分析了前兆场的时空强特征、前兆异常机理、孕震过程及场源关系。指出,大同--阳高地震是受华北区域应力场控制,在NE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NNE向断层发生右旋走滑错动,N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性及相关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84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6.1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小波变换在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由于数字化前兆具有高精度特点,因此,如何分离数字化前兆中的高频与低频信息,以及如何识别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是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正常的数字化前兆资料高频与低频信息的分离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结合实例给出了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思路,从而为数字化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澜沧-秋马Ms7.6和Ms7.2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分析了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Ms7.6和Ms7.2地震前这种信息熵变化的特点。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河南安阳测震台用DC-Ⅱ型电磁辐射异常监测仪记录的地震电磁辐射异常曲线的特征,指出,用异常幅度和异常持续时间相结合的方法可突出地震前兆异常,用震例说明,电磁异常对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立新  常克贵 《地震》1998,18(4):378-382
分析了距张北-尚义MS6.2地震震中110km范围内,内蒙古自治区前光台网地下水位高值异常特征,利用水化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探讨了水位高值异常与张北-尚义地震的关系,并对其判定指标进行了统一约定,分别用异常频次累加加速判别指标值异常频次综合变化速率值二项指标对张北-尚义MS6.2地震进行了中期、短期、短临尺度的检验性预测,张北-尚义MS6.2地震的发震时间基本符合判断结果,指出地下水位高值异常是19  相似文献   

20.
辽河盆地地下流体异常与岫岩MS5.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Ms5.6地震前,辽河油田6口观测井的前兆异常特征,观测项目有水位、采液量、采气量及套管压力等。该次地震前6口井的观测资料均出现明显的趋势异常和短临前兆异常,辐且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异常形态表现为升-降-升型,抽水、注水、气压、温度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没有影响,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