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语域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译实例证,从语场对应、语旨对应、语式对应三方面分析认为:译者必须充分理解源语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及其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特征,才能实现语篇效果对等。  相似文献   

2.
结合航海英语具有专业术语多、重复少、多长句,复合句和被动语态的特点,选用典型实例从词汇内涵、句式表达、语篇分析3个语言层面阐述等效翻译理论在航海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为规范译员在航海英语资料翻译和口译过程中的原则和行为提供有益启示,进一步提高国内外海员的交流与合作层次。  相似文献   

3.
运用语篇功能理论,以具体文学语篇类型的翻译问题为例证,提出文学翻译应把握好翻译进程,诠释原语意义,在译语中保持原有风采语篇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4.
研究同伴检视模式中学生间叙事话语分析以过程为焦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对翻译能力培养的教学效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经对同伴间检视叙事话语数据量化与具体例子并结合学生检视一二稿中翻译错误进行分析,发现语言属性与情感属性是影响建立同伴检视有效教学场的关键因素。语言属性主要指错误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话语对同伴检视辨析度与接受度的影响。情感属性主要指通过积极情感交流建立互相信任、互相接受和能产生移情作用的教学场。  相似文献   

5.
从语篇分析和语境角度探讨中国典籍中的一些概念的翻译,汉译英时对原文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应注意原文语篇意旨。译例证明:通过语篇分析和对语境的考虑,选择适当的译语表达源语概念是成功解决像《论语》和《庄子》这类中国古籍中概念翻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语篇分析和语境角度探讨中国典籍中的一些概念的翻译,汉译英时对原文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应注意原文语篇意旨。译例证明:通过语篇分析和对语境的考虑,选择适当的译语表达源语概念是成功解决像《论语》和《庄子》这类中国古籍中概念翻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辜鸿铭所翻译的《中庸》、《论语》进行分析和研究 ,反映出社会背景对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翻译的不同策略的影响。从而证明辜鸿铭译文的别出心裁出于强势语下的无奈。从翻译理论上揭示归化翻译的历史意义以及译品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英汉散文语篇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英汉散文语篇不同的结构特征 ,阐明了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语篇的模式和连贯性 ,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表达原文。  相似文献   

9.
从Mandelblit认知翻译翻译说出发,有针对性地将航海俗语中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将DMC情景总结并细分为:原语中喻体的意义和目标语中的喻体含义部分对等,即PMC(partial-mapping condition)与目标语的喻体与原语喻体及含义均不对等两种情景,旨在总结出更为系统的策略用以指导航海俗语中隐喻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辜鸿铭所翻译的《中庸》、《论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映出社会背景对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翻译的不同策略的影响。从而证明辜鸿铭译文的别出心裁出于强势语下的无奈。从翻译理论上揭示归化翻译的历史意义以及译品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