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发展很快,理论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方法上不断革新,数据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目前,包裹体研究已可为地质研究提供成矿热液(或熔融体)的温度、压力、盐度、密度、初熔温度、气相和液相成分、稳定同位素组成、不混溶特征、成矿年龄、爆裂活度、pH和Eh值等十多种参数,并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理论研究等方面. 包裹体理论的进展一、不混溶包裹体的研究自1958年索尔比等人确定了包裹体研究的三条基本假定以来,地质界一直认为包裹体仅是从均匀体系中圈闭的.但是,最近研究表明,它也可以从不均匀体系中圈闭出来.  相似文献   

2.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贺  肖益林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0):1105-1121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荆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从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要点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着重介绍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保存生物标志和生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最后对未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对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流体包裹体的各种分类方案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藏烃源岩排烃史、油气形成时物化条件、油气运移演化、成藏期次和时间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矿床类型、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条件、成矿物质搬运及成矿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大量的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在理论、原理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在地质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包裹体研究工作始于60年代,当时只有少数几位同志从事这方面工作。到70年代初期,包裹体研究人员略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研究水平也不很高,主要从事于成矿温度和利用爆裂法进行找矿的研究。到7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包裹体研究工作开始进入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时期。那时科学院、地质院校和部级所属的大的地质研究所以及部分大区和省一级所属的地质单位相继建立了包裹体实验室,并积极开展了包裹体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论矿物中的临界包裹体及超临界流体的成矿地质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界包裹体是成矿流体在临界或超临界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包裹体。它比一般的流体包裹体含有更多更为特定的物理化学信息。本文讨论了临界包裹体的成因、分类及所含物理化学信息的意义。作者研究了某些矿床中的临界包裹体,发现它与成矿关系密切,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成矿假设——超临界流体成矿地质作用。文中列举了这种成矿作用在某些金矿、大冶式铁矿和斑岩铜矿床中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包裹体的研究在我国地质找矿中正在广泛的开展,它在解决矿床、岩石成因及其找矿方面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球化学领域,对包裹体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气液包裹体研究方面,目前已有许多单位开展工作,但开展熔融包裹体研究的单位还较少,最近,我们在学习国内外资料基础上,对岩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及其测温方法进行了实验和研究,在淬火法测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对熔融包裹体的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供从事包裹体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以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特别是在对热液矿床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流体包裹体已被广泛应用到地质科学的很多领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它与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结合在一起.为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成为解决地质间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近几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在岩石学中的应用获得了飞速发展,形成了包裹体岩石学.英国学者索尔比(Sorby)说:“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它们的价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包裹体,粒度很小,一般仅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但是从它们中所得到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极为重要的.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近年来西方世界在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沉积岩包裹体的岩相学、分类、术语及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包裹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但对于沉积岩包裹体的正确认识、鉴别测试和分析应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和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的角度,结合多年的沉积岩包裹体观察鉴定和测试,就沉积岩包裹体岩相学、分类、术语选用以及运用于油气地质研究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以利于正确认识、辨别和应用沉积岩中的包裹体来分析解决油气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东营凹陷古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包裹体是盆地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盆地流体的很多信息。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成藏环境的原始古压力,这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了其古压力。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在包裹体被捕获时就具有了异常高压,以后随着埋藏作用和油气充注的进行,异常压力值也在增大,从而表明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压力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士振 《地质科学》2004,39(1):77-91
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分析了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是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准确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成岩包裹体和继承包裹体、成岩自生矿物与物源沉积矿物、同源流体和异源流体;二是包裹体的多期捕获,辨别包裹体同源多期和异源多期的复杂情形以及包裹体期次划分的根本依据;三是包裹体后生变化(再平衡)的鉴别和原始温度的恢复。最后指出在包裹体观察和实验测试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以使包裹体的分析研究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11.
清江盆地岩盐矿床是我国东南地区中新生代的一个重要盐矿。该盐矿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石盐,其次为钙芒硝和硬石膏,在这三种盐矿物中均含有较丰富的流体包裹体,但其流体包裹体的类型,成分、数量、大小和分布等特征都存在差异。就一般而言,研究盐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对发展岩盐矿床地质理论和指导开采以及处置核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合成人工流体包裹体的技术,在0.5~1kb,350~800℃的范围内,对纯H2O体系、NaCl-H2O体系、KCl—H2O体系进行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研究。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证实了合成包裹体是母液成分的真实代表,完全可以用来做为自然界包裹体研究的标样。同时利用合成包裹体采集了均一、和冷冻状态下的拉曼谱,讨论了合成包裹体在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应用。研究表明,合成包裹体是了解包裹体的形成机理和进行地质流体性质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地质流体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流体包裹体直接记录了地质过程中古流体的性质信息和古温压状态,是分析成矿过程、成岩作用、盆地演化等地质过程流体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未经受改造的包裹体组合(FIA)可以用作地质温度计;但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沉积盆地成岩环境下包裹体会发生再平衡,并会导致包裹体不能代表原始捕获条件,较早发育的、浅埋藏的原生包裹体可以被完全改造,并充填上后期埋藏流体。所以,如何识别流体包裹体再平衡,以及解释造成再平衡的地质因素是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是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常遇到的现象,如何识别流体包裹体再平衡,以及解释造成再平衡的地质因素是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机制,并简要分析了流体包裹体再平衡的影响因素,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均一温度特征详细介绍了再平衡流体包裹体识别方法。地壳中不同的P一T演化史会影响流体包裹体的再平衡过程,变形程度较低时,流体包裹体可能是以塑性拉伸变形为主;变形程度较高时,可能发生泄露、爆裂等,造成流体包裹体不可逆变形。地质作用强烈、变化速度较快的地质背景下,主矿物脆性强、解理发育,个体较大、形状不规则、拉长型的流体包裹体容易受改造。再平衡流体包裹体一般存在针形拉伸变化或爆裂现象(如爆裂晕),且同一FIA流体包裹体气液比、相态等变化较为明显,具较高或较低异常均一温度,均一温度变化较大。流体包裹体再平衡的量化模拟和参考标准有待确立,是未来流体包裹体再平衡问题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培  蒋少涌等 《地质论评》2001,47(4):398-404
在地质流体研究领域,流体包裹体面(Fluid Inclusion Plane-FIP)作为能将地质流体的活动与特定构造和岩浆作用相联系的一种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它在地质流体及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中南工业大学、有色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化所的邀请,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主席,美国地质调查所E.Roedeer博士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 Roedder博士长期从事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工作。具体介绍了晶体中的古流体(一般介绍、原理、方法);流体包裹体的亚稳定性;流体包裹体的地质压力计;石盐中的流体;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为勘探工具的流体包裹体;变质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岩浆岩包裹体;上地幔  相似文献   

17.
<正>油气盆地流体包裹体压力是研究含油气盆地一个重要参数。当流体被包裹在矿物中时,包裹体形成时的温度、压力、组分也会继承当时埋深时周围地质环境的地质温度、埋深压力与地质流体组分,构成一平衡体。故包裹体形成压力与形成温度(均一温度)、包裹体组分是相关联的平衡体,可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组分等推算形成压力。具体的推测压力方法有:1.伴生盐水包裹体内子矿物形成压力分析。伴生盐水包裹体形成时或形成后会产生固体子矿物,实验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体包裹体是盆地流体和成矿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史中盆地流体和成矿流体的很多信息。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沉积盆地的原始古压力,这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可提供油气运移、储聚保存和构造运动等重要参数。介绍了液体包裹体恢复古压力的方法和应用条件及范围。  相似文献   

19.
矿物包裹体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自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李兆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矿物包裹体发展趋势在30届国际地质大会矿物包裹体学术报告会上,来自15个国家的40多篇论文是近4年来国际矿物包裹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华  唐菊兴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6,25(Z3):407-410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3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有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和/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w(NaCleq)最高为31.3%~42.2%,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流体成分以Na+、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它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它说明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岩浆热液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