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内蒙古曹四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曹四夭花岗斑岩外接触带的集宁群黄土窑组浅粒岩、变粒岩中,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初步估算钼金属量为176万t。笔者在分析曹四夭钼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等基础上,提出了该矿床成因为具"二元结构"的斑岩型钼矿床,并进一步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贾伟  田茂生  金川  刘戈 《吉林地质》2010,29(4):92-94,102
在黑龙江某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测区内可能富集成矿的Bi、Cu、Hg、W、As、Au、Mo、Zn、Sb、Ag、Pb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极有可能成矿的元素是Bi、Hg、Cu、Zn、W、Mo。  相似文献   

3.
林森 《地质与勘探》2016,52(5):874-884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单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r、Co、Ni、V、Ti→W、Mn、Be、Sn、Bi、Mo、Cu→Pb、Zn、Ag→Au、As、Sb为基础,分析认为祁青钼矿4线构造叠加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u、Mo、Pb、Sb→As、Zn、Sn、Nb→Bi、V、Ti、Ba、Cr→Mn、W、B具"反分带"特征,且存在地球化学参数"反转"现象,指示成矿作用有叠加,预测深部存在第二成矿空间,钻探工程验证在祁青钼矿深部发现含钼隐伏花岗岩体,且岩体上部仍有石英脉型钼矿体,证实了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找矿预测的有效性。认为小柳沟矿田深部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较大,晚期花岗岩体凸起部位和外围分别是是寻找钼、中低温硫化物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4.
皖南东源钨钼矿床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建真  董会明 《安徽地质》2010,20(2):100-103
皖南东源钨钼矿床是根据1∶20万祁门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东源地区圈出的W、Mo、Bi、Ag、As、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通过开展1∶10000土壤测量,成果显示:在东源地区W元素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等轴状面型异常,面积达2km2以上,浓集中心明显,具浓度分带,浓集值高,与其重叠的异常元素有Mo、Ag、Cu、Bi、Sb等。经工程验证,在异常浓集中心的东源岩体中找到了斑岩型钨钼矿床。在其外围Mo、Cu异常显著的江家岩体和东源岩体东北部蚀变带中也发现了较好的钼矿体或矿化体,具有进一步寻找其它金属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5.
郭小刚 《地质与勘探》2023,59(4):774-790
甘蒙北山四道梁南地处东天山-北山中亚增生造山带南缘,早二叠世-三叠纪早期完成了俯冲增生体制到伸展构造体制动力转换过程,伸展背景下多期次的酸性岩浆活动为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钼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本文通过对区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异常组合、分布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评价了找矿潜力。研究发现区内Bi、Mo、As等元素高强度数据占比大、分异程度高,是主要的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印支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早二叠世双堡塘组英安岩的接触带附近;成矿元素组合与矿化蚀变分带具有从高温W、Mo、Bi→中高温Pb、Zn、Ag→中低温Hg、Sb、Cu→低温As、Au演化的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其具有与斑岩型成矿系统相似的成矿元素组合和矿物分带特征,属于斑岩型钼矿床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同时确定W-Mo-Bi元素组合异常是区内寻找Mo(W)矿床的有利指示元素或找矿标志,可有效地确定成矿部位并指导勘查工程布置  相似文献   

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苏计和曹四夭大型钼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大苏计矿床和曹四夭矿床是近几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找到的2处大型特大型钼矿床,产出规模分别达到20万吨和200万吨.钼矿化主要在太古宙变质岩及中生代石英斑岩、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体内呈浸染状、网脉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筒状、倒扣“碗状”和囊状矿体.两处矿床无论在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上,还是在矿物种属、元素组合和热液蚀变方面,均与美国克莱麦克斯钼矿床和黑龙江岔路口钼矿床较为相似,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属古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产出的斑岩型矿床.文章所提出的地壳4个演化阶段和3个成矿期次的成矿模式对于提高大苏计和曹四夭钼矿床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低山丘陵覆盖区大型隐伏钼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深入进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陶来托钼多金属勘查区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信息的提取来评价矿区找矿潜力。结果表明,陶来托钼多金属矿是一个以斑岩型钼矿为主的勘查区,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床及多处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化)点。成矿岩体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控矿构造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斑岩型钼矿化区与环状激电异常和环状磁异常对应性较好,显示出中低视极化率异常为矿致异常的特征。1∶5万化探异常元素由钼矿化区至铅锌银矿化区表现出Mo、W—Ag、Pb、Zn的侧向分带特征。根据综合找矿信息提取及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建立,指出区内钼矿找矿潜力较大,并预测钼矿区北西侧为热液脉型铅锌银矿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鹿鸣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卫星—安全地区,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发育。引入了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对鹿鸣钼矿床所在的卫星—安全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1)Mo形成大型矿床的可能性最大;Au也有成矿的可能,但规模不会太大。(2)Mo与Sb、Cu、Pb、Zn、W属于同一因子,Mo经历了多期次成矿;Au与Ag及As属于同一因子。(3)通过对水系沉积物异常的研究,划分了4个成矿远景区,并新发现了钼矿体,印证了本区Mo的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宽甸万宝源斑岩型钼矿近年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已由小型矿山转化为中型矿山,成为辽东地区最主要的钼矿生产基地.通过对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夕卡岩和大理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将其按照相关富集程度通过R型聚类分析划分为5类:①Au、Bi、Cu;②Pb、As、Sn、Sb、Ag;③Co、Ni、Mn、Cr;④Mo、W;⑤Zn、Hg.因子分析也验证了以上分类的正确性.结合区域地质及矿床特征,夕卡岩中富集Au、Cu成矿元素,花岗闪长岩和石英斑岩富集Mo成矿元素,①④分类可作为寻找这些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进行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研究,通过探讨47种元素在矿床中的富集、贫化等分布特征,结合蚀变、矿化分带等因素,筛选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KK(SiO2)+KK(K2O)]/[KK(Al2O3)+KK(Na2O)+KK(CaO)+KK(Fe2O3)+KK(MgO)]、KK(K2O)/KK(Na2O)、KK(K2O)/KK(Rb)、CaO、MgO、Na2O等指标可以反映矿床的成矿环境,圈定矿床的蚀变范围及蚀变程度等;近矿指标Cu、Mo、Ge、W、Sn、F、Bi、S、Se、Hf等可以反映矿床的矿化程度、矿体产出位置等;远矿指标[KK(Pb).KK(Zn)×1000]/[KK(Cu).KK(Mo)]、[KK(As).KK(Sb).KK(Bi)]/[KK(Cu).KK(Mo)]、[KK(Au).KK(Ag)]/[KK(Cu).KK(Mo)]、As、Au、Ag、Te等可以突出找矿范围和找矿目标。这些指标既为本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拓宽了其他类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同时,应用对数累计频率散点图确定指标的异常上(下)限,为实现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范例。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北麓山店地区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均为隐伏矿床,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查明地球化学晕指示元素为金、银、铜、铜、锌、钨、锡、钼、砷、锑、铋,结合地球化学异常选定勘查靶区;综合研究元素组合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及各元素的叠合情况,判断是否为矿致异常及矿体赋存部位。实践证明,运用地球化学方法预测隐伏铜钼矿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找矿方法,采用地球化学资料和地质资料相结合,可有效地判断地质体的含矿性,确定有利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3.
罗卜岭矿床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 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 铜钼矿体主要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 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的原生晕地球化学三维模型显示, 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 低温元素Au与高温元素组合W、Sn、Bi分布于矿体上方, 中低温元素Pb、Zn、Ag分布于Cu、Mo元素之间; 元素直观垂向分带序列大致为: (As、Sb、Hg)-(W、Bi、Sn)-Ga-Au、Ba-Cu、Ag-Pb、Zn-Mn-Mo; 前缘晕的元素与氧化物组合为As、Sb、Au、Ga、Al2O3, 矿体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g、Pb、Zn, 缺失尾晕元素组合; Cu、Mo可直接作为找矿指示元素, Au、Ag、Pb、Zn、As、Sb、Ga、Ba、Mn可作为间接指示元素, 矿床深部K2O正异常与Al2O3负异常可作为斑岩型铜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明尧 《地质与勘探》2011,47(5):876-884
以1∶10000物化探异常查证成果为基础,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的多金属矿成矿规律,详细分析了五岔沟地区的物化探异常特征,总结出了两种典型的物化探异常类型,一种以Pb、Zn、Ag为主要成矿元素,元素组合为Cu、Pb、Zn、Ag、Bi、Sn、Au、As、Sb、Hg,一般以低阻高极化为特征;另一种以Mo为主要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太平川钼铜矿床位于该带满洲里—莫尔道嘎段(中段).矿区具有面状蚀变的特征,绢云母化强度总体上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似斑状(混合)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绢云母化强度具有自上而下的强→弱→强→弱的"韵律"变化特征;从矿(化)体中心向外,具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泥化(高岭土化)的蚀变分带;矿区平面上具有Mo、Cu、Au、Ag的元素组合及由内向外Mo→Cu、Au、Ag→W的元素异常水平分带,剖面上则具有(Pb、Ag)Hg、As、→Mo、Cu、Au(Zn、Sb、Co、Ni)→W、Bi(Mn、B)元素异常垂向分带.矿区绢云母化的强度及蚀变分带特征,平面上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以及水平方向、垂向上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带,可以有效的指示矿区深部及边部找矿.  相似文献   

16.
新疆富蕴县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矿区地层、岩浆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地层富集成矿元素,为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该地层中强蚀变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的成矿元素含量较高,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浆岩中成矿元素及主要伴生元素的含量特征显示,海西中晚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斑岩(玢岩)与成矿作用密切,可能直接或间接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分带特征,水平上由矿床中心向外呈现Mo、Cu(Au)、→V、Ti、Co、Cr、Ni、Mn、As、Sb、Hg、W、Sn、Bi→Ag、Zn、B、F的分带特征,垂向上自上而下呈现F、B、As(Cr、Ni)→Au、Cu、W(Mo、V、Co、Bi)→Mn(Au、V、Bi、Mo)的分带特征,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18.
张海洪 《地质与勘探》2022,58(3):573-584
吉林省敦化尔站矿区位于吉黑东部多金属成矿带中南部,以往资料表明有Mo、Cu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斑岩体存在。为查明该区成矿条件,明确勘探思路,开展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和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工作。通过对各元素分布、相关性和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水系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较好重现性,R型聚类分析表明Mo与As、W元素相关性较好,主成矿元素为Mo元素,在地球化学高异常和低阻高极化率区域进行异常查证,发现钼矿体6条。钼矿体产于晚二叠世蚀变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Mo和As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和蚀变带的辉钼矿、黄铁矿等关系密切。综合分析尔站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在已发现矿体北东和南东圈定靶区2个,区域上含前寒武系残片呈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区是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9.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