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1月8至14日中国地理学会在成都市召开了地貌与国土整治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29篇。会议对1977年至1984年间地貌工作者在国土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回顾,并广泛地交流了经验。会议还对2000年我国地貌学如何发展,怎样使地貌学更好地适应国土整治需要,更好地为四化做贡献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国土整治包括的范围广,涉及的学科多,是一项综合性的为全民造福的战略任务。作为研究对象,国土是一个因素繁多、动态复杂的大系统,而地貌学着重研究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以及分布规律,是国土整治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之一,作为国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貌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开放小系统。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一届地貌实验与模拟研讨会在无锡市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地貌实验与模拟研讨会”,于1993年4月5-8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11个科研单位和5所大学的会议代表32人参加会议,其中青年人占有1/3以上。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会前已汇编成简本文集。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地貌实验与模拟组”。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和地貌实验与模拟组的成立,是中国老、中、青几代地貌科研工作者二、三十年来,地貌实验与模拟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我国地貌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标志着实验地貌学在我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说明了我国的地貌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从定性向定量方面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顾钟熊 《地理研究》1985,4(1):107-108
地貌学与国土整治讨论会于1984年11月7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105人,收到论文129篇,分1.河流、河口/海岸、三角州、平原及农业地貌,2.干旱、半干旱、构造地貌及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3.水川、冻土、喀斯特、滑坡、泥石流与川地地貌三个小组宣读论文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关于地貌资源的含义,在“地貌学在国土整治中的任务”一文中已有阐述,说地貌是一种资源,主要是指地貌的形态,物质组成及其动力过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经过开发,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部分。认识和评价地貌资源,是地貌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海岸地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特殊的意义,它的调查区划和规划是国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开发利用是经济建设高涨的必然结果。自一九八四年以来笔者曾在河北省东北部海岸地带进行多次野外工作,对海岸地带的地貌资源做了较系统的调查。该区在历史上盛产盐和鱼、蝦、蟹蛤等海货。著名的秦皇岛港和北戴河海滨区,开发已有百年的历史。因此,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8日至1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貌学与国土整冶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105位老中青地貌工作者,这次会议共收到129篇论文。参加会议的同志欢聚一堂,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我国地貌学如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穆桂春 《地理研究》2000,19(3):332-333
喜读刁承泰所著《城市地貌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一书,甚感欣慰。它为地貌学增添了一本新的学术专著,为城市发展建设中改造利用地貌条件与治理地貌灾害提供了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多年来我国开展城市地貌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环境地貌学是一门介于环境科学与地貌学之间的边际性学科,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地貌学新的分支学科。 本世纪中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污染时代”后,环境科学研究迅速发展。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日益尖锐的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地貌科学知识的积累就已开始。50年代,少数学者在地貌研究中,已涉及到环境问题,对地貌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到60年代,环境地貌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197O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长,人类与环境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剧,地球表层的地貌系统在自然地域分异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内容和特征。地貌演化不再是纯自然的过程,而且,人工地貌、人工—自然混合地貌占的比重增加了。因此,有必要对人、环境与地貌的作用机制,地貌的环境意义等问题进行研究,于是,环境地貌学应运而生。与传统地貌学不同的是,环境地貌学从人类活动与环境地貌相互作用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综合分析方法,厚今薄古,研究现存地貌特征及后效,做出环境地貌的经济评价,探讨环境地貌的社会文化效应。本文拟对环境地貌学的产生、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环境地貌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40年来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其研究成就与发展一直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中国近60年来的研究状况,尤其近40年来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从总结经验与发展态势出发,对地貌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分析认为,中国地貌学科在地貌基本类型、区划以及分支学科:包括动力地貌学(包括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古地貌、岩石地貌学(包括丹霞地貌、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其他地貌类型(包括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地貌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拥有完整学科体系的科学。通过回顾认为,应坚持地貌成因、形态相统一的原则发展传统地貌与综合地貌。加强地貌基础理论与综合地貌研究、开展地貌结构及其功能研究、构建全方位资源环境地貌信息系统、加强海岸地貌与海洋地貌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将是中国实现地貌强国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志明 《地理学报》1993,48(2):105-113
该图以多层次表示法和表列式分解型图例,着重表现构造地貌为基础的内外力地貌成因、形态及其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内力方面,采用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表现了构造地貌;外力方面,除表现传统的堆积成因形态类型外,辅以气候地貌的地带分异;而形态分类则利用DTM,对国土地形进行了基本形态要素的机助分析与制图,并引进地形起伏度概念,调整了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案。通过项目研制,作者力求探讨一种符合现代地貌学理论,服务于科研、教学和国土整治的新型国家地貌图。  相似文献   

12.
沈玉昌与中国现代地貌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玉昌 《地理研究》1997,16(1):77-84
沈玉昌教授是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和杰出的地貌学家。在60年的地理科学工作中,他对我国现代地貌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河流地貌、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应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地貌学是地学中一个很活跃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在不断扩大,方法也不断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概念,新的方向,也导致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这类重大问题的争论。这里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一、星体地貌学。属地貌学总的理论问题。研究地球最大的形态——陆地和海洋——一直是地貌学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只有在对大洋底部的地貌和地球物理研究蓬勃发展,和遥感手段能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大陆地形遥感图象,用来判读大陆结构的基本规律以后,星体地貌的研究才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地貌学的新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变化有内在的规律,对环境保育、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有重要影响。作为交叉学科和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地貌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过去10多年来,随着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沉积物定年、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地貌学家的研究视野和深度不断扩大与加深,在构造地貌、气候地貌和人类活动与地貌过程等传统领域有很多新进展,揭示了不同地貌单元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极大地推动了地貌学的发展。在新时代,除了继续加强传统地貌单元的深入研究外,地貌学的发展应与全球环境变化和未来地球等重大科学问题(计划)紧密结合;地貌学家要关心人类活动对地貌过程的影响及适应,并利用新技术开展地貌过程的定量重建和数值模拟。同时加强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地质学基础学习、发展定量地貌学和行星地貌学、系统开展人类活动对地貌过程的影响和适应研究,是提升中国地貌学水平的途径,也可为推动国际地貌学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云麟 《地理研究》1988,7(1):95-97
河流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迄今已经出版的专著如:《长江上游河谷地貌》、《中国自然地理·地貌》、《渭河下游河流地貌》、《长江中下游河道特性及其演变》等,均仅涉及某一特定河流的河谷或河床地貌问题。关于河流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较为完整系统的论著国内尚付阙如。目前,沈玉昌、龚国元编著的《河流地貌学概论》(1986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八开本,全书八章,共31万字,附图93幅,表32,列参考文献221篇)的问世,则满足了读者多年的渴望。该书全面系统扼要地阐述了河流地貌学领域内各种基本概念、公式、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河流地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全球巨地貌研讨会于1985年1月14—16日在亚利桑那州塔克森(Tucson)召开。会议首先重温了一些专门学科,如海洋学、冰川地质学、自然理学、遥感技术、构造地貌学和星体地质学等等。地貌学正处于令人鼓舞的发展边缘,新发展的点将涉及到全球尺度的地貌特征及其起源。以下就本次讨论会的中心议题和预测的研究课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6-23日在台湾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联合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和高雄师范大学协办。这是两岸地貌学界的传统盛会,台湾多样性的地貌和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吸引着大陆的众多同行。参加本届会议的大陆代表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地貌学:介绍地貌学的一个新分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又是城市学、生态学、地貌学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作为生态因子之一的地貌和其他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城市生态地貌营力中,特别重视人为迭加地貌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貌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产、农业地貌条件与国土整治的研究,其前途是极其广阔的。地貌与国土整治应从农业地貌类型分区来研究,从地貌条件与农业生产关系出发来考虑。由于国土规划的性质和内容都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地貌类型区在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往往是取得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门新地理学分科-城市地貌学,总结近些年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展望城市地貌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