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40年灯塔市气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元回归方法,将灯塔市20a气温资料延长至近40a,对气温的年际、年代、四季、作物生长季等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1961~2000年近40a灯塔市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1961~2000年灯塔市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a的灯塔市逐年、四季和作物生长季6个时段降水的变化特征,得出了灯塔市降水量呈逐年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40年灯塔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1~2000年灯塔市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a的灯塔市逐年、四季和作物生长季6个时段降水的变化特征,得出了灯塔市降水量呈适年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197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的逐月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0a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定日县的年及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倾向率为0.394℃/10a,冬季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的升温幅度最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372℃/10a;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445℃/10a,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气温。不同时段的平均气温基本上在1997年之后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温度的上升突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总被引:39,自引:13,他引:39  
利用全国119(154)站196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最近公布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中国近40a来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a气温极端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气温变暖,与全球变暖一致,北方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最大;比较了1961-1975年和1976-2000年2个子时段各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第一时段表现为气温变冷趋势,第二时段为气温变暖趋势。全国年降水量、中等雨日指数(R75%)、强降水日指数(R95%)和强降水比率指数(R95%tot)的整体线性变化为上升趋势,前2个指数地理差异明显,后2个指数地理差异不明显。在上述2个时段中,第二时段较第一时段的年雨日数减少,但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大,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比第一时段也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库尔勒市1979-2012年香梨产量数据以及同期库尔勒市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34a该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香梨产量变化特征,并就香梨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温度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近34a库尔勒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分别以0.36 ℃/10a和0.40 ℃/10a的倾向率升高。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不同时段平均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以及2月上旬至9月上旬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平均气温以0.09~-0.55 ℃/10a倾向率下降,以1月下旬平均气温下降尤为显著。(2)受气温变化和气温年际间差异影响,近34a香梨产量年际间波动达-11484~6401 kg/hm2,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梨产量年际间不稳定性趋于增大。(3)气温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弊大于利,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尤其是隆冬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的下降,是导致近34a库尔勒市香梨产量不稳,甚至部分年份明显减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近40a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利用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 a的月平均、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南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平均、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空间变化均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反映了年平均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60s到1980s中期经历了一个由暖变冷的过程后,1980s后期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最低气温从1970s就开始呈单调上升趋势.青藏高原东侧山脉走向对气温变化的东西差异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气温的主要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敏感区.小波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气温整体变化在近40 a主要存在准8 a的周期,其中四川盆地东部的气温在整个时段存在准20 a和准8~9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滦河流域(承德境内段)近44 a(1965—2008年)气温、降水量和径流深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滦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滦河流域近44 a来气温总的趋势是上升的;而降水量的总趋势是减少的,1999—2008年是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最显著的时段;滦河流域年径流深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相...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灯塔市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大于等 10℃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及初、终日和持续日数的近 40a变化趋势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得出规律 ,可为热量资源的农业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国160站气温监测资料,分析了近60 a以来黑龙江、东北及全国气候变化(暖)的特征。结果指出,黑龙江、东北及全国年平均气温呈线性增加趋势,黑龙江升温速率0.37℃/10 a,高于东北0.33℃/10 a、全国0.22℃/10 a的升温速率。黑龙江、东北及全国年平均气温变化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51-1969年,黑龙江、东北及全国处在低温时期;第2阶段,1970-1987年,黑龙江及东北气温处于正常时段,此时全国气温仍处在气温较低时段;第3阶段,1988-2009年,无论是黑龙江、东北还是全国均处于高温时段。近60 a来黑龙江累计升温1.71℃,次之东北累计升温1.55℃,均超过全国升温1.13℃幅度。黑龙江在上世纪80年代温度明显提高,而东北是在上世纪90年代温度明显提高;全国温度明显提高有滞后黑龙江、东北区的特点,主要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10 a中。年平均气温趋势系数空间分布,黑龙江年平均气温升幅位于全国第一位,第二位是吉林,升温第三位是新疆。  相似文献   

12.
选取伊春市1971-201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进行气温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伊春近40a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上升0.39 ℃/10 a.1971-1987年处于偏冷期,1988-2010年为增暖期,气温增幅明显.伊春近40a的高温天气日数呈上升趋势,低温天气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逐年代上升,幅度较大,71-80年代气温非常寒冷,近代变暖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西省68个气象站1961年-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近45年来山西省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1999年,次高出现在1998年,最低出现在1984年,这3年的气温距平均超过了2倍标准差的异常标准;山西20世纪80年代和70年代相比气温略有降低;从距平我们只能粗略地分析出气温的冷暖时段,而采用累积距平方法则清楚地显示出,1986年和1996年是山西近45年气温出现转折的关键2年,以此为界将山西省45a的气温变化较为客观地划分为3个时段。  相似文献   

14.
近40年灯塔市农业积温变化趋势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灯塔市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大于等10℃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及初、终日和持续日数的近40a变化趋势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规律,可为热量资源的农业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州近40a来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64--2005年共41a的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及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5℃、10℃、15℃和20℃积温等资料,对黔东南州近40a来气温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将近20a与前20a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20a的气温比前20a的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分析1971—2012年德令哈市42a的气温、降水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过去近40a德令哈市年平均气温以0.40℃/10a的速率上升,四季平均气温均为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显著。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大于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可见年平均气温上升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上升引起的。且气温日较差为减小的趋势。年合计降水量以19.50mm/10a的速率增多,四季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其中夏季增多最明显。全年不同量级降水日数为增多趋势,其中以中小量降水增多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1951—2005年营口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51—2005年营口市年和逐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近55 a来营口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弱。极端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呈现出前30 a递减、近30 a递增,近20 a气候变暖更为突出;各月极端最高气温变率差异不明显。近55 a营口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递增趋势,近30 a较近55 a显著递增,但近20 a则稳定少动;各月极端最低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冬季递增趋势最强、夏季最弱;城市化发展及工业化引起的热岛效应是营口市显著增温的重要原因,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则进一步加强了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川西高原4条树木年轮年表序列,分析了树轮年表和川西高原气象要素的关系。通过响应函数计算得出,树轮年表对川西高原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反映敏感,由此重建了该地1617~1994年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方程稳定,具有区域代表性。在重建的378 a中,10 a尺度的显著较高时段有2个,即1651~1670、1941~1960年;显著的较低时段有7个,即1691~1730、1741~1760、1771~1790、1801~1820、1831~1900、1911~1940年和1961~1990年。平均约27 a发生一次10 a尺度的突变,19、20世纪是川西高原6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多变时期,17、18世纪是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对稳定时段。19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升温显著,20世纪70~80年代降温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川西高原树木年轮所指示的平均最高气温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川西高原4条树木年轮年表序列,分析了树轮年表和川西高原气象要素的关系。通过响应函数计算得出,树轮年表对川西高原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反映敏感,由此重建了该地1617~1994年6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方程稳定,具有区域代表性。在重建的378a中,10a尺度的显著较高时段有2个,即165I~1670、1941~1960年;显著的较低时段有7个,即1691~1730、1741—1760、1771~1790、1801~1820、1831~1900、1911~1940年和1961~1990年。平均约27a发生一次10a尺度的突变,19、20世纪是川西高原6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多变时期,17、18世纪是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对稳定时段。19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升温显著,20世纪70~80年代降温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宁夏气温变化趋势及环流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宁夏20个气象站1961-2004年基本气象资料,结合同期NCEP/NCAR全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近44 a气温变化趋势及气温偏暖和偏冷时段的环流背景场特征,以及气温典型偏高和偏低年的环流差异特征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宁夏气温总体呈上升态势,60年代,气温为偏冷时段,90年代以后处于气温显著上升的偏暖时段;在偏冷时段,极涡位于贝加尔湖北部,河套地区受贝加尔湖东部低压底部平直气流控制;在偏暖时段,东亚大槽相对偏东,河套地区受较强的西北气流控制.气温偏高年,乌拉尔山冷低压强度偏弱,亚洲北部的冷空气主体偏北,河套地区主要受偏东气流控制,宁夏处于温度正距平区;气温偏低年,极地到贝加尔湖附近冷空气东移南下,河套地区西风明显加强,宁夏位于强的温度负距平中心的底部.气温偏高和偏低年的环流分布特征与偏暖和偏冷时段的环流背景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