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周世泰 《地质论评》1983,29(5):456-456
我国北方太古代地层从其原岩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套。一套是早太古代地层,其原岩为一套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建造,变质年龄大约为31亿年。这套地层包括辽宁的下鞍山群,冀东的迁西群、山西五台的阜平群和龙泉关群、山西吕梁的界河口群、河南的登封群、安微的霍邱群、内蒙古的集宁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地区的勒巴泉群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组成,局部夹大理岩、片麻岩及磁铁矿,对其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争论。作者通过野外工作,查明该群与志留系公婆泉群呈断层接触关系,对侵入该群的角闪岩脉采集样品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644.5±49Ma数据;并据该群的岩石组合、变形与变质程度、含沉积变质铁矿等特征进行区域对比。作者认为该群层位与相邻白湖群基本相当,其时代应属于长城纪。  相似文献   

3.
贵州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梵净山群、青白口系板溪群、南华系及古生界地层。梵净山群已强烈褶皱,被青白口系板溪群角度不整合覆盖。浅色白云母花岗岩侵位于褶皱的梵净山群中;锆石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38.5±1.5)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A/CNK值〉1....  相似文献   

4.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介绍了分布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南部的原红安群、原宿松群、原肥东群、原海州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将其分别解体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及含磷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地层时代及其中磷矿层位归属提出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关于辽南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及对比问题尚未取得统一认识,主要是关于鞍山群、辽河群、辽东群之间的层位关系问题意见不一。这些分歧意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认为鞍山群是区域中最古老的地层,相当于太古界,其上被辽河群所不整复,并  相似文献   

6.
青龙村群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4,13(1):31-34
青龙村群在延边地体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笔者通过对该群的工作和所获得的微古化石,认为青龙村群在层序上仅包含该区1:5万区调青龙村剖面中的中、下段,其上段不属于青龙村群范畴;青龙村群的形成地质时代应为晚震旦─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阜平超群的地质时代及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行山阜平超群的地质时代,陈庄群为中太古代,湾子群为新太古代早期,上覆的五台群为其晚期。该超群原道河组以上及龙泉关群的表壳岩部分为陈庄群的构造重复。以此认识为基础划分为上述两个群。  相似文献   

8.
辽北地区中朝地台与兴蒙地槽界线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森 《吉林地质》1994,13(1):42-50
在辽北地区,中朝地台与兴蒙地槽的界线为威远堡-西丰断裂。界北出露古生代下二台群,界南为元古宙“辽北辽河群”、泛河群和太古宙清原群。近期的研究表明,“辽北辽河群”系由蛇绿杂岩组成的古洋壳残片,其特征可与内蒙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相比较,而同辽东地区辽河群有着迥然差别,其时限为850~600Ma。为此,原来划定的地台、地槽界线将尺度南移至沙河断裂。今后对一系列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需要重新考虑和研究,尤其是对大地构造格架、成矿作用都会有新的启迪,对矿产预测亦将有重大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有关地质灾害的研究中,滑坡地质灾害以群体式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滑坡群"和"滑坡带"两种,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模糊性和局限性,缺乏层次性,多数情况下其只是对多个滑坡聚集的简称,没有体现出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修正了"滑坡群"的概念,丰富了"滑坡群"的内涵,将"滑坡群"与相同的局部构造、活动构造相联系,使"滑坡群"内部的个体滑坡、相同新构造活动区域"滑坡群"之间的对比成为可能,实现了基础地质研究与灾害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此指导下提出了"滑坡群"评价方法,包括局部构造样式以及形成机理、局部构造与地质灾害空间演化规律、"滑坡群"内部个体滑坡对比,并建立了"滑坡群"时空演化模式,为预测滑坡破坏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南缘出露有晚太古宙—早古生代的变质火山岩。本文通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其Co丰度随时代的变化与上地幔的温度演化有关。 1.样品及其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的样品均取自华北地台南缘的太华群、熊耳群、秦岭群、宽坪群、丹凤群和二郎坪群中的(变)火山岩。其中太华群斜长角闪岩样品取自河南灵宝、洛宁、鲁山地区,其原岩是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太古宙(2841±6Ma,2806±7Ma,锆  相似文献   

12.
秦岭群的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群分布于秦岭山脉的主峰位置,处于重要的构造部位。秦岭群专题研究组,将原划归秦岭群(南侧)的一套基性火山岩系解体出来,命名为丹凤群,其时代归属于早古生代;将北侧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系归并于北部早古生代地层。原划秦岭群主体部分仍保留秦岭群的名称。其时代,据已取得的较多的全岩铷锶等时年龄资料,归属于中元古代。秦岭群为一套深变质和超变质的岩石,划分为四个岩段。第一岩段主要为混合岩、混合  相似文献   

13.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王成  林胜  李晓红 《岩土力学》2007,28(Z1):74-78
针对超长群桩使用较多而深入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并完成了不同桩间距的3组超长群桩模型试验。通过超长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和承载力特性,得到了超长群桩侧阻力与桩间距的关系、超长群桩承载力与桩间距的关系以及超长群桩效应系数与桩间距的关系。通过超长群桩轴力分布研究了超长群桩的有效桩长问题,其结果对于超长群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植物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文介绍了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植物群的划分、特征,从而讨论其地质时代及植物群的时、空分布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姜春潮 《地质论评》2014,60(1):6001052-6001054
正自1972年冬提出建立宽甸群以来,对辽吉东部前寒武纪地质问题引起很大争论。后来辽宁省地质区测队提出辽河群五分,作为1∶20万区测填图地层单元划分的依据。与之同时,笔者提出解体辽河群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宽甸群、草河群、大栗子群和辽阳群。时间已经过去40年了,对这个问题还未取得共识,感到非常遗憾。笔者认为首先分出辽阳群是解决辽吉东部元古宇各类地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浙江中生代晚期地层划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马武平 《地层学杂志》1994,18(2):91-101
中生代晚期,浙江先后形成了寿昌型、永康型和金衢型三种不同构造类型的盆地,三者呈叠加关系,其堆积物属于3个地质时期。在理顺其层序的基础上,通过对3个不同时期古生物群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衢江群(天台群)属于早白垩世晚期一晚白垩世;永康群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建德群(磨石山群)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如果采用130Ma作为侏罗-白垩系划界时标,其界线应划在横山组与寿昌组及相应的岩组之间。  相似文献   

18.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19.
分析滑坡群形成的地质背景和诱发因素,认为其主要受控于清江河谷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大气降雨及水库蓄水诱发其发生。分析滑坡群稳定性,认为滑坡群整体处于基本稳定,但在暴雨及库区水位骤降或骤涨的条件下稳定性变差,有局部或次一级滑坡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