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学前缘》2017,(5):17-30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夕卡岩型钨矿床,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在详细钻孔岩心编录基础上,本文对白钨矿运用LA-ICP-MS法分析了其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并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微量元素中Mo、Nb、Ta富集,而Rb/Sr0.04,Nb/Ta=1.69~8.46、Zr/Hf=3.06~6.75,显示成矿物质的壳源特征。白钨矿的∑REE变化大(∑REE=3.25×10~(-6)~229.95×10~(-6)),LREE与HREE之间分馏明显((La/Yb)N=36~19 984),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依据δEu值的特征,将白钨矿分为δEu正异常(δEu=1.44~9.06)的轻稀土富集型和δEu负异常(δEu=-0.25~-0.82)的轻稀土富集型;在空间上,由远到近接近花岗岩,白钨矿的∑REE逐渐升高,δEu由正异常逐渐转变为负异常,有与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趋于一致的趋势。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44±5)Ma,143 Nd/144 Nd初始比值为0.512 020,其εNd(t)为-9.753,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745 Ma,其年龄与物质来源与朱溪花岗岩的一致,表明朱溪钨矿床是朱溪矿区隐伏花岗岩进一步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山阳县香沟钨矿是近年来南秦岭地质勘查新发现的钨矿化地段之一。本文开展了白钨矿电子探针、LA-ICP-Ms和共生方解石的Sm-Nd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显示:香沟白钨矿成矿过程至少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由早阶段韵律环带白钨矿至晚阶段集合体状白钨矿,白钨矿经历了多次迁移;白钨矿具有高F、含微量Au元素的特征,稀土总量较高(ΣREE+Y含量介于5.44×10-6~382.67×10-6,平均为95.48×10-6),其稀土配分型式为无MREE富集的平坦型,与Ghaderi等人划分的白钨矿Ⅱ型稀土配分型式总体类似,负铕异常,利用白钨矿La-Ce-Y三角图解,结合地质事实,判断香沟钨矿属于石英脉型钨矿;结合共生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龄195 Ma,认为南秦岭香沟钨矿是印支末期深部隐伏岩浆-热液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桂北苗儿山地区高岭印支期花岗岩及石英脉型钨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岭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南部,根据花岗岩中含有斑晶与否,将其与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分为两种:一种为中细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一种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高硅、准铝—弱过铝、高分异S型特征。岩体稀土总量中等—偏低,富集轻稀土、Cs、Rb、Th、U、Pb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Ba、Sr和Ti元素;利用锆石LA-ICP-MS U-Pb原位定年方法,对两种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定年分析,获得侵位年龄分别为224.9±1.4、220.2±1.6Ma,该数据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对高岭石英脉型钨矿的白钨矿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分析,获得了钨成矿年龄为212±20Ma,数据表明钨成矿作用也发生在印支期,这再一次证实了南岭西部的苗儿山与越城岭地区存在较广泛的印支期成岩与成矿作用。对钨矿石的镜下和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的详细研究表明,高岭钨矿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成矿阶段:(1)黑钨矿—白钨矿—石英阶段,(2)白钨矿(黑钨矿)—硫化物—石英阶段。白钨矿εNd(t)=-8.88~-9.39,为负值,这与成矿母岩属S型花岗岩相吻合,它们都属于古老壳源物质重熔作用的产物,而形成白钨矿的物质,则来自于重熔型花岗岩岩浆高度分异演化形成的富含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4.
湖南渣滓溪W-Sb矿床白钨矿Sm-Nd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渣滓溪W-Sb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典型脉状W-Sb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其白钨矿的Sm/Nd变化范围为0.2175~0.3485,在白钨矿的147Sm/144Nd-1433Nd/144Nd图解中,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27.3±6.2)Ma,MSWD=1.6,是白钨矿的形成年龄,代表了渣滓溪W-Sb矿床的主成矿年龄,属于晚三叠纪.渣滓溪W-Sb矿床白钨矿的εMd(t)值为-11.81~-11.91,不同于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的εNd(t),暗示两者在成矿物质来源上具有一定差异.本次白钨矿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渣滓溪W-Sb矿成矿年龄,为研究湘西W-Sb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及湘西的成矿时空特征提供了可靠和有用的数据,而渣滓溪W-Sb矿床晚三叠纪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区域找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聂利青  周涛发  张千明  张明  汪龙虎 《岩石学报》2017,33(11):3518-3530
安徽东顾山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长江以北发现的首例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该矿床的成矿岩浆岩为黑云母花岗岩,成矿时代为97.22Ma,成矿作用明显不同区内140Ma斑岩型铜金矿床和130Ma玢岩型铁矿床。本文通过对东顾山矿床中矽卡岩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白钨矿开展EPMA矿物主量元素、LA-ICP MS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测试分析,对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矿床中两类白钨矿稀土元素和Mo~(6+)含量演化特征均指示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减弱。两类白钨矿的εNd(t)范围为-17.7~-16.2,~(87)Sr/~(86)Sr值为0.70956~0.71113,指示东顾山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地壳,并由董岭群变质基底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东顾山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鸡头山矿床、大湖塘矿床中的白钨矿同位素特征差别较大,指示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除了江南式基底和双桥山群基底外,董岭式基底可以为钨矿床提供成矿物质,因此南钨北移的界限可以越过长江深断裂。  相似文献   

6.
右江盆地油气成藏与金成矿的时代耦合:Sm-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右江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古油藏的三期油气注入时间分别为237.5~235 Ma、232.5~230 Ma和227.5~185 Ma,其中第三期裂缝充填方解石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82±21) Ma,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活动时限为267~172 Ma。金矿床与古油藏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成矿成藏时间上大致吻合、在成因上一脉相承,它们同是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湘西渣滓溪钨锑矿床白钨矿的Sm-Nd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建堂 《地质学报》2008,82(11):1514-1521
渣滓溪钨锑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不同产状产出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和Sr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m/Nd变化范围相对较宽(0.36~0.63),143Nd/144Nd为0.51211~0.51288;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该矿白钨矿样品没有明显的线性分布趋势,无法厘定出该矿的准确成矿时间。该矿白钨矿的Nd(t)明显可分为两组(-10.2~-14.7和-3.79~+0.01),其成矿流体中的Nd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可能来自晚元古代地层或下伏陆壳基底的碎屑岩,另一部分很可能与冷家溪群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与Nd同位素不同,渣滓溪成矿流体中Sr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程度较高,该矿白钨矿87Sr/86Sr为0.7304~0.7329;该矿这种明显富放射成因87Sr的成矿热液,排除了成矿流体来自海水和赋矿围岩作为唯一矿源层的可能性,下伏陆壳的结晶基底很可能是这种高放射成因Sr的提供者。沃溪和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r-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有所不同,前者应来自一种更古老、更成熟、更富放射成因Sr的下伏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8.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春华  胡瑞忠 《地球科学》2008,33(2):205-209
为探讨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形成时间和成矿物源, 利用Sm-Nd同位素稀释法对该矿床磷块岩中6个小壳化石及胶磷矿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样品的质谱分析测试结果显示, 样品的147Sm/144Nd与143Nd/144Nd构成了一条相关性良好的线性等时线; 计算结果表明织金含稀土磷矿床具有533±22Ma的Sm-Nd等时年龄, εNd (t) 值为-2.44~-2.77, 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近的形成时代, 本次测得年龄代表着真实的成矿年龄; 二阶段Nd的模式年龄为1313~1338Ma.结合前人对该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成矿物源有新生地幔物质组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9.
津巴布韦太古宙花岗-绿岩型金矿床受构造的控制,金矿可分为褶皱控矿型、剪切带控矿型、层控型、深成花岗岩控矿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5类。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多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与绿岩带的接触带上,金以自然金或金的硫化物形式产出。金矿成矿时代大致分为(2660±50)Ma和(2410±70)Ma(米德兰德绿岩带北部白钨矿Sm-Nd测年)2个时段,分别与新太古代TTG事件和大岩墙侵入相关。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较多,但发现的中-大型绿岩型金矿较少,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云南老君山矿集区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老君山矿集区产出南秧田、花石头、茶叶山等众多钨矿床, 是南岭成矿带西段为数不多的以钨为主的矿集区.由于受到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该矿集区的成矿年龄存在较大的争议.为此, 选择白钨矿Sm-Nd同位素体系测定了南秧田钨矿田中长石石英脉型矿体的年龄, 用白云母和黑云母Ar-Ar方法厘定了区域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变质围岩的变质时限.研究表明, 南秧田钨矿田中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矿体的形成年龄为159±14 Ma, 明显晚于印支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体; 两花岗伟晶岩及其围岩变质作用的时代分别为144~141 Ma和121~112 Ma, 说明老君山矿集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热事件和成矿作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老君山矿集区受到区域花岗片麻岩和花岗岩产出特征的制约, 成矿时代分布与南岭成矿带一致, 存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3个成矿高峰期.而且, 老君山矿集区的成矿特点与南岭东段的钨矿床有一定的可类比性, 是"东钨西扩"的典型实例, 这可能与老君山矿集区遭受了较高的剥蚀程度有关, 暗示南岭西段的高剥蚀区是寻找晚侏罗世钨矿床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认识、总结杨金沟白钨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矿床勘查类型主要参数与新、老规范的对比,提出杨金沟白钨矿床勘查类型为第二勘查类型以及不同勘查阶段的合理勘查工程间距,改变了在勘查初期套用钨矿第三勘查类型网度和工程间距的认识,对近几年来杨金沟白钨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布署、勘查进展以及勘查资金有效合理的投入产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杨金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金沟白钨矿床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现最大的钨矿资源地,其资源量已超过大型规模.文章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观察,总结了杨金沟白钨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对主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在该矿床现有勘查成果基础上,结合矿体空间产出特征和断裂构造等主要控矿因素,剖析了该矿床钨矿化富集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杨金沟地区白钨矿床的找矿远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金沟白钨矿床围岩蚀变及组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以杨金沟白钨矿床主要赋矿蚀变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种类蚀变岩石中主要氧化物和成矿元素特别是W、Mo和As的迁移和富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近矿蚀变围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研究,初步揭示了杨金沟白钨矿床中钨矿化富集、成矿流体演化与围岩蚀变和元素组分迁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东山钨矿床产于尖峰岭花岗岩体与泥盆系和石炭系石灰岩的接触带中,钨矿体的形成与接触带构造及古岩溶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矿床成因为夕卡岩-热液充填交代型白钨矿床.采用地质与物化探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定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白钨矿精矿中黑钨矿的物相分析,与黑钨矿中少量白钨矿的物相分析一样,都是由于两者的含量相差过于悬殊,很艰找到合适的选择性溶剂和条件,得到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所以至今仍为国内外尚未过关的课题.本文应用新的选择性溶剂-结晶氯化铝,它比以往使用的那一种选择性溶剂对白钨矿的溶出率要大,采取适当措施后黑钨矿的溶出率可以降低得很小,并且对钨矿中的一些常见共生的含钙矿物能同时全部除去,在此基础上测定残渣中的钨(黑钨矿和残剩少量白钨矿的和)和钙(白钨矿的钙),钙的含量按CaWO_4固定组成换算成白钨矿的钨,差减即得黑钨矿的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成矿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毕承思 《地球学报》1987,9(3):49-64
矽卡岩型钨矿在世界钨矿床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分布最为普遍并最具经济价值的一类钨矿床。中国钨矿居世界首位,矽卡岩白钨矿已占全国钨矿总储量的60.62%,是潜在的尚待开发利用的一类矿产资源。本文总结了中国该类矿床基本特征,探讨了时空分布、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与世界著名矽卡岩钨矿床进行了对比,按热液来源进行了分类。认为开展有关研究,以达逐步开发利用这一潜在资源,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7.
云南麻栗坡洒西丫口白钨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志留世和白垩纪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源,碳酸盐岩为成矿提供化学反应场所、溶矿空间。圈出的3条白钨矿体以简单似层状沿Pt3s/Pt3n间构造面理(韧性剪切断裂带)产出,受Pt3s底部的层状矽卡岩(钙硅酸盐岩)控制。进一步工作,可望在接触带两侧找到理想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18.
19.
滇东南南温河地区深变质岩中似层状白钨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南老君山花岗岩体以东的变质岩分布区(南温河地区)产出似层状白钨矿床,赋存在猛洞岩群南秧田岩组及洒西岩组的变质岩中。矿化与南温河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发展、演化关系密切,矿床受核部南温河序列、都龙超单元酸性侵入体及猛洞岩群钙硅酸盐岩(矽卡岩)的控制,具有极好的白钨矿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杨金沟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蚀变岩型,矿体受NNW向层间构造控制,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岩浆中高温热液型白钨矿成因类型。区域地球化学场趋势显示了该区为钨、金、铜矿化集中区的特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具有直接指导地表工程摆布和发现矿(矿化)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