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群的泥沙运动与来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江苏近岸海区进行的悬浮泥沙取样、浅地层探测和水深测量资料,通过实验分析认为:苏北沿岸(包括辐射状沙脊群)的底质来源于各新老河流,弶港以南来自古长江,新洋港以北基本来自古黄河。弶港与新洋港之间为古黄河、古淮河和古长江沉积的混合物质,其悬浮泥沙除现代河流供给外,主要是来自当地的底质。 泥沙的移动方向为冬半年向外,一股沿33°N线向东入黄海,一股向东南至长江口南下;夏半年在大风大潮的情况下向岸推移,向湾顶沉积。滩面淤高最大平均每年为13cm,深槽下切最大平均每年为31cm。  相似文献   

2.
弶港辐射沙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弶港辐射沙脊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角洲以南,主要砂体展布于苏北岸外浅滩区.其独特的辐射状沙脊分布型式和极为巨大的规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但是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该区目前研究程度还低,以至对这一重要沉积单元的成因至今众说纷纭.如何正确认识弶港辐射沙脊是认识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关键.本文根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弶港辐射沙脊及邻近海域所作  相似文献   

3.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的黄海海域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模型,分析在"梅花"(Muifa)台风作用下,江苏辐射沙洲海域流场变化及增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台风中心位于辐射沙洲中部外海时,南部外海流场不再向弶港辐聚,而向南流;当台风中心到达废黄河口以北时,辐聚点南移至遥望港附近。在辐聚-辐散的流场作用下,最大增水和高潮位最大涨幅均出现在两大潮波汇聚的弶港附近,分别为2.72 m和0.95 m。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 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 U-Pb 测 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 YZ08 孔沉积相和锆石 U-Pb 的年龄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陆架地区 存在长江古河道, MIs5 时期长江可能在苏北弶港入海; 在物源方面, MIs5 时期弶港地区主要受长江物源影响, MIs1λMIs2 时期则为长江主导的混合源, 随着黄河夺淮入海带来泥沙物质, 近代以来转为黄河主导的混合源。基于 Bootstrap 随机抽样 方法抓取了长江和黄河的锆石 U-Pb 测年数据集, 并结合统计学原理模拟出长江和黄河不同比例混合物源的锆石年龄图谱, 对锆石物源判别方法做出了改进, 弥补了传统锆石 U-Pb 年龄图谱在混合源判别分析上的不足, 对南黄海物源研究具有一定 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北弶港现代潮沟沉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表明:(1)弶港潮滩是在两股强潮流以弶港为中心辐聚辐散的控制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潮流对海底物质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使潮沟水系发育;(2)湖沟在滩面上纵横交错,规模较大,横向迁移摆动迅速,对潮滩沉积物起着重大的改造作用;(3)本文总结了潮沟沉积物特征,提出判别这类沉积物的标志,并概括了潮沟发育的阶段性,为探讨古代类似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古黄河三角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村古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体系代表歧口三角洲超级叶瓣(700BC-11AD)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其下的三角洲沉积层序多属于更老的超级叶瓣。山东北部大口河至徒骇河口海岸700BC—1099AD多次受到黄河的影响,埕口—马山子东北部的海岸平原主要形成于893—1048年,那里岛链状贝壳堤开始形成的时间晚于1128年,与贝壳堤的^14C年龄相差700~1850a。苏北斗龙港口—弶港海岸平原地表之下约9m厚的沉积物主要是黄河入海泥沙在海流作用下向南搬运,并沉积下来。苏北黄河三角洲南界在谅港附近。自然地理和海洋地质工作者采纳“公元前602年或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改道”的观点是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是多数历史地理学家已经放弃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射阳县海滩,北起扁担港,南至中路港。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海岸,以南为淤长海岸,滩面广阔,东西宽达10—12公里。全县在平均高潮位线以上海滩面积达42.5万亩,有运粮河、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中路港等河流东流人海;在河流入口处,地势低洼平坦,淡水资源丰富,在港口两岸分  相似文献   

9.
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区域动态变化的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  张忍顺 《海洋科学》2004,28(2):77-80
江苏近岸海域分布的辐射沙洲,南北长200km,东西宽90km;以弶港为顶点,由10余条呈条带状的大型沙脊向北、东和东南方向伸展而成,在近岸部分低潮时出露的大小沙洲总计70余个,0m以上的沙洲面积达2100km^2多,是江苏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沙洲作为一个特殊的地貌体系,以其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与开发这一重大经济战略任务中,解决好黄河河海联运问题是其重要课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海岸是世界著名的泥质海岸,沿岸无良港,黄河口又无航运之利。笔者提出:首先开挖麻(湾)—羊(角沟)运河,开发整治小清河口及淄脉沟口,建设羊角沟—淄脉沟港群,以实现黄河与小清河、淄脉沟联通。其次,尚可开挖滨县圈里王运河,实现黄河与徒骇河联通,开发整治套儿河口,扩建东风港,以扩大黄河河海联运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开敞海域,淤泥底质建造板桩结构码头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黄河海港建港的经验与实践,介绍板桩结构码头的设计特性和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提供了在开敞海域下淤泥底质建港的实践经验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侯国本 《海岸工程》2001,20(3):74-75
东营港务局李文涛同志 :谢谢你在《海岸工程》2 0 0 1年第 1期发表了《东营港内航道淤积问题》。这是一篇很好的分析问题的论文 ,对于港口各种水文要素分析得很清楚 ,有利于认识过去及开发港口的未来。有感于此 ,愿将多年的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东营港在黄河三角洲上之所以能起步 ,基于以下几个问题 :1 .无潮区靠近岸边 ,这是世界名港的港址条件 ;2 .无潮区在黄河口以北约 50 km,黄河的泥沙有峰面阻挡 ,不能北移 ;3 .渤海湾的海平面 ,比黄海、东海的海平面高约 4 0 cm,因此潮流流速 ,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总的趋势是潮流为逆时针旋转 ,自…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江苏东部沿海平原区第四纪环境变迁,查明第四纪期间的海侵、海退过程,寻求海面变动与湖面变动间的关系,并试图以地磁地层学的方法对当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对江苏盐城孔、弶港孔、启东孔和位于长江南岸的嘉定孔(上海市)地层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微体化石群的定性分析(有孔虫、海陆相介形类)、软体动物群鉴定、古地磁系统测量和少量样品的C~(14)测年.为配合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苏北辐射沙洲内侧死生港水道所进行的多次水文和岸滩地貌调查,本文讨论在强劲的潮流作用下潮汐水道及其毗邻岸滩演变的某些规律,分析潮汐水道的潮流和沉积物特征,探讨死生港对岸滩造成严重冲刷的原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东台县死生港水道位于江苏岸外辐射沙洲的中心区北部,把中心区的沙洲-条子泥与弶港地区的岸滩分开。近几年来,它逐渐向岸移动,使岸滩遭到极为严重的冲刷,局部岸段的冲刷陡坎高达5~6米。低潮时出露的死生港水道,从条子泥的滩脊二分水起,到归入西洋的口门外止,全长约15公里。本文根据死生港水流泥沙观测,槽底及边滩底质的颗粒分析以及地貌考察,结合卫片与航片的判读,就死生港的冲刷问题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潮流作用下岸滩演变的某些特征加以论述,并提出现阶段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胜利油田采油事业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在黄河近代三角洲海岸建设黄河海港,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已建成的广利港、建设中的五号桩码头拉开了黄河海港建设的帷幕。黄河海港的性质、建设规模及发展前景是关系到黄河三角洲开发、石油开采乃至东营市总体规划等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对黄河近代三角洲沿岸的发育、黄河入海流路变迁等一些与港口建设密切相关因素的认识,对黄河海港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一、黄河海港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采用自嵌套的方法提供谱边界条件,对影响苏北辐射沙洲海域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和一次台风过程作用下的波浪进行了模拟。考虑到沙洲海域强潮水动力环境,分析了潮位和潮流的变化对该海域波浪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洲处波高和波周期受潮位影响显著,受潮流影响弱,具有潮周期起伏的特点,而波向受潮位潮流影响不显著;考虑高潮位后,以弶港为界,南北辐射沙洲波高显著增加的区域与波浪传播方向有关:波浪由北向南传播,相差不大,波浪由东向西传播,北部明显大于南部。  相似文献   

17.
陈万佳 《海岸工程》1989,8(1):31-36
本文简述了黄河海港的工程现状,提出了下一步建设所需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及个人看法,并从战略意义、自然条件和投资效益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此港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性。最后对建港原则和方针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河三角洲历年实测的深度,归化至同一的投影,比例和深度基准面,计算深度变化,看到:黄河三角洲有冲有淤,黄河行水河口淤,停水故道冲,以淤为主;一般淤进0.2公里/年.黄河河口流路是决定油港港址的关键,尽管有河口流路安排这个不定因素.根据无潮点流速大,有利于泥沙输送;近代黄河泥沙已把五号桩凸出于渤海;五号桩外水深,且处油田高产区,油港以五号桩为理想位置。在黄河水土保持和下游泥沙输往陆地还未收到显著效果的情况下,油港需予留适量的距离作为备淤区。若挖泥维持航道的经济效果可行,也可缩短港区与海岸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试释黄海半日潮波系统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南黄海中央实际存在的半日潮波的往复流带作为水墙,视黄海半日潮波为水墙西部(U形海湾)与东部(L形海湾)两个独立潮波系统的组合.经过数值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可以用已有的矩形海湾潮波系统形成的动力机制来合理地阐明黄海半日潮波系统形成动力机制.仁川和江苏弶港附近的潮波腹点是黄海半日潮波系统的重要特性点,两个潮波腹点位置是由潮波系统的驻波性质决定的.南黄海中部存在一大片半日潮弱流区.  相似文献   

20.
试论苏北岸外浅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北岸外浅滩位于苏北新洋港——吕泗港之间的岸段外围,它是以弶港湾为中心向海呈幅射状展布的巨大砂体。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近100公里,面积宽广,形态特殊,地形复杂,是南黄海西南部独特的地貌类型。关于浅滩的成因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海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水下阶地,有的认为是早期的残留砂体,还有的认为是两股沿岸流在琼港的相遇,水位抬高产生梯度流向海扩散而形成的辐射砂体。因此,进一步探讨它的物质来源、形成机理、发育过程及演变趋势,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对浅滩进行了海洋地质综合调查,为研究它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