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敢富 《矿床地质》1998,17(Z3):583-586
作为重要的工业类型和成因类型,云英岩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长期为单一云英 岩化学说所困惑。云英岩矿床的分类学研究相当薄弱。随着地质科学研究、矿床勘查和开采的不 断拓展,云英岩及其矿床的多成因、多物源、多期、多阶段理论脱颖而出。据此,尝试从成因、 物源、生成时周围介质的3闭性、相对“母岩”的产出位置、矿体形态、矿床规模、矿种和赋矿云英岩的种属等诸方面,对云英岩矿床的分类学予以探讨。推出的成矿模式不但可囊括有关分类,而且试图揭示出这些矿床分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王育民 《矿床地质》1983,2(1):21-29
一、中国铅锌矿床分类的尝试为有利于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矿床分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1)既不是成因分类亦不是工业分类,而是以成因为基础,以工业意义为主导的两者有机结合,统称为“中国铅锌矿床类型”。即对不同成因系统的铅锌矿,按影响不同工业意义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地质因素进行的具体分类;(2)以“多因成矿”观点指导矿床分类,从我国铅锌矿床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考虑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亦重视层控或沉积改造等成矿作用的影响;(3)分类方  相似文献   

3.
Y.A.阿萨纳利耶夫最近著文指出,只有沉积岩、沉积变质岩和沉积火山岩中的铅锌矿、铜矿、黄铁矿型多金属矿以及黄铁矿矿床,才属于层状矿床.这些矿床中集中了世界铅、锌探明储量的65%,铜储量的45%.从成因观点看,层状矿床可划分为四类:①远成热液矿床,②沉积矿床,③复成矿床和多成因矿床,④外成后生矿床.层状矿床矿石的原始同生性质的设想,已被许多新的实际资料所证明.有人提出,陆地上的岩石,与沉积作用同时发生的海底火山活动和热液作用,是矿质的来源.矿质在沉积阶段之后,经受了成岩作用、破坏作用、变生作用等改造作用.关于层状矿床的成因,提出了同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斑岩矿床进展的总趋势斑岩矿床的找矿勘探、矿床地质研究等方面都正在向纵深发展,其经济意义也不断增长,因此它成了当前世界性的地质研究和找矿的“热门”之一,而且有越来越“热”的倾向。这就是当前斑岩矿床进展的总趋势。具体表现在: (一)斑岩矿床的含义在不断深化。作者于1974、1979年曾先后二次提出斑岩矿床的含义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认为:“与斑岩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均属斑岩矿床的范  相似文献   

5.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6,23(2):142-146
本文介绍了人为矿床的概念和研究概况,论述了人为矿床的分类、特征及开发利用的意义、优势、工作重点和难点。文章指出:人为矿床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可以进行规模化利用而现在仍被视为“废弃物”的各种物质;人为矿床大多具有污染源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开发利用人为矿床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釜底抽薪之法,开发利用人为矿床可以收到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人为矿床具有活动性和增生性,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床,开发利用人为矿床,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人为矿床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区域相关、赋存状态迥异于自然矿床、物质成分十分复杂;人为矿床具有可人为控制的特性;开发利用人为矿床,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6.
范承钧 《云南地质》1993,12(3):235-246
云南省境内各地质时代的碳酸盐岩层颇为发育。本文将云南的岩溶矿床分为:①现代岩溶矿床,②古岩溶矿床,③层间岩溶矿床。列举了一些矿床实例,论证了这些矿床的形成过程和识别特征。在云南,除直接暴露于地表或沉积间断面上的岩溶砂矿或古岩溶砂矿外,大部分岩溶矿床都与层间岩溶或古岩溶遭受后期热液改造有关,即岩溶直接形成于地下热水循环过程中,富集成矿与热水沉积关系密切。本文从岩溶成矿角度探讨了某些所谓“高温热液”,成因的锡一多金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的银一铅一锌、“超低温热液”成因的汞—锑—砷等矿床。以往由于忽略了对这些矿床在空间上受岩溶控制这一主导因素,往往造成勘查过程中事倍功半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层状矿床”这一术语,着重强调矿石的富集受火山—沉积岩的层理控制。据此表面特征,我们可以把许多矿床列为层状矿床。这类矿床的形成往往不受时间限制,而与含矿的地质建造有关,形成了这种矿床类型在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哈萨克斯坦地质学家们的经验表明,那些属于沉积建造或火山沉积建造成因的矿床应被列为重要的工业矿床类型;这类矿床与沉积或火山沉积建造密切相关,并具有稳定的成因联系。含矿地质建造形成后出现的、但由于某些有利因素而赋存在这些建造中的矿化,不属于“层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近二、三十年来,国內外鎢矿床成因分类的基本情况是:对外生鎢矿床没有原則性的爭論;而对內生鎢矿床則存在着原則性的分歧:林格崙的溫度-压力准則,多年来为多数分类者所采用。部分分类者又采用了C.C.斯米尔諾夫的錫矿成因分类准則。此外,还存在着其他一般性內生金属矿床分类的分歧意見,其中也涉及到鎢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問題。  相似文献   

9.
《矿床地质》2005,24(2):178-178
中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勘查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矿床地质》顾问裴荣富先生 ,因其在担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 (IAGOD)”主席和该协会的“矿床大构造(CTOD)”、“矿物共生 (PAC)”2个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以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期间 ,在成矿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有突出贡献 ,在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 (IGC)于意大利召开期间 ,经该协会全体理事选举通过 ,特授予裴荣富先生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 (IAGOD)是与美洲“经济地质学家学会 (SEG)…  相似文献   

10.
矿床分类作为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成矿理论研究的基础.中国大陆地质构造强烈多期,除形成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外,具鲜明的后期改造特点,准确甄别矿床的成因类型,对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定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 ,必需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 ,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金矿的“特殊性” ,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 ,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矿床学家A·茅塞尔把“层控”这一概念引入到矿床学中.1967年在他领导下,根据层控理论,于奥地利的Felbertal下古生界地层中找到一个大型的白钨矿床,此后,“层控矿床”这一概念在矿床学中得到了大的发展.在我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孟宪民等曾引进国外有关同生成矿的理论,提出“沿地层找矿”的找矿指导思想,强调了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近十年,特别是1976年乌尔夫主编的《层状和层控矿床手册》一书问世后,层控矿床一词在我国矿床学界广泛流传,对层控矿床的研究也逐渐达到了高潮.开始,一些产于一定时代地层中而又未发现其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被确认为层控矿床,这就对过去认为热液矿床—定与岩浆有关的岩浆—源论进行了否定,这对矿床成因的深  相似文献   

13.
张宝林  蔡新平 《地学前缘》2000,7(B08):231-237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家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必须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金矿的“特殖性”,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接触变质型硅灰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硅灰石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1964年苏联学者德米特里耶夫将硅灰石矿床划分为三个成因类型: 1.形成于矽卡岩中的矿床 2.形成于太古代变质杂岩中的矿床 3.形成于超基性的偏碱性杂岩体中的矿床 1975年??舍里列夫和??祖吉娜在其文章中引用了这一分类,并列举和描述了一些苏联的矿床实例,其中有关矽卡岩型矿床例举了鲍萨金、柯依塔什等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当前,矿床地质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自从“水成论”和“火成论”的剧烈论争之后,矿床的成因问题似乎获得了大体的解决,即以“火成论”的系统成矿论的建立而告终。可是,这一“定论”正受到大量新的地质事实的冲击,并在步步退却。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成矿理论则正在崛起,并得到很大的发展。1.沉积成矿作用的被重视,是当前成矿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一大进步。自6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初论中国层控萤石矿床分类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萤石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矿床(点)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区).矿床成因类型和矿床组合多种多样.本文着重讨论我国层控萤石矿床的分类和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层控萤石矿床成因分类及其地质特征一、分类本文按照涂光炽教授提出的有关层控矿床的概念和含义对层控萤石矿床进行了分类.由于萤石矿床具有与其他金属矿床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具体划分类型时应有所区别.例如,在改造过程中,对原有沉积地层中F的活化转移,只是为成矿提供了一部分物质来源,而为了形成萤石,还需要有足够的Ca存在.此外,从世界范围讲,许多萤石矿化都是在成岩阶段以后的较长时间间隔内,受到晚期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引言在沉积或变质沉积岩层中发现了层控铜矿床,但其不同于“火山成因”或“喷气成因”的层状黄铁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这类矿床包括称之为“砂岩铜矿”、“页岩铜矿”和“红层铜矿”等矿床。这些矿床在狭义上是层状的,从宏观看,它们与围岩层理完全一致;从微观看,矿石矿物呈浸染状颗粒集合体沿层面产出。但一般来说,这种矿床不严格是层状的;从宏观看,它们是超出了岩相界线的;从微观看,矿石矿物呈粒间孔隙充填物产在容矿沉积  相似文献   

18.
矿床的多成因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成因一直是从事矿床工作的生产、教学和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可以说自从矿床学开始萌芽以来,无论对矿床成因持何种观点,内生或外生、岩浆或冷水,一般都是单一的成因论者.只有对少数矿床,如某些沉积变质矿床、沉积-浅变质-风化壳型富铁矿床等,才认为不同的、相隔时间很长久的地质作用在成矿全过程中都很重要,即这些矿床是多成因的.过去,对大多数矿床持单一成因观点,这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在野外看到的只是长  相似文献   

19.
28届国际地质大会在矿产资源学科中提出的“矿床分布模式及其成因意义”和“矿床作为大构造标志”两个导向性的专题是当代研究区域成矿的重要方向.矿床分布模式(disfribution model)系指区域矿床分布的时、空规律,即指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在成因上有一定联系的矿床组及其数量和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展布规律,这种规律有助于系统地认识矿床由来和发展,提高成矿预测的预见性.根据矿床分布模式专题20的篇论文,可归纳为6种分布模式:一、巨型和超巨型矿床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上普遍地与基性和超基性岩的侵入有联系.这些矿床由上述侵入岩所形成,并主要分布在它们的范围内.因此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那些控制着岩浆融熔体的侵入和结晶作用的地质和构造要素.但是,在研究矿床时常常忽略了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构造因素的作用.科拉半岛,特别是贝辰加矿区的铜-镍矿床的研究曾经查明,它们都是与该区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