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青山南麓的"呼包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圈聚集地,绿色能源"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地方发展迎来绿水青山。近年来在呼包二市相继开展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依据两地试验数据结果,分析大青山南麓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收集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地温调查,现场热响应试验等工作。建立了浅地层地热能源的计算方法,经过综合分析整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掌握了包头市平原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并做出了适宜性分区,初步计算了浅层地热容量和浅层地热换热功率,为包头市平原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冬季取暖多依赖于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夏季制冷多依赖于电能。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既可用于冬季供暖又可用于夏季制冷,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资源。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浅层地热资源,包括浅层地热资源的含义、与地热资源的区别、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利用现状(以陕西省为例)及展望与不足。为初步了解浅层地热资源的学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介绍,同时指出当前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城市规划区浅层地温能研究,阐述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调查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按照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规范对城市规划区浅层地温能进行适宜性分区、浅层地温能资源估算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热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房间、温室和发电站。这种热能的储量相当大。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实际上,如果不是地球本身把地热能集中在某些地区(一般来说是那些与地壳构造板块的界面有关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广泛,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对镇江市120m以浅的岩土体结构特征、热物性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地温场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镇江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良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评估了镇江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和静态储量,为镇江市推广和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对于资源消耗速度也在与日俱增,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我国城市化建设重点内容。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备可再生性,加上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埋藏深度较浅的特点,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生产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并且具备较好发展态势。然而,在实际开发与利用浅层地温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从而制约了其开发与利用的效果。为此,本文对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与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对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环境约束为条件,评价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探讨浅层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原因,并针对浅层地下水无潜力区进行了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分析,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模式和建议。近二十年来,由于黄河断流及气候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减少19.19亿m^3/a,地下水资源潜力减少29.62亿m^3/a.在地下水无潜力区讲行含水系统调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利用前景广阔。随着近些年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大投入以及对浅层地温能研究的逐步深入,这种清洁能源已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还需在将来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应避免引起次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由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前景广阔,但资源勘查评价、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和市场监管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中目前还没有针对浅层地温能开发的监测点,专家指出,浅层地温能开发切忌盲目推进。  相似文献   

11.
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是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共识。已有研究发现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可能在高大沙山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水分来源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沙漠腹地3个湖盆内气象要素和浅层沙含水量时空分布的对比,结合前人对水同位素和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发现湖泊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湖盆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浅层沙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并影响了浅层沙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控制有湖湖盆浅层沙含水量变化的主导过程是气温升降引起的水分损失与补充,而干湖盆浅层沙水分补给主要来自风的平流输送。尽管沙丘分层含水量的长期定量观测仍有待开展,但现有证据表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很可能是湖泊蒸发的水汽以土壤吸附水汽或凝结水等形式逐渐运移至沙层内而形成,是湖泊-沙山体系长期共存、形成局地水汽平衡的结果。这为沙层水分来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沙漠腹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节约常规化石能源、减少CO2排放。为掌握兰州新区浅层地温能的适宜性特点,对该类资源的开发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兰州新区建成区和规划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内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掌握的多年实际勘查资料和测试数据,通过综合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对兰州新区440 km2的区域进行了土壤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 兰州新区拥有较为优异的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区内地层结构简单且分布稳定,岩土体综合热导率、比热容、地温梯度均较高,十分有利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而受到含水层富水性弱、水质差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差。(2)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共划分3个属性准则和7个要素指标,采用指数标度分别构建了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全部高精度通过一致性检验,同时优化了各要素参数的无量纲化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更符合实际。(3) 研究区内对于土壤源热泵适宜性影响较大的要素主要是平均热导率和地温梯度。评价显示兰州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适宜、较适宜区总面积359.46 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81.70%,主要分布于秦王川盆地平原区,其余丘陵山区地带不适宜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建设。评价结果对兰州新区乃至其他地质条件类似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开发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变形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边坡被某些诱发因素激发失稳产生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它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尤其以降雨滑坡数量最多,其中浅层滑坡分布最广。通过对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变形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功能原理的滑坡一维运动方程,并结合太沙基固结原理,研究滑坡运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揭示了滑坡从运动-停止的动力演化过程,构建了降雨型浅层滑坡的位移预测模型,并以都江堰塔子坪滑坡为例进行分析,通过mathmatic给出了滑坡运动的速率、位移与降雨量的量化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SWOT分析法,阐述惠州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惠州地热资源优势明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具备中低温地热发电潜力和规模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地热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资源家底不清、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低、无序开发现状严重等问题,未来要通过摸清惠州市地热能资源家底,加强行业监管,攻关地热能勘探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培育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推进地热能产业规模化开发和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浅层地热能调查过程中,地下水地源热泵单井回灌率的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用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大于100%的现象。本文以兰陵县乡村振兴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中L1号孔抽水回灌试验为例,对科学计算地下水地源热泵单井回灌率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探讨,采用图解法和曲率法判断抽水试验曲线类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图解法计算抽水试验曲线方程,再根据曲线方程推算井孔在降深等于回灌试验最大升程的出水量,从而计算出单井回灌率。该计算方法科学、合理,计算过程简单、易操作,可作为浅层地热能调查和地下水地源热泵勘查、设计过程中资料整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200米以内,温度低于25℃,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此外,浅层地温能分布广,储量大,再生迅速,利用价值大,是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闫福贵说:“呼市开发浅层地温能具备地质、水文条件,呼市位于呼包盆地内,在200米以内具有良好的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可达300-1000立方米/天,这为浅层地温能的开发与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士锋  徐立升 《地理研究》2007,26(5):949-957
本文针对海河南系平原不同时期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能耗增加问题,基于开采井与其影响半径区域内的地下水开采耗能等效的假设,首次推导了浅层地下水耗能计算公式。利用三个不同时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化特点,结合GIS技术方法,对典型年份 (1964、1984和2001年 )春季农业生产季节地下水开采耗能及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制了海河南系平原农业春产期浅层地下水耗能空间分布图,分析获得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开采耗能大幅度增加的态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海积平原地区到太行山前平原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耗能以及耗能差值都呈递增趋势。研究结果对北方地区水价政策等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研究区南水北调后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昌业  魏淑秋  耿雯 《地理研究》1986,5(1):105-105
黄淮海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土壤中盐分的累积程度与浅层地下水位(埋深为2—5米)关系极为密切。浅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蒸发消耗的影响。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因子的变化关系显著。本文用河北省曲周县的气象资料和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预报模式,为监测和控制该地区的水盐运动提供气象依据。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三个时段,分降水常年型和旱年型,用经验正交分析和谐波分析方法进行年型分析,不同年型浅层地下水位变幅相差1米左右。不同年型水位极值与气象要素极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用逐步回归方法对不同年型不同季节气象要素变化对浅层地下水位的影响,进行主要影响因子筛选。春季气温影响显著,夏季降水影响为主,秋季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前期水位变幅的影响同期气象要素影响较小。3米以上埋深的水位受气象因子影响很小。在年型和季节分析的基础上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埋深等级的预报模式。其历史拟合率在80%以上。以上结论适合于地下迳流较稳定和无灌概条件影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徐州张集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方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集水源地是徐州市一个拟建水源地。了解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是设计水源地最优取水方案、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和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分析了水源地在现状以及不同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维等参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水源地地下水运动规律,利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校正,预报了不同开采方案对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地开采后,水源地开采将成为浅层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13.71万m3/d是适合的,它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不仅可满足当地居民用水需求,而且可以向徐州市稳定供水。  相似文献   

20.
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动态的时间稳定性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试验在地表由生物土壤结皮覆被的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进行,通过对0.45 hm2试验样地浅层(0—15 cm,0—30 cm)土壤水分连续动态(2005年4—10月)测定,基于经典时间稳定性理论分析,来揭示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动态的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无论在干旱或湿润条件下,浅层土壤水分都具有明显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并且在土壤剖面30 cm深度表现得比剖面深度15 cm更为显著;在干旱条件下,两种土壤剖面深度的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均比湿润条件下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试验样地平均土壤水分含量的代表性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