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泓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1):87-92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保罗-白垩纪沉积盆地。本文利用中、小型构造的解析成果重建了该盆地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其中,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最大主压力轴的产状分别为179°~359°∠2°~3°,130°~310°∠2°~4°,30°~210°∠1°~2°。这一成果为解释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3.
通过野外节理的测量统计,得出研究区有3组节理发育:NNW向(320°~350°)、NNE向(15°~30°)、NE向(50°~70°)。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运用赤平投影法分析了三泉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根据各节理测量点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把研究区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燕山期—早喜山期,主要受到NW-SE方向的应力作用;第二阶段是晚喜山期,主要受到NE—SW方向的应力作用。这两期的构造运动控制了三泉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裂缝的发育方向,为页岩气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的稳定沉降坳陷盆地;西北发育内陆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青藏地区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海相沉积盆地和新生代发育陆相山间盆地。由于地质发展史不同,作者又进一步划分了东北、华北—中下扬子、华南、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青藏等九个含油气盆地区。 相似文献
5.
6.
松辽盆地属于中国东部的裂谷系的一部分,晚白晋世裂谷活动夭折,进入新生代以后主导区域构造格局的经向NE-NNE向断裂构造仍继续活动的结果,导致盆地周边有序隆起成山地,盆地则显示徐缓的并具有振荡运动和非均衡性特征的升降运动,并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10.
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表现在: ①郯庐断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 负花状构造发育。②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断面陡且对断, 使得渤中凹陷成为 “平底锅”式地堑, 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③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 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 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 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 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1.
临清坳陷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清坳陷东部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早三叠世该区为一台坳,晚三叠世褶皱抬升,侏罗纪一早白垩世为NW走向的拉分盆地,晚白垩世的左旋挤压其再次褶皱,抬升。早第三纪的裂陷作用使其拉张伸展,断块通过水平伸展。差异升降和掀斜运动形成了伸展构造系统,使坳陷最终形成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和5种结构形式,晚第三纪以后,该区则以整体拗陷为特征。该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个旋回或阶段,即三叠纪的台拗旋回,侏罗-白垩 相似文献
12.
英吉苏中新生代凹陷是在古生代斜冲推覆构造背景之上发育起来的背驮式前陆盆地。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变形作用严格受基底参与的斜冲断层的控制。中新生代构造由北向南可划分7个带:北部斜坡带;群克一新开屏背斜带;英北向斜带;阿拉于背斜带;英南向斜带;古城墟斜坡带和罗布庄断凸带。叠瓦式逆冲断层、花状构造、构造三角带、断展裙皱和披覆构造是英吉苏凹陷的主要变形样式。自三叠纪以来,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自造山带向前陆方向迁移。中新生界变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是与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板块拼贴事件和壳内拆离缩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变形史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沉积相特征分析,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区地质大剖面。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经历了三叠纪末逆冲推覆变形,早侏罗世伸展变形,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变形,古近纪弱伸展变形和中新世以来逆冲-走滑变形;而塔东南地区盆地构造演化则经历了早侏罗世伸展断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坳陷盆地阶段,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弱伸展盆地阶段和中新世以来陆内走滑型挤压挠曲盆地阶段等五个阶段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黄河沿岸一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盆地东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印支运动对东缘构造影响相对微弱,受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影响,区内形成了一套挤压应力近NS向的共轭节理。燕山运动对东缘的形成演化意义重大,其基本构造形态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受古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俯冲产生的远程构造效应的影响,区内发育NE—NNE走向的褶皱带;离石断裂受到SE—SEE方向的挤压,以脆性变形为主;节理解析获得的燕山期构造应力场以NW—SE向挤压为特征。喜马拉雅运动期间,盆地东缘的挤压方向转变为NE—SW向,其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及碰撞期后陆内俯冲所产生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是世界著名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中-新生代受特提斯域构造域和滨太平洋域构造域叠加复合影响,区域构造变形过程不清,控矿机理不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区内构造裂缝的几何形态、主要构造期次及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各构造期应力与应变分布.研究获得下列认识:(1)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受古特提斯构造域与早燕山运动的影响,最大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SW,应力强度西强东弱,形成NW向构造,先存的NE向断层多表现为走滑性质,为成矿构造的主要形成时期;(2)古新世:受晚燕山运动的影响,最大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NW-SSE,形成新的NE向构造,构造变形强度较大,对早期形成的金矿床有较强的改造作用;(3)始新世: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的影响,最大主应力优势方向为近东西向,应力强度东强西弱,该期构造对金矿床改造较弱;(4)基于上述研究预测,隐伏金矿床存在于青山变形区中部、兴仁-贞丰变形区北部及南部东侧.联合野外地质调查及Abaqus有限元模拟,开展复杂构造区构造演化与金属矿床形成关系研究,为卡林型金矿勘探提供依据,并为隐伏矿床预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省地区新生代盆地物质组成及盆地边界断层性质、排列方式、运动学标志以及夷平面、盆地内阶地特征的分析,得出了喜马拉雅期有NW向、近SN向褶断带,局部并有逆冲推覆构造的认识,总结了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及构造应力特征。 相似文献
20.
霸县凹陷是由牛东断层控制的西断东超的新生代箕状凹陷。本文以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断层落差法和平衡剖面技术研究了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牛东断层可以分为3 段,北段为一系列NE-NNE 向东倾断阶带,中段为铲式-略微坡坪式断裂带,南段为帚状断裂带。霸县凹陷相应划分出北部、中部、南部3 个构造单元。牛东断层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早期(Ek-Es4)中北段活动强烈、中期(Es3-Es2)中南-中北段活动强烈、晚期(Es1-Ed)整体强烈活动、北段剧烈活动,活动强度具有自南向北迁移的规律,其活动性差异控制了变换带的形成和凹陷的构造格局。霸县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的裂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的拗陷阶段, 其中古近纪分为Ek-Es4 较强裂陷期、Es3-Es2弱裂陷期和Es1-Ed 强裂陷期,由此控制烃源岩、储层的形成、油气的运聚和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