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主要由热液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其成因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海底热液活动区热液沉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简单混合了来自热液流体或热液柱的硫化物矿物微颗粒或Fe、Mn氧化物微颗粒的热液含金属沉积物,表现为相对普通深海沉积物富集Fe、Mn、Cu、Pb、Zn、Au、Ag等金属元素;另一种则是热液沉积物经过后期的氧化作用改造形成或者是化学混合了硫化物氧化产物微颗粒形成的热液蚀变沉积物。根据Bostrom于1973年提出的判断含金属沉积物的Al、Fe和Mn元素  相似文献   

2.
倪培  范建国  徐克勤 《矿床地质》1998,17(Z4):805-808
辽东半岛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赋存有众多的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的金矿床多受辽南地体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或其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产物——花岗片麻岩的控制。对这些金矿床,目前的成因观点主要有岩浆热液成因、变质热液成因和多成因(变质热液成因;大气降水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多成因观点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热液烃的生成与深部油气藏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热液烃不仅分布于洋底,在大陆也有广泛分布,实验表明:热液对碳酸盐岩和沉积有机质的作用均有油气生成;洋底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原油、有机质Pb、Sr、Nd同位素均表明地幔流体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认识热液烃的存在对开拓深部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金矿类型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岳清  田农 《地质学报》1993,67(1):63-75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金矿类型繁多,主要有:蛇绿混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中的微细浸染型;碳酸盐岩层构造裂隙中的混成热液型;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火山热泉型和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成矿时间集中于中新生代。矿床和矿体主要受线型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在金的成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影响。金矿基本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蚀变作用普遍强烈。成矿物质及热液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5.
成矿热液系统中水是多来源的,有岩浆水、下降的天水、同生水、海水、变质水及地幔初生水等,这些水都各有不同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岩浆水由岩浆结晶分出面形成岩浆热液及其有关矿床;下降天水和同生水受热循耳可形成独立的合矿热液,也可与上升岩浆热液混合或从深部进入岩浆房参加热液成矿系统;在海底成矿环境中海水循环热液系统是海相热液—沉积矿床的主要成矿介质;变质水则是含矿变质热液的主体并趋向于在变质前锋区及前锋区前成矿;地幔初生水可沿深大断裂自动上升到地壳浅部成矿,也可随岩浆熔体上升或进入变质带进而参加热液成矿系统。在地壳中,有单一热波形成的矿床,两种或多种流体混合形成的矿床也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6.
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地质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比于深海热液活动较高的关注度和取得的较多的研究成 果,浅海热液活动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浅海热液系统一般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 影响,深入开展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热液流体循环过程、热液成因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文章在简要介 绍国内外浅海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对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浅海热液流体及气体的来源;浅海热液系统模式及与构造环境的关系;浅海热液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希望铀矿床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金景福  胡瑞忠 《矿床地质》1990,9(2):141-148,157
希望铀矿床为热液铀矿床。本文中主要探讨了热液中水、铀和∑CO_2的来源。研究表明,水、铀和∑CO_2各有不同的来源:初始热液中的水是花岗岩浆分异出的岩浆水(后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成矿热液中的铀主要取自自云母花岗岩中的活性铀;成矿热液中的∑CO_2主要由煌斑岩岩浆提供。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归纳总结了热液流体活动的识别方法,并系统梳理了热液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目前热液流体活动的主要识别方法可归纳为3大类,分别为岩石矿物学特征组合法、温感参数异常法、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异常法。在具体应用时,应尽可能选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识。热液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体现在4个方面:深部热液流体通过提供烃源岩成熟演化所需要的热能、外源氢和催化剂等方式为烃类物质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热液流体对油气储层的影响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以热液溶蚀的建设性为主;深部热液流体可以增强盖层封闭性;热液流体可促进烃源岩生烃并形成生烃增压,从而促进油气的初次运移,热液流体的溶蚀作用可改善储层物性进而促进油气的二次运移。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埃达克岩比较发育,有形成于早古生代岛弧环境、中生代中晚期陆弧环境及晚古生代中期和中生代中期大陆板块内环境3种埃达克岩.与形成于岛弧环境埃达克岩相关的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成矿系列为Cu-Au;与形成于陆弧环境埃达克岩相关的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列为Au-Cu-Mo;与形成于板内环境埃达克岩相关的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夕卡岩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列为Au-Cu-Pb-Zn.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构造热液白云岩及其储层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野外露头和岩心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这种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有其特有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鞍形白云石和自形白云石为标志,多表现为裂缝和孔洞填隙物,具有粗晶结构;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地球化学上具有较轻的碳氧同位素值,与围岩(白云岩)有一定范围的重叠;锶同位素放射性不明显,表现出亲源性特征。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构造热液白云岩与西加盆地泥盆系热液白云岩区别明显。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广泛发育的岩浆热事件可能是构造热液白云岩的主要成因。与构造热液白云岩有关的储层多是优质储层,其分布与断裂、不整合密切相关,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中国大洋33航次第一航段对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环境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在63°50′E/3°41′N发现了一处新的热液区,并命名为天休热液区。天休热液区位于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中央裂谷南侧山坡,离中轴距离约为5 km,基底为超铁镁质围岩。热液区内有大量的活动烟囱群、死亡烟囱体、硫化物、热液沉积物与热液生物和显著的热液异常等(Han et al.,2015)。在天休热液区附近进行了两个站位的CTD调查并采样。其中,CTD01(63°51′E/3°42′N)  相似文献   

12.
晚古生代中国西南地区发生了"峨眉地裂运动",与此相关的深部热液作用在西昌盆地非常发育发育.对QB1井的研究表明,志留系第Ⅲ期裂缝及其中充填的异形白云石和石英是东吴期热液作用的产物,异形白云石的δ~(13)C值、δ~(18)O值异常偏负、锶同位素值异常偏高、异形白云石和石英内原生包裹体气相部分富含氮气(N_2)是这一期热液作用的地球化学标志;深部热液为幔源岩浆热液与盆地基底深变质岩地层热液的混合液,它们沿垂向断裂通道和侧向裂缝系统运移进入志留系,导致了不规则的张性热液破裂裂缝的形成、裂缝内异形白云石和石英的部分沉淀、以及溶蚀作用的发生;它们产生的缝洞系统,对西昌盆地志留系裂缝性储层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富铁矿体在空间上与由石榴子石、角闪石、绿泥石等矿物组成的交代岩关系密切,显示与热液活动相关。根据交代岩中矿物共生组合、交代岩与矿体的穿插交代关系等特征,将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富矿成矿过程分为早期热液交代阶段、晚期热液交代阶段和石英脉阶段。对这3个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定对象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相似,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等类型。但它们的均一温度和盐度有明显差别,早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340~398℃,盐度主要集中于0.88%~6.3%和33.5%~40.6%两个区间,成矿流体以富CO2的CO2-CH4-H2O的中低盐度、中高温热液流体为主,并混有含石盐子矿物的高盐度、中高温热液流体,有大量磁铁矿富矿形成;晚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230~280℃,盐度主要集中于0.88%~4.96%,该阶段成矿流体为含CO2的CO2-H2O±CH4的中低温、低盐度热液流体,是富矿的较重要成矿阶段;石英脉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50~180℃,盐度主要集中于1.06%~2.07%,该阶段流体为含CO2-H2O的低盐度、低温的热液流体,与富矿的形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铂族元素矿床热液流体成矿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所有的铂族金属矿床都有热液流体活动的迹象。影响铂族元素(PGE)成矿的流体主要有两类:堆晶体后期流体(>500℃)和岩浆后期流体(<500℃)。低温热液(<500℃)中,PGE可能主要以氯络合物及氢硫基络合物的形式运移;高温热液(>500℃)中,PGE可能主要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在详细论述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热液流体中PGE溶解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PGE在流体中的溶解、迁移、富集及可能的沉淀机制,为探寻PGE矿床的成因提供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老营坪岩金矿床位于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内,赋矿地层为泥盆系危关群中部岩组;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分为氧化和原生矿石;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成矿热液类型为地下热卤水型;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系浅成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地表水、地下水受热源影响形成热液循环,运移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成矿热液,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探讨了热液条件下铂族元素和金共生富集的控制因素,包括配合物迁移形式和沉淀物理化学条件的相似性;此外,铂族元素和金的固溶作用、相对溶解度、源区特征、热液性质和活动历史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关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对铂族元素热液成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热液铀矿床的一个重要成矿构造模式——内通承压地质构造系统。所谓内通承压地质构造系统,即在地壳浅部或较深部位对地下水(包括热液)具有承压运移作用,并与地壳深部(深熔带)有断裂沟通的构造通道,以及与之相通的次级透水构造等的统称。主要包括补给区、承压运移通道、深部通道、混合区、泄水区和上、下隔水层等。内通承压地质构造系统对热液铀成矿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含铀热液的形成;为含铀热液的运移提供了动力条件;控制着铀矿化产生的特定部位;控制了铀矿化类型、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埋藏深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富油气凹陷中热液流体活动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集层的改造作用,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薄片、XRF元素扫描、扫描电镜观察和地层水矿化度、热解、包裹体均一温度、黏土矿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常规物性等资料,分析了歧口凹陷热液流体活动发育的证据,明确其对不同类型储层的改造方式,认为歧口凹陷中热液流体活动较为发育,对于储集层有较强的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中热液流体活动发育的标志包括热液角砾岩、斑马状结构、褪色泥岩和多种类型的热液矿物组合;地层水矿化度异常高;具有异常高Tmax或S1与S2值的泥岩;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超过正常热演化最高温度;浅层砂岩中高岭石质量分数异常高和中深层砂岩中绿泥石质量分数的异常高值;泥岩中Zn、Cd、Ba和Pb等微量元素出现异常高值;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具有Eu正异常.不同类型储层中热液流体的改造方式具有差异性,碳酸盐岩中主要发育水力压裂作用和溶蚀作用,凝灰岩中主要发育水力压裂作用和促进脱玻化作用,玄武岩中主要发育水力压裂作用,热液流体通过溶蚀作用和促进绿泥石的发育来对砂岩储层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9.
黄铁矿是各类矿床中普遍出现的矿物,在金矿床中更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对其成分标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成因信息。近些年对于各个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的研究很多,但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成分标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未见报道。文章提出用δFe-δS的投图方法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主量元素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各类型金矿床黄铁矿的主量元素标型特征。对于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文中运用Co-Ni-As质量比三角图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成因类型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火山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和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各自不同特征:火山热液型微量元素富含Mo、Sn中温元素,岩浆热液型富含Ti、Cr、Mo、Hg高中低温元素,变质热液型富含Ti、Cr高温元素,卡林型富含Tl(253×10-6)、Hg(547.52×10-6)低温元素,与Au相关的元素也各有区别,火山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以Se、Te等为特征,变质热液型以Sb,Bi等为特征,卡林型以Hg、Tl、Zn等为特征,主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各类型矿床元素演化趋势各异,含量也各异。Co-Ni-As图显示火山热液和岩浆热液具有相同的分布区(1或2区),而变质热液和卡林型各有自己的分布区(3和4区)。S同位素数据显示各成因类型的S来源于各自的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δ34S变化范围从浅成低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到卡林型依次增大。因此,黄铁矿主微量元素蛛网图、δFe-δS的主量元素投图方法,以及Co-Ni-As微量元素投图方法是良好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对金矿中黄铁矿标型的研究以及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判别和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地质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比于深海热液活动较高的关注度和取得的较多的研究成 果,浅海热液活动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浅海热液系统一般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 影响,深入开展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热液流体循环过程、热液成因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文章在简要介 绍国内外浅海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对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浅海热液流体及气体的来源;浅海热液系统模式及与构造环境的关系;浅海热液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