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征数据模型在《南极赛博地图集》数据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特征是地球空间上客观存在、具有描述信息的地理实体。特征数据模型倾向于对地理实体的概念描述,它从几何分布、专题要素与时态变化三个方面来描述地理特征,能够实现语义层次上的数据共享。这对于以数据共享和地图制图为主要目的的《南极赛博地图集》来说,能够很好地对南极数据进行抽象和概括。因此,本文就如何利用特征数据模型对地图集中的南极数据进行描述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赛博空间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博空间分析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分析赛博空间的基础上,分析赛博空间对空间的定义,在对空间定义的基础之上分析赛博空间分析的方法难点以及潜在的一些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30年前学术界有一个非常大的争论: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理距离死亡了。如果地理距离死亡了,我们这五家学会就应该死亡了,但是大家越来越认识到,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实体空间并没有代替地理空间,反倒是虚拟空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实体空间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这样就使带有空间维度的学问,包括我们五家学会所从事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3S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与其他信息进行结合并再现的虚拟空间,地理空间框架则是数字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宁波市北仑区为研究区域,介绍了基于云架构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构建思路、组成部分及主要创新点,探讨了项目成果在规划、环保、民政等领域的应用模式和前景,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或升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图学家对虚拟现实的关注大体已有十年,我们在利用VR技术构建一个有进入感的多维信息空间,这是作为空间认知工具的地图在数字时代的自然合理的延伸和扩展。地理虚拟空间不但是一种使用户可以身临其境的新型地图,而且可以把超越现实的规划方案提前实现,即虚拟出来,让用户去体验、去评价、去理解。由于虚拟空间6自由度的可交互性,它首先被用在操作与模拟系统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分布式作战训练、自然环境分析和外科手术方面获得应用。随着硬件设备价格的下落和软件的逐步成熟,虚拟空间已经成为设计者和公众交流的重要工具,广泛用于规划与设计、研究成果交流、商品广告宣传、旅游热点介绍等业务中。  相似文献   

6.
介绍基于全景序列影像的增强地理现实构造方法,分析地理现实、地理空间数据以及全景序列影像三要素间的关系和研究的趋势。结合柱面投影理论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到全景序列影像的转换,完成由虚拟空间向真实空间的定位配准,并给出一种用于验证可行性的非平均特征点采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炉亮  戴领  任畅  张霞 《测绘学报》2019,48(5):618-629
城市活动事件(如文化、娱乐、体育等事件)的规模与影响力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发生的全过程对城市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从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对城市活动事件的演化感知、动态建模与时空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结合现实空间交通数据与赛博空间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活动事件时空建模分析方法,从事件进行中的交通轨迹,探测识别与事件显著相关的城市时空区域和交通流,分析现实空间事件热度的时空变化;从事件发生全过程的社交媒体数据中,探测分析赛博空间事件热度的时空变化;通过将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的融合,建立城市活动事件时空模型,刻画事件全过程中城市地理空间与城市行为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2015年周杰伦"魔天伦2.0"世界巡回演唱会(武汉站)事件为例,采用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和微博数据,对演唱会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城市地理空间与行为空间全过程建模与时空演变分析,并与单一数据源事件刻画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方法能更合理地结合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刻画城市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8.
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调查大学新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通过让被试者绘制其从家乡入学的路线,并在经过简短的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理解后再进行同一问题的路线描述,试图发掘基础地理知识对路线理解的前后变化、揭示空间认知能力如何体现在绘制路线上。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会选择文字、示意简图、方位图方式绘制心像地图,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介绍后,被试者的描述方式发生改变,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和知识叠加能力;选择交通方式的不同对路线描述、途经要素的选择及途经地点数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的介绍对途经地点的数量和行政等级几乎没有影响;山川河流及知名建筑等地理要素对人认知记忆产生重要影响,是路线描绘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远距离路线描绘会出现等级空间思维而"详-略"结合的地图刻画。实验揭示了路线描述的个体差异和上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VRGIS的研究基础上,将虚拟空间地理实体抽象为空间几何对象,用BR-TIN剖分方法提取空间几何对象的几何要素,将空间几何对象的几何特征、属性特征等信息进行封装,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存储管理,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关系表和几何对象间的空间关系,最后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数据为例,对VR时空数据进行可视化,验证基于VR的时空数据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阶段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该文作出总结并展示了部分成果,对未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问题提出设想,创新地性提出VR化发展,为最终工作的落脚点提出见解。对于具体的VR化实现,该文提出在云环境下搭建真实智能虚拟空间,并对真实智能虚拟空间和云环境两个模块进行简单介绍,提出搭建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研究赛博地图制图学:地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增多;当代地图制图学的研制与转换;赛博地图集设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空间观念。艺术家、探险家、商人都成为地图的绘制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图》2010,(3)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空间观念。艺术家、探险家、商人都成为地图的绘制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非专业弱关联影像的概念,认为该类影像是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阐述了基于非专业弱关联影像构建三维GIS的流程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该三维GIS的优缺点和应用模式。基于这种影像构建三维GIS的关键技术包括像空间和地理空间映射关系的建立,三维影像、点云和地理空间信息的融合以及基于影像和点云的交互与绘制。基于非专业弱关联影像的三维GIS适用于应急、侦查、快速三维建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二维线划图无法表达大区域地理要素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椭球面上绘制大地线的算法。以等间距内插空间直线逼近空间曲线这一思想作为基础,通过Bessel大地主题正、反算及克莱劳方程,实现大地线内插与绘制的综合分析与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参考椭球面上难以精确绘制大地线的问题,对传统地图向三维椭球面线划图的转换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普查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中地名地址数据外业采集、兴趣点照片采集、地名地址数据内业编辑、兴趣点内业绘制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韦韧 《测绘通报》2021,(4):151-155
GIS已广泛应用在人文社会学科,语言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语言特征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便捷地进行数据检索、绘制语言特征地图和时空分析等操作,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本文梳理了GIS技术应用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并借助GIS强大的时空分析功能,在语言地理信息系统中动态演示了锡伯语在空间上的历时演变,为锡伯语变迁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等的发展使现代地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地图趋向数字虚拟空间方向发展,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主题与传统地图学大相径庭,地图虚拟空间的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领域的学科跨界迫使地图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产品的附属物,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使得地图学亟待完善和更新理论。地图学发展的难题促使学者向其他领域进行探索。计算机游戏通常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数字+文化"的发展将游戏推向高新技术的前列,游戏地图则是现代ICT技术和地图的合体。以游戏地图的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游戏地图的维度、交互性、叙事探索性和文化传播性来探究虚拟空间的特点、本质及对现实物理世界的启示,发掘其对地图理论的扩展,从而完善ICT时代地图学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地图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