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矿床地质》2015,(1):208
<正>2015年2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学领域的新观察、新发现和新认识,包括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境外矿产地质之窗"、"叙谈矿产地质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矿床地质》2020,(1):196-196
《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双月末出版。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科研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认识和综述性文章。优先发表新探明矿床、新类型矿床和新发现矿床的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最新报道”、“叙谈矿产地质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矿床地质》2018,37(6):1362-1362
正2018年11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双月末出版。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科研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矿床地质》创刊于 1982年 ,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季刊 ) ,国内外发行 ,出版日期为季中月末。本刊主要报道 :矿床地质基础理论 ;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与矿床地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环境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 ;地质新知、综合评述、书著评介及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动态、消息等。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综述”、“能源地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矿产开…  相似文献   

7.
《矿床地质》2008,27(2)
2008年4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基础理论;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产  相似文献   

8.
王登红 《地球学报》2023,44(4):559-564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由全国600多家单位、4000多名地质工作者, 历时十多年编纂而成, 计划出版200多套志书、150余套附图, 全面记录我国180余种矿产、7万余处矿产地的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 实现我国已发现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的三个全覆盖。该志书填补了历史空白, 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该套志书是在“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研编的, 厘定了地球系统演化各个时空域中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 构建了全国94个成矿带和31个省区市的区域成矿谱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时间域、空间域及成矿作用紧密结合的成矿体系, 并进一步应用成矿系列的“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预测思维开展了全矿种的成矿预测。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 主动服务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我们从全国、省域、成矿区带等不同尺度, 选取12篇论文, 组成“《中国矿产地质志》‘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专辑, 对铁、金、稀有、稀土、稀散、磷等战略性矿产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旨在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找矿工作选区和部署提供科技支撑, 促进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9.
陶维屏 《矿床地质》1991,10(1):35-40
中国非金属矿成矿理论探索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的空前规模是8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学发展的一大特色。8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勘查工作则具有储量增长快、勘查与矿产用途开发相结合、勘查与改变经济落后地区面貌相结合以及发现和勘查我国以前未曾开发的非金属矿种多等四个特点。9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勘查的重点对象是节能用的非金属矿、环境保护用的非金属矿、农用非金属矿、工业发展需求的矿物填料和作建筑材料用的非金属矿。非金属矿床学的研究主线是从四维空间来研究成矿模式、矿床伴生共生关系及赋存规律、矿石工艺学和技术经济研究以及资源形势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陈其慎 《地球学报》2021,42(2):129-136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不断恶化,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愈发重视矿产资源安全,陆续出台战略性矿产政策."十三五"期间,我国及时出台了战略性矿产政策,对保障国家资源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是"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年,战略性矿产是国家资源规划的核心,为了更好的支撑规划的编制,有关单位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我们组织了长期从事战略性矿产研究工作的二十余家单位的60名专家,编写了22篇有关战略性矿产的文章,组成"战略性矿产研究"专辑.专辑包括综合篇、清洁能源篇、战略性大宗金属篇、战略性关键金属篇和战略性非金属篇5个部分,本文将对收录本专辑的文章做一简要介绍,对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国家矿产资源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在增强,矿产资源领域的博弈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阵地,美国出台了危机矿产政策,欧盟出台了危机原材料政策.就战略性矿产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多数相关研究往往过度重视清单厘定方法和清单中包含哪些矿种,忽视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动因和采取的措施;二是将美国的危机矿产理解为关键矿产,错误判断了美国危机矿产的战略意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国外战略性矿产的定位、定义、厘定过程、政策,我国矿产资源形势、我国战略性矿产厘定原则建议、我国战略性矿产厘定的思路建议,以及国内外战略性矿产厘定的共性及差异性,做一些个人的探讨,供矿产资源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键矿产目录是各国制定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和全球资源竞争策略的基础。我国是全球最大资源消费国、生产国和贸易国,满足新时期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确保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亟待建立一份符合中国国情和新时期国际形势的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本文根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以及矿产资源的储量、生产、消费和贸易特征,提出了“战略性关键矿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或者存在较大供应风险、或者对全球具有较强控制力、或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矿产资源,并据此构建了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评价筛选模型,筛选出了包括21种短缺矿产和10种优势矿产在内的31种战略性关键矿产,建立了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  相似文献   

13.
关键矿产是指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但在稳定供给方面又存在高风险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稀土、稀有、稀散金属和部分稀贵金属矿产资源。关键金属由于具有极度耐高温、耐腐蚀、光学和电磁性质优良等物理化学特性,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十年全球对关键矿产的需求将迅猛增长, 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可以说,未来国际矿产资源和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集中于对关键矿产资源的博弈。过去十余年来,中国一直为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对关键矿产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面对国内强劲需求和严峻的国际资源竞争态势, 迫切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持续开展关键矿产成矿基础理论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国的关键矿产种类丰富,成矿过程中关键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成矿机制复杂,矿化类型多样,空间分布成群成带,资源潜力大。未来要聚焦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基础理论,重点解决好三方面的科学问题:(1)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对关键金属元素富集的控制作用;(2)关键金属元素富集机制与成矿规律;(3)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与分离技术。该文立足于国际关键矿产资源形势,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管理、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及保障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后工业化时代,关键矿产成为大国资源竞争的焦点.随着对关键矿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国会更加关注其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的关键矿产目录,对关键矿产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关键矿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通过对矿产的重要性、供应风险和稀缺性依次分析评价出35种关键矿产,并提出了关键矿产研究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矿产是国家资源宏观调控和的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加强战略性矿产研究、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战略性非金属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建议将萤石、高纯石英、石墨、硼、金红石、硅藻土、叶蜡石、石榴子石、金刚石、泥炭、重晶石等11种非金属矿产为战略性非金属矿产, 对其重要性及用途、资源供需形势等进行研究, 为国家制定勘查投入规划及制定矿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对于完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键矿产——国际动向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当前,世界各国贸易争端不断加剧,引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关键矿产供应安全的担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关键矿产战略保障供应安全。文章通过综合整理美国、欧盟、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关键矿产清单,总结了这些国家关键矿产战略的总体特点。基于当前世界供需形势、中国矿产探明储量和资源禀赋特点等情况,文章将关键矿产划分为主导型、技术和条件制约型、市场制约型和资源短缺型4类,并从加强宏观管理、加大力度冶炼技术研发、高精尖新材料研发和充分利用2种资源和市场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23,44(2):257-260
关键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同时又存在供应风险的一类矿产资源。不同国家关键矿产的种类因国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21世纪以来,美、欧、日、澳、加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其关键矿产目录,而中国多年来一直将这类矿产统称为战略性矿产,迄今尚未发布相关关键矿产目录。本专辑讨论了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厘定,需求分析,供应风险评估和战略性关键矿产全球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登红 《地质学报》2019,93(6):1189-1209
自工业4.0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开始以来,关键矿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2017年底,特朗普以总统令的方式要求美国对35种危机矿产实现"自给",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关键矿产的关注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矿产资源的自给能力远不如美国,不但大宗矿产需要大量进口,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的对外依存度也是居高不下,而中国社会对于这些"小矿种"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美国。因此,加强对关键矿产的调查研究与找矿勘查已经迫在眉睫。在当前形势下,为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为了国民经济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将9种稀有金属、17种稀土金属、8种稀散金属、6种稀贵金属、3种稀有气体矿产、12种关键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和8种非金属矿产及铀作为中国的关键矿产。这8个大类41个矿种(组)与美国的35个矿种(组)大致对应。自2011年以来,中国以稀有稀土稀散金属(三稀)矿产为重点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在成矿理论、潜力评价、找矿突破、环境保护、物理选矿、找矿方法、分析测试、矿政管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通过对四川甲基卡及可尔因等地的找矿工作,新增资源储量相当于10个大型锂辉石矿床,为川西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我国铌钽铍等长期短缺的稀有金属仍然没有取得找矿突破,以往探明的资源往往品位低、难选冶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属于"呆矿";即便是以往具有优势的锡、锑、汞等有色金属也已经开始进口,湖南锡矿山等世界闻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纷纷进入资源枯竭阶段,接替资源难以为继,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在加强已有矿山深部找矿的同时,不但要继续攻克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难题,还要对非常规的、新类型的关键矿产资源(如沉积型锂矿)加强研究、勘查与开发利用的攻关,从关键矿产的关键应用方面寻找突破口,让关键矿产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镍矿成矿规律的量化研究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王登红  孙涛  黄凡 《地质学报》2020,94(1):217-240
镍矿曾经是中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目前已大量进口,成为典型的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本文基于镍矿地质大数据,系统分析了世界及中国镍矿的资源概况,总结了中国镍矿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量化方法研究了中国省、市、县级、Ⅲ级成矿区带及各成矿时代的镍矿成矿密度与成矿强度。研究表明,中国镍矿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类型以岩浆型为主,主成矿期为晚古生代;将中国镍矿划分为30个成镍带并分为重要和一般成镍带两个等级,其中重要成镍带有12个;厘定18个镍矿成矿系列,23个亚系列;指出今后深部找矿、西部找矿、有找矿潜力的现有矿山及成矿强度较高矿山的深部、边部及外围是镍矿找矿的重点工作区域,并对未来镍资源调查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