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居五大医学家之首(其余四人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扁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迁在使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地图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重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介 《地理学报》1998,53(5):478-480
由曹婉如、郑锡煌等编撰的《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三册(清代)于1997年12月出版,至此,历14年努力而完成的共计三册的《中国古代地图集》已全部出齐(第一册于1990,第二册于1994年出版)这是一项巨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地图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重大成就,也...  相似文献   

3.
李慧 《地理研究》2006,25(3):560-560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在“文革”以后就很难找到,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在初版46年之后终于由学苑出版社重印。《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貂蝉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国画仕女图《貂蝉拜月》则是以貂蝉拜月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仕女图国画。《貂婵拜月》与《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仕女图。由于我国古代以美女为题材的故事的丰富多彩,后世画工创作了大量的仕女图,其中尤以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为题材的仕女图最为抢眼,成为千古不衰的绘画题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原名《三同志通俗演义》,是我同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同演义》为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演义以史实为依据.以儒家思想为本,着重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6.
《禹贡》是我国古代有关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它在详细记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区域、山水的方位和脉胳,以及土壤性质和物产分布的过程中,系统而又重点地载述了中华大地大量的古代地名。班固著《汉书》首立“地理志”一目,将《禹贡》全文列为开篇,奉为我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著作之先导。如果从地名学的角度来审视,《禹贡》够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的地名录。本文对《禹贡》地名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国画仕女图《西施浣纱》则是依据西施浣纱的故事创作的仕女图国画。《西施浣纱》与《貂婵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西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面似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便有了"沉鱼"的代称,并流传开来。后世便以"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1,(6):27-27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古代"铅"写作"钅公"。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在青铜器铸造中已开始用铅,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含铅达99.75%。在古代,铅往往被加入铜中成为合金化金属,还用来制作铅白、铅丹等。古代炼铅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氧化铅,以白铅矿为主,另一类是硫化矿,以方铅矿为主。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有叙述含银硫化铅矿的冶炼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开采的三  相似文献   

9.
是弄玉的丈夫,他们可以看做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夫妻宇航员”了,除了龙,凤凰、孔雀、白鹤,他们都可以驾驭。古代中国最值得肯定的航天设想,是构思出一种类似现代宇宙飞船的载人航天工具。古代中国人最早设计出的飞行器,见于《墨子·鲁问》记载。设计者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发明的“木鹊”,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4,(6):80-80
<正>中国古代矿物学和炼丹的关系中国古代的矿物学和炼丹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代炼丹家对矿物药的认识,是矿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代讲炼丹的著作,不仅记载了一些矿物名称,解释了炼丹药的隐名,而且记载了矿物的产地和鉴别方法。比如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对黄金、云母、雄黄的鉴别就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他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他把黄金的化学稳定性作了恰当的描述。对云母,当时的人多不能分别,而葛洪却有一套鉴别方法,说是"法当举以向日,看其色,详占视之,乃  相似文献   

11.
胡尧 《中国地名》2014,(8):73-74
《尚书》之《禹贡》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我国古代九州的划分,山川的历史方位及走向,各地的物产、贡赋、历史时期土地肥沃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禹贡》之名源于:"禹"乃是夏代开国君主,而"贡"指的是由下往上贡献方物。1.《禹贡》地名总论全文内容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全国九州的划分,对各州的疆域、水土的治理、物产、土地情况、贡赋等级、交通等作了介绍。第二部分"导山",把我国山脉依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次序,分为四条东西走向的山列。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走向情况,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的情况。第三部分“导水”,对当时九条大河的源头、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描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五服制度”,同时颂扬了大禹的功绩。以下是笔者从《禹贡》中搜寻的一些地名。  相似文献   

12.
梁启章  齐清文  梁迅 《地理学报》2015,70(8):1351-1360
世界地图的编辑出版一直被认为是文明国家的标志之一。在《中国近代地图志》世界地图篇的编写基础上,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明清两代近600年间(公元1368-1911年)的25余种代表性世界地图,着重地分析了这些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明清世界地图特色、贡献和作用。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古代文明与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自然成就了先于西方完成世界地图之创举;② 受制于多个皇权实施“闭关锁国”保守政策,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呈现出集中于5个相对开放繁荣时段轨迹,即“自主传统、中西融合、康乾盛世、自主创新和近代化发展”时段;③ 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5个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即“先于西方成图、资料积累丰富、传统制图优势、图文并茂模式、中西融合先河”;④ 诠释了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在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与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杰 《地理学报》2014,69(8):1239-1239
正"左图右史"虽然只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传说,但也说明我国具有"以图记史"、"以图记事"的悠久传统。近年来,图像文献的史料价值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潘晟所著《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即是关于地图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从知识史的角度,以地图作者与读者及其相互关系为切入点,考察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产生、积累、传播和演变的知识史过程,侧重探究明代以前中国地图生产的制度性因素,及其所代表的作者群和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2011,(2):36-36
"环境保护"一词起源于近代,但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懂得了保护环境,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也早已有之。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意对水源的  相似文献   

15.
咏月诗浏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家以月相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大多是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渊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月相变化是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月相变化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其变化周期很早就为我国古人掌握并成为我国古代制定农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宝鸡),是东汉的大文豪班彪之女,东汉文学家和史学家班固、东汉名将班超之妹,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地名变迁演绎凝华的厚重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名》2011,(5):34-37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指的是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四大名镇各有特色。湖北汉口镇是我国南北水陆交通枢纽,明清时商业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的美誉。江西景德镇以瓷器闻名世界,素有“瓷都”之称,是四大名镇中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城镇。广东佛山镇明清时是南方手工业重镇,也是货物运输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2,(6):37-37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中,陆续发现和使用了石、陶、木、骨器。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又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金属铜块,于是开始采集和使用它。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会使用火攻法"采集矿石。位于广州市郊区西南樵山的新石器时代制石工场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采矿遗址。在遗址的矿坑内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西地理思想的差异及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独持的地理学的理论与成就,西方科学家称之为“东方文化生态”。其中,”天人合一”的地理观;天、地、生、人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有机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思想,对当今建立开放、复杂的地理巨系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岫玉历史     
《西部资源》2015,(2):79
<正>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为迄今人类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中国古代玉器》一书载:"中国最早玉器出现于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作为岫岩玉的故乡,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兴隆洼率先揭开了中国古玉文明的篇章。"岫岩玉远古开发利用的顶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被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