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西非塞内加尔600公里剖面上所完成的23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资料,确定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率。资料是在一个构造变化区取得的,这些地区是:西非克拉通(稳定于1850±250亿年之后)、西非活动带(时代为350—650亿年之间)及塞内加尔盆地。从二维模拟中提出的地球模型表明,若干不均匀性伸延到岩石圈,甚至更深达软流圈,深度大约为460公里。盆地的西部向下延到10公里时,平均电阻率出现低值(20~30欧姆米)。盆地上地壳的异常被认为是初期裂谷的标志,它显示为本区地壳薄弱的模式。在其下方一直到300公里,电阻率为1000~3000欧姆米。盆地东部深度在20~30公里范围电阻率减小,其顶部主要的地幔导电导层位于300公里深处。西非克拉通边缘部分的点上,导电层出现的深度范围是30~40公里和80~100公里,电阻率在460公里深处陡降为40欧姆米。这个模型与收集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对比,试图用板块构造来解释所观测到的某些非连续性。对比表明这个主要非连续带是将盆地和活动带从400公里深分隔开的一个带,解释为向东倾斜的前寒武纪减厚板。在西非克拉通于130~150公里范围内,确定了一个低电阻率带。130公里以上有一个1000~3000欧姆米的高阻层,克拉通之下大约460公里处出现导电率的突然上升。简要地说在Kedougou地区(克拉通内)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性就是下部地壳是导电的。东塞内加尔Birrimian地向斜部分的实体包括优地槽海洋安山岩,多火山深海槽,特别是与蛇绿岩类同的火山岩以及一个冒地槽沉积的序列,表现了近代板块构造相的特征受分布广的海洋开口和大陆碰撞控制。下地壳导电物质解释为海洋地壳建造。  相似文献   

2.
南宁盆地北湖凹陷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光 《云南地质》1999,18(3):266-274
南宁盆地是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南部之西大明山-昆仑关隆起带内,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的北缘为控盆地沉降的盆缘断裂,南部为盆地的斜坡带。南宁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时的主要物源来自盆地的两端,盆地的南北两侧提供次要物源。  相似文献   

3.
天草凹陷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断陷盆地群的西北部,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发生、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阶段,第三纪到第四纪挤压抬升等主要的构造演化发展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形成盆地沉积建造的主要时期,沉积了2000~3000m的早白垩世沉积,其间经历了两次大的湖侵、湖退过程,对应沉积了两套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和扇三角洲相砂体。天草凹陷油源、储层、保存、圈闭配套匹配以及油气运聚等油气成藏条件好,用类比法和盆地模拟法计算的凹陷总资源量的期望值为0.89亿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部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位于凹陷东西两侧的巴勒断阶带、哈尔构造带是天草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高原内陆干旱盆地,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聚宝盆”之称,也是今后青海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但是,柴达木的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毫米,因而盆地开发建设的规模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相似文献   

5.
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內陸的高原盆地,位于崑崙山与阿尔金山之間,面積約有22万平方公里。盆地內拔海2800—3000公尺左右。雨量稀少,盆地西部年雨量只有60公厘左右,盆地东部年雨量亦不超过100公厘,有时几乎是常年无雨,因而夏季干热,溫度最高可达40℃;冬季干冷,溫度最低可达  相似文献   

6.
羌塘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羌塘盆地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之间,是一沉积盆地,分为羌南坳陷、中央隆起、羌北坳陷。盆地形成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带地球动力学控制。对盆地地层格架和区内碎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以及火成岩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羌塘盆地系不同类型盆地叠置而成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初为克拉通裂谷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为前陆盆地、白垩纪-第四纪为挤压抬升阶段,形成山间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7.
<正>1成矿地质环境宝音图隆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地槽褶皱带,面积约3000 km2。宝音图隆起两侧为中生代、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与宝音图隆起以深大断裂接触。隆起内地层为宝音图群地层,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隆起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沿主构造方向分布,岩性有蚀变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似  相似文献   

8.
马来盆地烃源岩包括湖相页岩和河流三角洲相煤、页岩.湖相烃源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K组页岩是盆地中生烃潜力最好的烃源岩.盆地中部源岩通常都是过成熟,边缘大多处于生油窗或未成熟.中-晚中新世马来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反转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南部和中部,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盆地中央的反转强度比侧翼大,东南方向反转强度增加.马来盆地大致划分为4个成藏组合带:基底成藏组合带、下部成藏组合带、中部成藏组合带和上部成藏组合带.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成藏组合带为马来盆地内最重要的一个成藏组合带,其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的85%,天然气占48%.盆地烃源岩经历多期生烃和混合生烃的过程,在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受到抑制.油气运移以横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成熟度和盆地形态的控制,呈现东南部和中部为油藏、北部为气藏的分布格局.将马来盆地划分为6个大勘探区域,其中东南挤压背斜区是马来盆地主力油气产区,石油储量占整个马来盆地的69%,天然气储量占62%.提出9个潜在有利目标区,其中3个为潜在勘探有利区,6个为新兴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正>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为华北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北跨乌兰格尔基岩凸起紧靠河套盆地,南越渭北挠褶带与渭河盆地遥遥相对,东接晋西挠褶带与吕梁隆起呼应,西经西缘逆冲带与六盘山、银川盆地对峙。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基地,随着盆地内一系列大型气田的发现,进一步表明下古生界碳酸  相似文献   

10.
西藏措勤盆地构造特征与地壳缩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措勤盆地为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第二大海相盆地,笔者通过对盆地基底和盖层变形特征分析,将措勤盆地基底划分为北部拗陷、北部隆起、中部拗陷和南部隆起4个一级构造单元;盖层划分为北部拗褶带、北部冲断带、中部拗褶带、南部冲断带和南部拗褶带5个一级构造单元,并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得到措勤盆地晚白垩世缩短约24%。  相似文献   

11.
高庚  李艳杰 《地质科学》2011,46(4):942-957
塔木察格盆地位于蒙古国东部,与中国的海拉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为叠置于兴蒙造山带之上的拉张一挤压型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一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的中部,面积为3 200 km2.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南一北洼槽构造转换带位于南贝尔凹陷东次凹中部,为反向聚敛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转换带对油气...  相似文献   

12.
刘亚雷 《现代地质》2016,30(6):1311-1317
摘要:通过对下刚果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地震剖面的解释,总结了下刚果盆地盐下构造特征,认为下刚果盆地盐下发育一中央隆起带,该隆起带将下刚果盆地划分为内裂谷带和外裂谷带,大西洋枢纽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带和外裂谷带的分界线。内、外裂谷带均发育次级凸起和凹陷,呈“两凸三凹”的构造格局。下刚果盆地盐下隆坳格局控制着烃源岩、储层、盖层的类型和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裂控制的基底构造高部位,下一步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基底构造高垒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德格—中甸微板块是在晚二叠世初随甘孜—理塘洋的产生而从扬子板块西缘分离出来的。在三叠纪时期受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构造作用的相互影响,其沉积构造性质也由被动边缘盆地演化为活动边缘盆地,同时分裂为白玉—义敦前陆盆地,昌台—乡城岛弧带、玉隆—稻城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14.
东非裂谷东支的South Lokichar盆地于2012年获得勘探突破,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但近年来周边盆地勘探效果不佳,有待深入分析。Kerio盆地紧邻South Lokichar盆地,勘探程度低,国内在此地的研究处于空白区。基于最新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阐述其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结果表明: Kerio盆地为主动裂谷,呈西陡东缓的半地堑结构; 发育渐新世以来的5套沉积地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6 500 m; 存在一套被证实的烃源岩,生烃指标好,但厚度仅20 m; 发育河流和三角洲相砂岩,孔渗物性好。盆地可划分为4个凹陷和5个构造圈闭带。中部缓坡带和东部反转构造带为盆地的有利勘探区带,可能存在2种成藏模式。盆地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烃源岩是最主要的地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断陷盆地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 盆地中各种类型的坡折带均有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和控制机制.以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了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的分类方案, 描述了各类构造坡折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 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的综合模式.断陷盆地中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断坡带、弯折带、挠曲带和枢纽带4种类型.断坡带受控于断陷盆地内各种类型的同生断裂作用, 弯折带则与主控边界断层的几何学形态密切相关, 形成于铲式正断层控制的断层上盘内, 而挠曲带与基底正断层的隐伏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上述3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都是由盆地上盘的变形作用所产生的, 而枢纽带的发育则是盆地上盘的旋转掀斜作用引起的变位所致, 同时这类坡折带发育于主边界断层为陡倾平面状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内.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和组合样式决定了盆地的可容空间和物源系统, 因而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的分布样式.揭示构造坡折带与沉积相的展布关系, 将有助于阐明盆地内部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有效地进行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苏鲁豫皖早第三纪构造属喜马拉雅构造阶段的一个构造分阶段,其构造格局是古新世—渐新世地壳块断运动的产物。可将其划分为四级:凸起与凹陷;隆起与坳陷;隆起带与坳陷带;隆起区与坳陷区。进而把区内早第三纪构造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8个二级构造单元,25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63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阐明油气和盐类矿产分布规律,早第三纪盆地应与该时期四级构造单元的负向构造——凹陷对应。盆地分类主要因素为:古地貌特征(盆岭结构)和岩相特征(单相带与多相带),据此将早第三纪盆地分为四种类型——盆岭式(以岭为主)单相带盆地;盆岭式(以岭为主)多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单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多相带盆地。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与盆岭式多相带类型的盆地密切相关。以河南舞阳早第三纪盆地为典型,进一步阐明了盆岭式多相带盆地与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郭绍龙 《地球科学》2004,29(2):134-134,162
LL盆地DZZ构造位于LL盆地东南部,构造位置属LL盆地东部挤压构造带和中部坳陷带。主要含气层位为上第三系上新统。自1994年钻探L参1井以来,逐步探明了该区的气藏分布情况,但整个构造带的气藏分布范围及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希望通过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Ⅱ、Ⅴ  相似文献   

18.
从地貌上看,尼泊尔地形自北向南可分为四个地带(图1),即高喜马拉雅、中喜马拉雅和低喜马拉雅,高度分别为海拔3000~8000m,1000~3000m和3000~1000m,以及山前盆地;各带的地层分布特征见表1。 在喜马拉雅地区,有两条横贯全境的大断层,即中央主断层和边缘主断层,正好把三个喜马拉雅地带分开。中央主断层是把喜马拉雅山推至8000m高度的一条断层带,断层附近是片麻岩或花岗岩,并存形成蓝晶石一夕线石带的变质作用发生,但其变质作用的程度从上盘上部向下到断层附近,变质程度由高变低,最后是未变质岩石,这是不可  相似文献   

19.
班公错~怒江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一条十分重要的构造带,对北部羌塘盆地和南部措勤盆地的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1]。对盆地沉积建造以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是青藏高原盆地评价的关键问题[2]。这里将通过电性特征对某些地质问题进行探讨,试图为该构造带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电性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马来盆地烃源岩包括湖相页岩和河流三角洲相煤、页岩.湖相烃源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K组页岩是盆地中生烃潜力最好的烃源岩.盆地中部源岩通常都是过成熟,边缘大多处于生油窗或未成熟.中-晚中新世马来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反转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南部和中部,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盆地中央的反转强度比侧翼大,东南方向反转强度增加.马来盆地大致划分为4个成藏组合带:基底成藏组合带、下部成藏组合带、中部成藏组合带和上部成藏组合带.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成藏组合带为马来盆地内最重要的一个成藏组合带,其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的85%,天然气占48%.盆地烃源岩经历多期生烃和混合生烃的过程,在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受到抑制.油气运移以横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成熟度和盆地形态的控制,呈现东南部和中部为油藏、北部为气藏的分布格局.将马来盆地划分为6个大勘探区域,其中东南挤压背斜区是马来盆地主力油气产区,石油储量占整个马来盆地的69%,天然气储量占62%.提出9个潜在有利目标区,其中3个为潜在勘探有利区,6个为新兴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