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庆、福州、济南等16个城市开展首批“新城建”试点,组织开展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智能市政、智能建造等一系列专项试点。在数字中国和“新城建”浪潮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向。本文介绍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动态,分享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诚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实践,分析并总结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探索其研究方向和未来趋势,以期为行业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在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克服传统航空摄影只能从垂直角度进行拍摄局限的同时实现了多角度测量,为三维建模提供准确、真实、丰富的地物影像信息,在城市实景模型构建中已被广泛应用。应用高原型油动无人机、Sony7R数码相机、先进的影像处理和三维建模软件,以新疆玛纳斯县城智慧城市建设生产为例,介绍了航空倾斜摄影数据采集、影像处理、三维建模与制作,为玛纳斯县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高精度、高清晰的城市三维模型,促进县城基础建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针对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分析了信息平台建设与完善的内容与途径。上海地理信息平台现已初步形成信息资源全面、技术先进实用、管理模式创新三大特点,提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等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8月29日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日的宣传主题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升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数字城市建设是近年来信息化测绘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测绘保障服务,对地理信息资源更新要求也最为迫切。目前,国家测绘局试点和推广的数字城市已达112个,约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1/3。数字城市已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初见成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苏徐州城市地质调查需求分析及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突出,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解决城市地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徐州市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城市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及"智慧徐州"构建等方面分析徐州城市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从基础地质、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信息系统5方面部署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并提出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地下水资源约束与应急供水保障、岩溶区地下工程风险与灾害防控、采空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与风险评价、塌陷地复垦土地质量与生态安全、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智慧徐州"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一次阶段性的"大考"。从疫情期间城市治理及政府部门精准施策的效果来看,前期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此次打赢疫情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依然暴露出智慧城市在数据采集应用能力、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公众数字化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疫情过后,对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如何在新基建建设的浪潮下用好算力、算法和数据为基层场景  相似文献   

7.
正工程数字化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工程数字化在设计、建设阶段的应用,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概念的提出;从单项目、项目集群的数字化应用,到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工程数字化的指导思想、理念、应用场景及要求,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笔者立足于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需求,建立了包括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方面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在全面借鉴国外发达城市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从工作内容、技术方法、成果应用3个维度分别提出了城市地质调查8个子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方案;根据全球地学发展潮流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特征,尝试提出了城市地质调查创新系统的未来建设,旨在探索城市地质调查的新途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推荐语王翠坤始终关注技术创新、智慧城市以及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她带领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工作,以探索城市建设数据流转为动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绿色建材发展为重点,强调"健康建筑"理念。面对2020年的新形势、新格局,知机识变、落实行动、强化创新,为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和中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质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围绕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转型升级、选址布局、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所亟需的自然资源与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甘肃省情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甘肃省城市地质工作在未来8年里的总体战略构想,开展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对城市开发建设、地质资源绿色利用、地方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提供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定义及特质,分析其对于城市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理念下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展开探讨,涉及道路、绿化带、附属设施及排水系统等方面内容,以期提升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状况,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05,(11):I0001-I0001
城市建设.设计为先. 设计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先导,勘察则是城市建设的基石和保障没有高水平的设计,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高质量的勘察,再美再高的大楼也可能倒塌.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对于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促进城建事业发展具有先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在每一座城市越来越靓丽的背后.广大勘察设计工作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以青春和智慧,铸就了个人的梦想和城市的挥煌。虔减地谱写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壮美篇章。  相似文献   

13.
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平台基本技术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越  高振记  吴自兴  张梦迪  康宁 《地质论评》2019,65(Z1):309-310
正智慧城市的概念自2008年由IBM提出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民生、环保、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开展了广泛实践。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往较多关注"地上"部分,而城市管理又离不开"地下"数据资料的支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中国地质调  相似文献   

14.
潍坊——以其“风筝之都”的美称享誉海内外,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潍坊市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城市建设的现代化,驻足潍坊街头,可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小区建设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构成了现代化城市的主框架,这些都包含了满街华厦的设计者们的领头雁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崔荣平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提交了一份《关于吸收传统生态治水智慧,加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吸收我国传统生态治水智慧,加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为东北老工业振兴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我国东北地区均为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区域。据2009年版《中国  相似文献   

16.
谈到城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性认识是深刻的。居住乡村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但城市人也常为城市生活的各种问题而苦恼。现在,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数字城市便成了各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理想,在政府的议程里和人们的憧憬里,智慧城市(SmartCity)也在向我们招手。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智慧城市 303亿元 近日,2013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南京“智慧城市”商机发布会举办,会议展示了“智慧南京”的建设成果,并推出了46个拟建设的智慧产业重点项目寻求合作,总投资预计约303亿元。  相似文献   

18.
温金梅 《地下水》2018,(6):145-147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质工作的现状,结合重庆山地城市独有的特征,提出了现有城市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从景观资源、地质资源及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发,明确城市地质工作的四大服务对象分别为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了九大工作方向,创新了城市地质服务模式,可提升城市地质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岩土力学》2017,(7):2095-2095
大会主旨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及方针政策解读;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机遇与挑战;地下空间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地下空间建设探索;地下物流发展机遇与重点;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综合应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信息化;地下空间绿色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下工程新技术、新工法、新机械与新材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地铁车站与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建设;地下空间商业地产开发与地下停车库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地下空间既有结构的改扩建与生态修复;国内外地下空间重大工程项目案例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