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城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分析“数字城市”研究背景的基础上 ,对“数字城市”的定义、特征提出见解 ,探讨“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以及所必需的技术基础 ,指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论述,总结提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设计了“数字城市”总体框架模型,最后对“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和实现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实现的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实现的一个重要节点,该文分析了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提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体系-数字城市的基础研究,数字城市的实现技术以及数字城市的工程研究,最后论述了数字城市实现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以其强渗透性和泛在化特点,不断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学界、政府、媒体、行业关于数字经济研究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了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实践的现状;结合其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提出微观技术、中观产业以及宏观经济活动三个层面的理解及四个方面的认识。对数字经济是否减少“面对面”以及导致“距离的死亡”两个话题进一步探讨,按照数字经济可达性网络与城市空间、数字经济产业与城市空间、数字经济与城市网络的脉络对数字经济与城市空间的网络发展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治理安全与网络公平两个挑战。研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数字经济一定会导致“面对面”减少和“距离的死亡”;可达性网络、数字经济产业及城市网络等内容成为数字经济与城市空间发展和研究的新内容;数字经济时代治理安全和网络公平的挑战不容忽视。本文还展望了网络空间地理学发展以及城市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及数字经济科技伦理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杜金凤 《中国地名》2010,(10):69-70
数字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标志,但大多数人们对“数字”的认识,一般仅限于电脑等。文章提出了一个”数字城市”的概念。并阐述了数字城市的产生,并论证了数字城市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我国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USDI)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该文分析了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特点及目前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围绕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从机构体系、空间数据资源、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数据交换与服务体系等方面,对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产-消费模型的"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总结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信息生产—消费关系的角度分析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提出基于生产—消费模型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特点,可以提高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满足“数字城市”建设需求。在此基础上,给出该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实现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文分析了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提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体系———数字城市的基础研究、数字城市的实现技术以及数字城市的工程研究 ,最后论述了数字城市实现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影 《地理研究》2024,(3):640-657
数字技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技术支撑,深入探究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优化数字中国空间布局。采用Moran′s I指数、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刻画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Markov链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发现:(1) 2006—2021年全国及各地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整体表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发展特点,北京、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2)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存在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和低水平同质化集聚倾向,分布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分布形态呈“北偏东—南偏西”走向的空间格局,在东中部地区具有“集聚—扩散—集聚”的分布特征。此外,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分别是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短期内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实现向上转移,但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在整个研究时期,70.498%的城市能够实现正向跳跃式转移。经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财政科技投入、金融深化、城市规模和人力资本影响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动态转...  相似文献   

10.
城市怀旧研究是认识城市空间的社会、文化和情感意义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地理学视角,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外城市怀旧的地理学研究进行了知识计量分析,并基于原文回溯,对该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外城市怀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地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热点呈现出以“怀旧”、“城市”和“记忆”为中心,向“地方”、“历史”、“地理”和“景观”等多方面拓展的趋势;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城市怀旧的构成维度与多维空间尺度、城市怀旧与记忆、身份认同及怀旧旅游的关系、城市怀旧的触发要素与影响因素、城市怀旧对地方建构的影响、城市怀旧应用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上,国外城市怀旧研究逐渐由定量研究转向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GIS技术、认知地图和景观分析等方法对于拓展城市怀旧的研究将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文章指出城市怀旧的本质及其所反映的城市人地关系特征研究、城市怀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城市怀旧的符号景观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及城市怀旧与地方建构的关系研究是未来我国城市怀旧研究中值得深入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系统开展城市扩张研究,是防治城市蔓延、促进城市精明增长的重要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国内外城市扩张内涵与度量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趋势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城市扩张度量研究备受关注,成果产出呈逐年增长之势。从代表性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刊源集中”、“稿源集中”特征明显,中、美两国城市扩张研究成果产出量大,国内学者仍需在提升成果影响力上持续发力。城市扩张内涵界定百家争鸣,但国内外学者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即城市扩张是对特定城市发展模式下城市形态的“现实性”描述。尽管已形成了“城市用地扩张”和“城市蔓延”两大代表性研究框架,城市扩张概念内涵仍需进一步完善。城市扩张度量研究成果丰硕,但已有指标和模型多从单一的“时间”或“空间”维度表征城市扩张时序演化规律或空间格局,新数据、新理论及新方法应用有望促进城市扩张度量“时空统计模型”研究。城市扩张度量实证涉及全球、国家、流域、城市群、城市、街道等多个尺度,中国成为城市扩张度量研究的热点区域。研究呼吁重视在充分顾及区域制度与社会经济状况及城市管理需求差异前提下的城市扩张内涵界定,强化城市扩张度量时空统计模型研究,积极推进微观尺度城市扩张度量及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世界国际性城市的研究梳理,提炼出城市功能驱使大城市地位转变的内在逻辑,构建了“战略功能-基础功能-城市地位”三者之间的作用模型。文章提出世界(国际性)城市功能可以分为战略功能与基础功能两类。其中,战略功能是驱使大城市地位转变的根本动力,在国家经济、区域布局中承担控制中心的角色。基础功能则是战略功能的重要外在表现,是维持和提高战略功能的重要保障,起到枢纽、节点的作用,能够提供高度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国际服务功能;同时也会间接影响战略功能的作用效果以及城市地位的转变。利用此逻辑框架,对杭州城市地位升级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证,识别出数字经济功能是杭州的战略功能,证实了数字经济的腾飞使得杭州发展迅速,城市地位提升,也回应了当下杭州进入“一线城市”的舆论呼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规划,解决管理、制度、标准以及必须的关键技术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该文从城市与区域信息化,数字城市工程建设的角度,结合数字城市工程实践,综合城市建设领域,3S领域,测绘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对数字城市的研究成果,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的理论框架,数字城市的工程框架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熵与城市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锋 《热带地理》2001,21(4):374-377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如何评判城市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从熵定律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能够从外部环境得到足够的负熵流以抵消内部的熵增,城市将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并朝着进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城市应进入低熵社会,主要途径是:建立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社会信息化;控制城市人口,合理发展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城市转型的空间实践困境,迫切需要用空间权力的理论范式和空间正义的价值思维去反思、重构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其空间治理。城市政治地理学是以政治地理学的空间权力思维为学科基础,论文借鉴城市政治学和城市社会学对“城市政治”和“城市权力”开展研究,拓展了城市空间的政治属性。然后,基于中国国情与城市实践,从现实层面阐释了中国城市政治地理学的“政治”意涵、“空间”表达与价值取向。最后,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落脚于现实层面,提出应关注的5个重要优先议题:城市空间协调博弈原理、城市制度安排的空间公平研究、基于价值的城市生活空间研究、基于权力的城市生产空间研究及基于责任的城市生态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字城市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如何发挥其效益,尽快回收投资和获得利润一直是进行数字城市研究的重点之一。与信息支持经济活动有关的理论主要是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结合地球信息的应用,笔者提出了图谱理性的观点。对数字城市的效益分析,强调了数字化和货币化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全社会的信用机制;主张推动信息定价和信息服务,通过市场价格信号的有效传递,实现市场的监管和高效发展,从而发展信息产品市场尤其是消费品市场。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集成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论述了数字城市集成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数字城市的应用特点,结合城市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分别就数字城市的网络、应用、数据的集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集成方案:分析数字城市应用对网络传输的需求,指出网络集成应考虑的原则,依据此原则提出了网络集成的实现方案;将数字城市应用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对客户端的用户群进行细化,并针对不同用户分别提出用户端应用方案,对服务器端开发数字城市集成应用平台,实现数字城市的应用集成;分析城市数据的现状,讨论了数据集成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空间认同:城市空间研究转向中的知识前沿、趋势与启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文 《地理科学》2019,39(4):587-595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解构、调整和重构对城市空间的认同,这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对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知识再现。研究发现:城市空间认同是人们对城市发展中社会经济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身份认同与情感认同的集合。作为重要的国民意识,城市空间认同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对该领域研究的本质上是对城市空间实践中人文主义空间诉求的知识表征; 在2008~2017年的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具有明显优势,国际合作研究网络主要在美洲-欧洲、欧洲-澳洲,以及澳洲-欧美之间;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高被引文献注重对“空间多中心性”“地方与连续性”“城市社区”“城市公民身份”“空间绅士化”“地方主义”等方面的讨论。 未来研究更加倾向在“认同”“空间”“城市”“地理”“政治”“地方”,以及“社区”等新主题方面。相比较而言,国内对城市空间认同的研究较为欠缺,随着中国城市空间实践不断推向纵深阶段,需要强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0.
周均清  黄光宇 《山地学报》2003,21(4):449-455
我国自1980年代初以来就开始重视山地城市问题的研究。随着国家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我国山地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在近年来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扩大化趋势,山地城市的数字化研究与建设工作相对于平原地区城市而言严重滞后。为了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促进山地城市的发展,缩小与平原城市之间的差距,有必要对山地城市的数字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引起重视。山地城市数字化研究与建设的重点应该强调以资源高效整合利用为核心,突出山地城市特色,突出山地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的空间资源利用的复杂性,重视前瞻性的山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背景下全新的城市问题研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因地制宜的集中发展重点项目等措施,及时开展山地城市的数字化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