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的总体部署,GCOS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郭亚曦司长、巢清尘副司长负责组织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的设计实施,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主持的多部门联合设计专家组于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实施方案"初步编写,设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的总体部署,GCOS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郭亚曦司长、巢清尘副司长负责组织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的设计实施,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主持的多部门联合设计专家组T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实施方案”初步编写,设计工作取得了显成果。  相似文献   

3.
世界气象组织(WMO)第八届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于2010年7月12日-8月1日在中国阳江成功举办.对国际比对试验的举办背景、规模、试验情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际比对试验主办方WMO仪器与观测方法委员会( ClMO)的组织结构及所承担的任务;重点介绍了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中各参试系统的技术特点及观测数据分析评估结...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3月2—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GCOS)"全球气候观测:通往未来之路"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来自气候系统观测相关领域与组织机构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全面评估了GCOS计划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作为一个国际协调性的观测系统网络,GCOS通过制定和发展基本气候变量(ECV)的概念和标  相似文献   

5.
消息与动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山西省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2004年3月 CAMS and the Shanxi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signing the cooperative agreement,in March 2004 2004年11月30日,国家气候委员会工作年会暨GCOS 中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介绍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总体实施方案》总体思路,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徐祥德研究员汇报了编制成果  相似文献   

6.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是国内第一个在高校建立的研究型气候与环境观测平台,拥有各类精密大气探测仪器.针对当前气候站仪器分散、数据格式多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大气探测仪器系统集成新思路,利用1台主控计算机完成对所有观测仪器的控制:(1)将已具有网络接口的观测系统(微脉冲激光雷达、大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Hub连接至主控机,利用远程桌面完成对观测子系统的控制;(2)利用PCI总线,扩展主控计算机的串口数量,使TP-WVP3000和CE-318与主控机直接通信;(3)采用电流环技术,将MFR等观测仪器输出的RS232信号经过长线驱动器,能够达到最远2 000 m的通讯距离;(4)对具有美国Campbell数据采集器的近地层观测、辐射、土壤、通量等仪器,使用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将RS232信号转换成TCP数据格式,经以太网口发送至主控计算机,同时创建出与真实串口无区别的虚拟串口,不需要修改原有的基于COM通讯的Loggernet软件.本文方法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多种数字通讯传输方式,实现观测仪器集成式的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形和拔海高度的影响,与平原相比,山区气候复杂,天气多变。因此,不论从提高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暴雨预报)准确率,和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都需要研究山区气候规律。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大推动了我国山区气候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地县纷纷开展山区气候观测和山区气候调查。为了总结交流气候(包括山区气候)研究经验,中国气象学会曾几次召开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例如1980年6—7月气候专业委员会在庐山召开的气候学术会议,1980年12月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学术讨论会议,会议上山区气候都是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0月气候专业委员会还在南京专门召开了山区气候学术讨论会议。杭州会议文集已由福建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8.
气候学被看作是第三、四流学科的日子早已过去了.在进入九十年代之际,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不仅仅只是主持国际气候会议,而且正利用气候作为手段提高公众对我们这个脆弱环境的认识.此外,在最高政治层,联合国大会1988年12月通过了43/53号决议——为人类现在和将来的几代人保护全球气候. 在此背景及与气候和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气候委员会(CCI)第10次会议1989年4月3日-14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开塞斯召开,讨论本委员会未来的  相似文献   

9.
干旱气候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一体化观测系统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站在西北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的高度上,在充分分析西北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特征以及气候观测系统现状的前提下,对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进行了初步设计。系统由地基观测、空基探测、天基监测和信息传输与共享系统4部分构成,其中地基观测站网分为气象站(代表站)、生态气候试验站(重点站)和陆面过程综合试验基地(关键站)3个层次。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的建成将实现对西北地区内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5大圈层以及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三维综合的观测。  相似文献   

10.
1会议概况 2007年6月21~23日,世界气象组织天基全球观测系统重新设计及优化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世界气象组织(WMO)、美国测绘局(USGS)、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欧洲空间局(ESA)、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日本空间管理局(JAXA)、日本气象厅(JMA)等气象卫星及空间科学研究机构的20多位官员和专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