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酶在生物防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东霞 《海洋科学》2011,35(7):107-112
生物污损(biofouling)是指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生长并造成危害的现象,根据附着生物类型可将生物污损分为微生物污损(microfouling)和大型生物污损(macrofouling)。微生物污损主要指细菌等微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并形成生物膜(biofilm)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琼州海峡及雷州半岛沿岸浮标的污损生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海洋污损(附着)生物是港湾、港道、海洋经济开发区和军事设施区的有害环境因素之一,因而受到军事和交通部门的重视。船舶、航标污损生物调查及挂板试验是研究污损生物的两种主要手段。航标是海洋附着生物的一种特定栖所,调查航标污损生物,不但对于海洋生物的种群或群落生态研究有意义,而且在经济上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在上海芦潮港附近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调查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附着季节和生物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主要污损生物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52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类,其中藻类5种,腔肠动物11种,苔藓虫6种,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5种,甲壳类1...  相似文献   

4.
浙江北关港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群体,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其次为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强壮藻钩虾(Stenothoe valida)等种类。该海域污损生物全年各月均有附着,6-10月板的覆盖面积均达100%,附着盛期为6-8月,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年板的平均附着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 371±8 722) ind/m2和(1 667.5±506.0) g/m2,(31 605±17 671) ind/m2和(5 879.1±2 576.5) g/m2,(31 188±10 834) ind/m2和(13 989.6±4 755.4) g/m2,(18 425±5 757) ind/m2和(6 581.9±2 175.9) g/m2,其中夏季附着强度最高。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栖息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水体透明度以及光照等自然环境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南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东海西南近岸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0门49科69属8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附着盛期为4–9月,夏季污损生物的附着强度最高。固定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附着主体,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它优势种还有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今岛柄涡虫(Stylochus ijimai)、克氏无襟毛虫(Spirobranchus kraussii)、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光辉圆扇蟹(Sphaerozius nitidus)和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等。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附着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物种的温度属性是不同气候带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的本质体现,污损生物的种类数、附着期和附着量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盐度、水流、光、水产养殖等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港进行4个季度和周年逐月的挂板试验数据研究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共记录污损生物86种,隶属于11个生物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es)和长鳃麦杆虫(Capprella equilibra)等;全年都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附着湿重周年变化呈双周期性,最高峰出现于6~7月,次高峰出现于3~4月;季板附着高峰期在夏季。不同试验点的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位于港湾的试板污损生物附着量远大于码头,3个测站附着湿重依序为:港湾浮筏桥墩。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及其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并调查浮标和码头的污损生物,共记录149种,优势种是拟疣裂隆胞苔虫、长柄盘管虫、旋鳃虫、缘齿牡蛎和糊斑藤壶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盛期6—8月,数量不大.北部湾的污损生物呈现了热带外海污损生物群落的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龙口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03月22日至2008年03月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港附近海域,进行了为期1年的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32种,优势种为内枝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软丝藻(Ulothrix flacca.)、肠浒苔(Entermorpha intestinalis)、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525.18 g/m2,5-11月的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1569.39 g/m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其中秋季板生物量最高,龙口海域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受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藻类开始附着的温度低于动物.4个季度污损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指数(H忆)春季最高,均匀度指数(J)和种群丰富度指数(M)则夏季最高.统计分析表明,龙口港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大致划分为 4个组群,秋季附着的污损生物代表了试验海域的主要特征,同时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演替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出较确切的防污材料港湾挂板试验方法,我们在总结了廿余年防污材料港湾挂板试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又进行了国内外各种防污漆大量的港湾挂板试验,于此同时进行了厦门港内不同海区空白样板(无毒板)港湾挂板试验。以观测污损生物的附着情况,得出确切的结论,指导防污材料港湾挂板试验。  相似文献   

10.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1.
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菌试验表明:BITC对3种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108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204株和异单胞菌Altermonas.sp.E113株)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4.0,1.0和2.0mg/L,50%抑制该3种海洋细菌生长(相对生长率)的浓度分别为2.67,0.37和0.44mg/L。  相似文献   

12.
Aquatic organisms are extensively exposed to phthalate esters. We have investigated in trout the effects of di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and dibutylphthalate (DBP) on xenobiotic metabolizing enzymes which have been suggested as possible environmental biomarkers.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ere waterborne exposed to DEHP (1 mg/l) or DBP (0.1 or 1 mg/l) for 72 h. Another group of rainbow trout received daily for 3 days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50 mg/kg of DEHP or DBP. Laurate hydroxylation, ethoxyresorufin-o-deethylation, UDP-glucuronyl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activity were measured in liver and extrahepatic tissues. The phthalate esters have been found not to induce these enzymes;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induction of lauric acid hydroxylase in sea bass treated with DEHP [Comp. Biochem. Physiol. B122 (1999) 253.].  相似文献   

13.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特别是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方面,国外已取得显著进展。迄今,我国鱼类营养研究基本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仔稚鱼阶段所见报道甚少。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其生产性育苗因在仔稚鱼阶段易出现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因而尽快提高海鱼生产性育苗的成活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毋庸置疑,仔鱼在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轮虫、卤虫等外源营养后,某些营养要素的缺乏、不足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乳化油强化活饵料的方法,在完成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存活影响的基础上(刘镜恪等,1997),本项研究进一步探讨卵磷脂对真鲷(Pagrus major)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工参礁在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本文调查了2008年春、秋季刺参池塘中一种塑料人工礁表面的生物群落结构.采用沉积物捕捉器的方法调查了刺参池塘人工礁表面碳、氮、磷的循环及参礁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礁体底栖动物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高于秋季,底栖动物均集中在礁体外表面的缝隙内,4月礁体表面颗粒物,底泥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含量分别为41.9 mg/g 和2.45 mg/g;总氮(TN)平均含量分别为4.1 mg/g 和0.2 mg/g.10月礁体表面颗粒物,底泥沉积物 TOC 含量分别为27.5 mg/g 和3.1 mg/g; TN 平均含量分别3.1 mg/g 和0.3 mg/g.4月 TOC, TN 沉积量分别达到711.2 mg/(m2·d)和70.7 mg/(m2·d);10月 TOC, TN 沉积量分别为804.9 mg/(m2·d)和87.3 mg/(m2·d).4月人工礁表面叶绿素/脱镁叶绿素(Chl a/Pheophytin)>1,表明礁体活体藻类较多.10月人工礁表面 Chl a/Pheophytin<1表明礁体表面降解颗粒物质较多.人工礁为刺参提供遮蔽场所,其表面生物膜为刺参提供优质食物,同时可增加池塘底面积,增强养殖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维生素C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11.0~14.0℃条件下,将平均体质量2.29 g的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随机放入39个容积50 L塑料水槽中,投喂以玉米蛋白为蛋白源,分别添加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 V_C-2-三聚磷酸酯(L-ascorby1-2-polyphosphate, LAPP)、V_C-棕榈酸酯(L-ascorby1 palmitate, LAP)和V_C -磷酸酯镁(L-ascorby1-2-monophosphate-magnesium, APM)的13种饲料.90 d的饲养情况表明,摄食添加V_C饲料的刺参的生长、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摄食未添加V_C的幼参(P<0.05).摄食添加LAPP饲料幼参的特殊生长率最高(0.21%/d),添加LAP(0.17%/d)的次之,添加APM(0.15%/d)的最低,分别比对照组(0.12%/d)高75.00%、41.67%和25.00%.摄食添加LAPP饲料幼参的平均蛋白质效率最高(12.57%),摄食添加LAP饲料的(7.76%)次之,摄食添加APM(6.86%)的最低,分别比对照组(5.52%)高127.72%、40.58%和24.28%.在3种剂型V_C组中,饲料系数由低到高依次为:LAPP<LAP<APM.饲料中LAPP、APM和LAP的添加量为2 000~2 500 mg/kg、1 000~1 500 mg/kg和2 000~3 125 mg/kg时,幼刺参对饲料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纳污海水中COD生化降解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O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足值介于0.023-O.076d-1之间。k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k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海参花是雌海参的性腺,在海参加工过程中常被作为下脚料,但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活性因子,本研究检测了海参花的一般营养物质、元素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同时,研究了海参花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人卵巢癌OVCAR 3细胞增殖以及对其雌二醇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参花含水量为86.63%,粗蛋白、粗脂质和粗多糖(干重)占比分别为65.06%、14.82%和1.93%。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519.09 mg/k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7.04 mg/kg。海参花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海参花提取物对人卵巢癌OVCAR 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海参花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均可提高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雌二醇的含量,其中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提高上清液中雌二醇的含量(P<0.01)。以上表明,海参花的营养丰富,其提取物能显著促进人卵巢癌OVCAR 3细胞雌二醇的分泌调节,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氨及亚硝酸盐对真鲷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伟光  陈霓 《海洋科学》1992,16(3):68-69
氨是水产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亚硝酸盐是氨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在养殖系统中氨及亚硝酸盐都有可能积累到使鱼放毒的程度。因而了解养殖对象对氨及亚硝酸盐的忍耐程度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浅海声信道“时域衰落”与海况、波高、中心频率和作用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海况下,波浪愈高,振幅起伏愈明显;在同样作用距离、深度下,中心频率20kHz是信道较好的传播频率,其振幅起伏小,自相关时间较长;在该声道中,作用距离在2000─2500m处振幅起伏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马粪海胆胚胎为材料,提出染色体制备方法。并指出马粪海胆染色体数目为2n=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