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鲍与牙鲆工厂化养殖普遍存在的设施配套标准差、养殖容量低、生产成本高、病害日趋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工厂化养殖设施适应性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养鲍业的迅猛发展,陆上工厂化养鲍也在全国沿海各地普遍兴起,为了深入地研究生态系养殖,进一步提高工厂化养鲍设施的利用率和人工养鲍的经济效益,我们在筏式网笼鲍参混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90年,在石岛捕捞公司的工厂化养鲍槽中进行皱纹盘鲍和刺参混养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鲍的养殖形式,目前主要有浅海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以及海底养鲍等。1海底养鲍及其优点所谓海底养鲍,就是人们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方法、将人工鲍苗投放于事先选择好的海区底部,让其自然或半自然生长。其优点是:1.1投资少它不用像工厂化养鲍那样需建设水、气、暖配套的大型生产车间;也不用像筏式养鲍那样需要购置大批的根橛、筏架、网笼和浮漂等养殖器材。其生产投资较其他养鲍形式少。1.2成本低海底养鲍靠自然潮汐进行水交换,不需用提水设施;所用器材、饵料和人工也都寥寥无几。1.3安全可靠养殖对象处于海域的底部…  相似文献   

4.
郑盛华  邱海源  王宪 《台湾海峡》2005,24(4):540-545
不同换水量、吸污后水中的溶解氧变化对工厂化养殖的成活率具有相当重要影响.本文对牙鲆工厂化养殖进行现场跟踪监测,在养殖水体换水率5~6倍/d,吸污次数在2次/d,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变化均在牙鲆生长正常范围内,其成活率高达80%以上,成功调控养殖水质,极大降低了工厂化养殖牙鲆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现状,结合对虾养殖业自身的特点,概述分析了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零交换水系统、工厂化管理水平、养殖过程高效率化以及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等.提出了目前对虾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温文 《海洋信息》1996,(7):19-20
近年来,广东汕尾、汕头、深圳和湛江等市都积极发展鲍鱼养殖,并从海上养殖发展到陆地采用工厂化进行养殖生产。据了解,其中仅汕尾市近年就投资过亿元建成了鲍鱼养殖场8个,共1.6万平方米,年产鲍鱼160吨,成为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工厂化养殖鲍鱼基地之一。在陆地工厂化养鲍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据  相似文献   

8.
荣成市采用工厂化鲍鱼育苗、养殖,建成了鲍鱼育苗、中间育成、商品鲍养成的配套体系,育苗水体5000m~2,养殖。 工厂化养鲍,使鲍鱼养殖摆脱了自然条件中不利因素,提高了成活率,缩短了养成期。  相似文献   

9.
<正>近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2012年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为102.84万t,年增长6.66%[1],品种达80余种。养殖模式方面,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多种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育苗是我国培育中间球海胆养殖业种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海胆附着基的人工育苗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控制稚胆剥离损伤方面。目前,海上吊笼养殖是中间球海胆人工养殖最主要的养成方式之一,而随着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海胆的室内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以软质塑料膜作为中间球海胆附着基的育苗效果以及不同规格种苗养殖的效果,分别使用硬质波纹板和软质塑料膜作附着基进行中间球海胆人工育苗,并开展了大、小两种规格(壳径分别为0.5 cm和2.0 cm)的海胆种苗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研究,旨在明确软质塑料膜替代传统硬质波纹板作海胆育苗附着基的可行性以及中间球海胆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软质塑料膜在采苗效率方面与波纹板无异,但在促进稚胆生长和提高存活率方面优势显著(p<0.05);在不同规格中间球海胆种苗的工厂化养殖和海上养成研究中,相同养殖条件下,养殖12月龄的大规格种苗相较于小规格种苗在生长和存活方面优势显著(p<0.05),同时工厂化养殖能确保更高的养殖成活率和更优的生长性能(p<0.05),然而中间球海胆的工厂化养殖在...  相似文献   

11.
澳洲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为澳大利亚国宴用鱼,已引入国内开始工厂化养殖,但人工繁殖还有若干问题未解决。为实现其全人工繁殖,本研究就澳洲鳕鲈精卵同步、精子存活时间延长、选取室内工厂化养殖培育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等人工繁殖过程中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样本常温保存6h后精子动性降低,存活时间显著缩短,96h后未发现游动精子。添加2.5%葡萄糖或1.25%葡萄糖+2.25‰氯化钠激活精子动性升高,存活时间得以延长,提示葡萄糖可能能够充当外源性能量来源,显著增强精子活力、提高繁殖效率。实验选取6-8龄室内工厂化养殖澳洲鳕鲈作为繁殖亲本,运用该方法最终获得50万尾鱼苗,证明了用室内工厂化养殖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是可以满足工厂化养殖苗种需求的。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基于经济学中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结合作者对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主产区河北、山东、辽宁及天津等地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保持良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链条脆弱;价值链不合理,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供应链各部分缺乏协作与协调;现行流水式养殖模式不符合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产业生态链亟待优化。提出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通过平衡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整合产业链;通过创建品牌以优质产品协调供应链;协助在中小型养殖场推广半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国内外传统模式以及工厂化模式下水产养殖、对虾养殖成本收益分析指标体系的设立方法和相关研究理论,以山东省为例,于2016—2019年实地采集得到样本数据,对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6—2019年山东省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总成本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可变成本远高于固定成本;②在成本结构方面,工厂化养殖模式下固定成本中最大支出项为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修费近年来增长明显,可变成本中饲料费用、水电煤费、虾苗费用为主要成本项,其中饲料费用占比最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③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净利润稍有减少,尤其在2018年经历了断崖式下滑,4年来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降低,养殖利润水平、盈利水平均有所下降;④2016—2019年净利润对于价格、饲料费用、水电煤费、苗种费用的敏感性依次由高到低,2018年养殖效益较差的情况下各项敏感系数绝对值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近日,荣成市蓝翔渔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工厂化养殖封闭式循环水系统”,通过了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及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单位的8名工厂化海水养殖业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论证。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同类系统先进水平,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泥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蚶Tegillara granosa(Linnaeus,1758)在我国山东以南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在浙江南部,泥蚶作为底播养殖贝类与对虾混养,生长迅速,经济效益高,进一步增加了对泥蚶苗种的需求量。泥蚶养殖主要依据采捕野生苗养成,近十几年来,各地天然蚶苗资源急速下降,有的地区甚至绝产,严重地制约着泥蚶养殖事业的发展。几年来,在广大海水养殖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2],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对虾育苗设施,进行泥蚶工厂化育苗生产,提供泥蚶养殖所需的苗种,是当前必…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的地下海水不但可根据鱼的品种通过调节水井深度改变卤度,而且水量之足、水质之优、水温之宜均属工厂化养鱼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镇政府决定在这里建"工厂化养鱼示范园",再造水产养殖业辉煌,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体户调整养殖结构,走发展名优高效水产养殖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吕冬伟  刘峰  李兴佐 《海洋科学》2012,36(12):95-98
海水养殖业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宏观指导下,海水养殖业特别是工厂化海水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近几年,除了较早发展的室内鲍鱼养殖外,我国许多海水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都有所扩大,如真鲷、牙鲆、美国红鱼、大西洋鲑等.在以低碳养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产业发展方向的政策指引下,一种对环境友好、对生物无害、可高值化利用的养殖模式——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大类型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成为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大型藻类由于生长速度快,海水净化能力强,用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替代化学和微生物方法净化水质,维持养殖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综述鲍鱼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水质、饵料、养殖密度、疾病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求对生产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对虾工厂化育苗研究,是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给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项目。今年三月国家水产总局组织力量对这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四月二十四日,胡耀邦同忐对我国对虾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20.
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本尼登虫病的病原体、症状、流行情况。采用甲醛处理方法,清除了寄生于养殖鱼体表的本尼登虫(Benedenia seriolae)。8天后镜检,养殖鱼体表的本尼登虫全部脱落,摄食恢复正常。甲醛药浴法适合于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本尼登虫病的治疗,解决了工厂化养鱼过程中因本尼登虫病的发生而导致的养殖鱼的死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