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处于该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南侧,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北东缘和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位,属于大别造山带前路盆地中的次级隆起区。1成矿地质背景铜陵矿集区内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含矿层位为石炭系黄龙组(C2h)灰岩底部、碎屑岩向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2.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等,而且主矿  相似文献   

3.
北祁连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北祁连地区是华北板块和柴达木-祁连板块的对接地带,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其内已发现铜,铅,锌,铬,钨,铁,金,钴锰等金属矿产地260多处,本文是研究了北祁连地区主要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含矿层位,成矿期,控矿构造等的基础上,结合北祁连构造演化特征,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主要金属矿划分为9个矿床系列,文中按时代顺序和概述了每一成矿系列矿床的基本特征,区域分布,主要成矿地质作用及产出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甘肃肃北黑山铜镍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肃北黑山铜镍矿区构造位置属于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处于多期板块拼裂而形成的复杂造山带上。为揭示该地区铜镍等多金属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肃北黑山铜镍矿的成矿条件,通过分析认为,该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熔离矿床,铜镍等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的晶出发生在岩浆后期含矿热液作用下。  相似文献   

5.
辽东早元古代地层内赋存着一系列多金属硫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裂谷盆地演化及含矿建造控制。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分别形成了含钴黄铁矿 含铜黄铁矿 含硬石膏黄铁矿矿床系列和含硼(镁电气石)磁黄铁矿 含铅锌黄铁矿 重晶石闪锌黄铁矿矿床系列。依据成矿特征可分为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与海底喷气沉积两种成因类型。成矿作用受裂谷、次级盆地、一定含矿层位和特殊容矿岩石相互联系与配套的控矿因素制约。在对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将该区多金属硫铁矿划分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造深部展布格局不清、深部铜锡多金属矿体定位不明的核心问题,基于矿田(床)构造精细解析,开展了多期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机理及其控矿构造深延格局的深入研究,表明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与倒转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裂隙系统分别控制了脉状-不规则SK型铜钨锡多金属矿体群与沿NNE-NE向层间断裂带、NW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体群,这些矿体群具有不同的侧伏规律;基于矿田、矿床、矿体(脉)尺度控岩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的剖析,揭示了构造分级控岩控矿规律和中心对称成矿效应,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构建了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进一步论证了坪宝矿田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生代以来,坪宝矿田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顺时针式”的运动方式,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在区内产生SEE-EW向主压应力作用,从而在矿田内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成矿系统。这些认识为坪宝矿田乃至钦杭、南岭成矿带湘南地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云南澜沧江中南段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时间谱系、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和矿床成因谱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下-中元古界、三叠系、泥盆系、二叠系是本区最重要的赋矿层位,有两个聚矿期和多个时代地层含矿的特点,不同时代地层的含矿性具有多样性和专属型特征,元古宙火山沉积为主的建造是铁-铜、钨-锡矿为主的赋矿层位,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是沉积、裂谷火山活动强烈时期,金、铜、铅、锌、银、汞、锑、钨、锡多金属矿床高度聚集.自东向西为中生代坳陷区金、铜、镍成矿带,思茅-龙洞河晚古生代-三叠纪沉积盆地铜、铅、锌、银成矿带,岩浆弧地块钨、锡、铅-锌、铁成矿带,浅变质岩基底铅-锌-银、铁成矿带,被动边缘活动带金、铅-锌-银、锡成矿区和保山-镇康微地块铅-锌、铜、铁、汞成矿带,构成了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全区多金属矿床有沉积、沉积改造、岩浆-变质热液、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四大成矿谱系,14种成矿类型,铜多金属、铅-锌-银、锡-钨矿床是研究区最具找矿前景的优势矿种.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本文反映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5-02-01专题的地质研究成果,论文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提出燕山期本区为大陆板块内部的断块与裂陷交织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燕山早期,以NWW—EW向为主的岩石圈断裂,控制了铜、钼、(金)矿带的分布;燕山晚期,以NNE—NE为主的岩石圈断裂,主要控制了铁及铁-铜矿带的分布。矿带内各矿田的位置,受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的联合控制。根据环形构造、线性构造与侵入岩体的关系,建立了本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三层结构”模式。首次研究了主要赋矿层位——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球化学,包括有机碳含量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对中生代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和含矿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3个成岩成矿亚系列。在综合研究区域构造、沉积、岩浆、成矿等作用演化的基础上,提出本区存在两个成矿系列,即沉积成矿系列(古生代为主)和岩浆成矿系列(燕山期为主),后者是本区主要的金属成矿系列。两个系列的叠加复合是本区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是造成矿床多样性和复合性的重要原因。论文讨论了铁矿带和铜矿带的区域分布及二者的相互关联,并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环太平洋矿带中的地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黄庆敏 《福建地质》2009,28(2):81-91
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分布零散但较广泛,是福建省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含矿层位。不同地段的马面山群因岩性及其组合的差异,其含矿性及含矿特点也具明显差异。重点分析了马面山群岩石地层划分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研究省内主要矿化集中区马面山群对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特点,认为马面山群中普遍发育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夹层,构成偏碱性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是研究区内基底矿源层和含矿层,中-晚元代的成矿作用主要受绿片岩及大理岩等钙硅质岩层位控制,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是成矿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中寻找块状硫化物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石青硐矿区处于北祁连褶皱带东段,与著名的白银大型矿田组成白银-石青硐铜多金属成矿亚带。文章对石青硐矿床不同类型的含矿围岩及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分析认为:(1)区内含矿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白银厂相似,基性岩由板块俯冲环境下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并有地壳混染,酸性岩则为基性岩浆分异并混染了地壳物质的产物,成矿与成岩物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同源性;(2)δEu和δCe特征表明,石英脉型多金属矿石的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源于高温还原性质的岩浆热液,而浸染型矿石的形成可能与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作用相关;(3)无矿石英脉与基性岩关系密切,其可能来源于氧化条件下基性岩中的硅质淋滤和再沉淀;(4)无矿石英脉与多金属矿化石英脉的Eu异常明显不同,前者为负Eu异常而后者为正Eu异常,即Eu异常可以作为石英脉含矿性评价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王森 《地质与勘探》2017,53(3):425-435
内蒙古翁牛特旗草原、农田浅覆盖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南段,是少郎河铅锌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内蒙古中东部草原荒漠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工作基础上,对少郎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小营子铅锌矿为典型矿床,探讨了控制区内铅锌多金属矿的主要地质要素。在典型矿床研究认识基础上,明确了区内控制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地层,探讨了小营子-敖包山一带铅锌矿的矿床成因,并建立了成矿模式。以模式找矿及就矿找矿理论为指导,以找矿预测为目的,利用综合填图方法,分析了小营子-敖包山一带的找矿潜力,并圈定了2处重点预测区。通过地质、物探及钻探综合研究,揭露了覆盖层下隐伏赋矿层的分布特征,扩大了找矿远景区的范围,认为翁牛特旗浅覆盖区具有寻找铅锌多金属矿的巨大潜力,并开展了找矿预测研究,试图为下一阶段找矿勘查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富贺钟地区的地质背景及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分析和探讨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认为该区钨锡金属矿赋矿层位主要为泥盆系,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岩,矿床成矿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控制,通过总结找矿标志,提出该地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永定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建辉 《福建地质》2012,(3):206-214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二维重磁综合模型在内蒙中部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真 《物探与化探》1992,16(4):254-258
在内蒙中部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背景上,据作者建立的综合模型,采用二维解释技术进行了本区隐伏矿床的预测,提出东德岭区为隐伏的含矿岩系分布区。文章论述了东德岭区含矿岩系白音布拉为辉长辉绿岩及其接触带南侧的岩段(a3)下面有隐伏的铜、锌等多金属矿存在。  相似文献   

15.
安徽怀宁泉涧冲银多金属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黄梅-怀宁成矿区,区内董岭背斜核部洪镇岩体侵入形成“底辟侵入-伸展-层滑构造”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与构造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普遍发育。通过对本矿区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炭硅质板岩与碳酸盐岩界面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含矿热液,北东向滑脱构造是本区主要的导矿、赋矿构造,特殊的构造部位是银多金属矿重要的赋存场所。  相似文献   

16.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山-)熊(耳山)地块、南秦岭与川西金、铅锌-汞锑、钼-钨等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华熊地块金、钼成矿,还是南秦岭及川西金、铅锌和汞锑矿床,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及时空分布规律,均与中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体系具密切的耦合关系.具体分析了大陆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成矿构造地质背景、成矿盆地环境、沉积建造、成矿作用与矿床分布规律对大陆造山作用的耦合与响应.  相似文献   

17.
爬立山铁矿位于老挝.越南长山铜金铁多金属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为一大型矽卡岩型磁铁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岩体产出特征分析,认为该铁矿成矿作用受区内二长花岗岩岩浆活动制约。本文对含矿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所测锆石内部结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及Th/u比值的研究表明,二长花浏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U-Th-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岩体形成年龄为280.3±2.9Ma(MSWD=0.70)。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岩浆岩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认为爬立山铁矿系早二叠世洋板俯冲背景下弧岩浆作用主导的产物,与长山带海西晚期大规模铜金铁矿同属于一个活动陆缘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哈达特陶勒盖银铅锌多金属矿产于内蒙古弧形褶皱带中段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内。在霍格宁陶勒盖10号铅金属量异常区圈出13km2综合物探异常,异常有向区外大幅度延伸趋势;矿区内激电异常为含矿(化)的蚀变构造岩引起,ΔT磁异常为原生矿体中所含磁性矿物所致。激电异常和磁异常向SE和NW方向延伸至测区以外,应该是深部原生矿体向外延伸的反映,远景储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9.
大降坪黄铁矿区铅锌银多金属矿体赋存于震旦系大绀山组b段(Zdb)。本文综合研究了该矿体的地质特征,并指出黄铁矿底板的黑色岩系是矿区铅、锌、银、锡等金属的矿源层和矿体赋矿层位,旨在外围及深部找矿,以实现扩大矿产资源量。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位于桐柏山北麓的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严格受含矿岩系及赋矿构造双重控制,深部矿体赋存层位和上部明显不同,直接受高角度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说明银洞坡金矿床不仅仅受背斜轴部构造(层间破碎带)和地层的双重控制,局部矿体直接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因此,在深部和外围进一步寻找不完全受层位控制的盲矿体,将有可能大幅度地扩大矿山的地质储量,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