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南石碌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矿床,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争议之一是矿床成因除与火山-沉积变质有关外,是否还与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前人曾对石碌铁矿床铁矿石、主要赋矿围岩石碌群以及矿区周围出露的花岗岩类进行过多方法同位素地质定年,但迄今尚未对矿区内分布的花岗斑岩类进行相应的工作.本文采用激光剥...  相似文献   

2.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3.
广东海南岛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开采历史悠久。解放后,先后对该矿床开展了大量地质研究工作。但长期以来,对矿床成因一直存在较多争论,主要观点有热液接触交代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说和火山沉积变质说等。在火山沉积变质说中,多数人认为矿质来源于远源火山。 近年来我们在多次野外观察基础上,综合运用偏、反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矿物光  相似文献   

4.
论海南石碌铁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的重要铁矿基地,它以规模大、储量集中、矿石质量优良而著称.解放以来,许多地质工作者在该区进行过大量地质工作,解决了许多地质问题,但对矿床成因却有较大的争论,最初大部分同志认为是夕卡岩型铁矿床;70年代初,沉积变质铁矿的看法开始占优势,但有不少同志则认为是火山沉积铁矿,少部分同志认为是沉积变质热液加富,个别同志则认为是热液矿床或热液倒贯矿床.自1976年海南富铁矿会战开始,三年多来经过多方面的工作,虽有少部分同志仍认为是火山成因的矿床,但大部分同志都认为是沉积变质铁矿.不过对  相似文献   

5.
云南罗茨鹅头厂铁矿床主要铁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罗茨鹅头厂铁矿是滇中著名的富铁矿之一。其矿床类型亦为滇中铁矿带的主要类型。对于该矿床的成因认识尚有分歧,但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认识也日趋一致。本文试对该矿床的主要铁矿物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为海底火山沉积变质,后期富钠富铁火山热液迭加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6.
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是加拿大太古宙金矿类型中重要的一种.关于它的成因仍是个谜.象Copper Rand和Geant Dormant这样一些金矿,其中的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早于区域韧性变形,因而排除了变质成因的可能.Geant Do rmant金矿尤其适合于阐述金矿成因问题,因为其中的含金石英脉产于一层序关系保存完好的弱形变火山沉积序列中.本文论述了与该矿床有关的火山堆积及其热液系统的演化.从野外、岩相学与地球化学资料确定了火山演变及其形成的水下环境.热液事件则从野外分布特征、硫化物以及蚀变矿物组合和蚀变围岩的质量平衡计算等方面加以讨论.在分析火山与热液事件年代学和几何学关系基础上,认为含金石英脉是在火山成因热液系统的最后阶段形成的,该热液系统包括在深水火山堆积期间从贫金海底火山作用演变成富金矿脉型成矿作用的整个过程.本文探讨了在这种环境中含金石英脉的形成和金的富集机制以及所提出的金矿成因模式在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硅质岩石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中硅质岩石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岩石主要由次生石英(50%~90%)和黄铁矿组成,含少量重晶石、雄黄、雌黄、伊利石、迪开石等;岩石具热液交代和交代残余结构,发育典型构造岩的角砾、碎裂、碎斑、微裂隙及孔洞构造,无沉积岩结构构造;硅质岩石(矿石)由成矿过程中蚀变硅化作用形成,是标准的似碧玉岩。蚀变硅化在金矿化阶段可分为3期,银矿化阶段为1期;似碧玉岩∑REE低,尤其是含银似碧玉岩,含金似碧玉岩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含银似碧玉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似碧玉岩与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40个北美页岩组合样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的显著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该矿床内硅质岩石非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的热水沉积成因或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而是低温热液交代硅化形成的似碧玉岩。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西部铁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澳大利亚西部富铁矿的成因,认为西澳太古代末至古元古代硅铁沉积建造是典型的海底热液喷气作用成因,原始巨厚富铁矿沉积层是西澳富铁矿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生代以来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长期稳定的低山丘陵环境,使原生富铁矿在地表条件下进一步富集,形成淋滤富集带型富铁矿;同时对地表氧化带淋滤富集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克勤 《地质科学》1992,(3):213-223
庐枞盆地中发育一些大中型硫铁矿床,曾长期被认为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因。本文从矿床层控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矿石沉积组构、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矿化分带、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诸方面,证明它们具显著的火山喷气沉积成因特征,并受到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提出了大鲍庄式陆相火山喷气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硫铁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冀东杏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富铁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飞 《地质与勘探》2015,51(3):405-413
本文在野外勘查和岩(矿)相学基础上,对杏山铁矿块状富矿和条带状普通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系统研究。杏山铁矿石主要由磁铁矿和石英组成,其中块状富铁矿石相较于条带状普通矿石含有较多的镁铁质矿物,另外块状富矿(XS-60)手标本可见绿泥石化,但镜下蚀变程度较弱,其富矿成因与后期热液蚀变相关度不高;条带状贫矿(XS-10)遭受较强的后期热液蚀变,有一定程度的铁质富集,但仅限于富铁条带,富硅条带未蚀变。矿石中低Al2O3+Na2O含量和Zr、Sc、Th、Hf等含量特征表明杏山铁矿在沉积过程中很少有陆源碎屑加入。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条带状普通矿石和块状富铁矿有共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富铁矿和贫矿都是在缺氧环境下,通过海底热液与海水混合后同沉积形成的,而后期褶皱变形作用使贫矿层加厚的同时,也使富铁层加厚。  相似文献   

11.
The Shilu iron ore deposit is one of the highly economically important rich iron deposi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field studies, ore composi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research, it can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is iron deposit is from marine volcanic sedimentary deposition, followed by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later hydrothermal fluid replacement. The temperatures of regional metamorphism range from 465° to 536°C, while those of later hydrothermal replacement range from 344° to 396°C. The later hydrothermal fluids seem related to the migmatization of Zhan Xian granite which occurs near the Shilu iron ore deposit. Due to the hydrothermal replacement, the original marine volcanic deposits were replaced and the ore became rich and concentrated.  相似文献   

12.
李洪梁  李光明 《地学前缘》2019,26(3):202-210
黄铁矿作为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是热液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成分标型特征记录了大量矿床成因信息。在分类总结了各类型热液金矿床关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矿床学的研究思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主成矿期或与金矿化同期的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及组合特征、(Fe+S)As特征、δFeδS特征、AsCoNi特征以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成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彼此显示出特征性的成因标型特征,可作为判别热液金矿床成因的依据。结合各类热液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热液金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对象。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地质与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今后热液金矿床成因的判别和黄铁矿标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据青海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矿床物质来源、矿物、元素分带、成矿热液演化中铜多金属矿床的性状,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两个阶段。中三叠世海底火山喷发喷气活动携带大量成矿物质,在浅海台地相对低洼的部位(还原条件下)与火山碎屑物、陆源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随后的(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受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地层中岩石脱水、成矿元素活化、聚集形成富矿溶液,并沿地层层理、岩石破裂运移,交代岩石中化学性活泼的组分或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石铁矿位于海南省昌江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富铁矿床.该矿区及其周边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对矿床影响强烈,其结果主要产生两类改造型矿石,即石榴子石磁铁矿矿石和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石.通过对改造型矿石的矿相学研究、矿石及矿物的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改造型矿石中的赤铁矿发生了磁铁矿化,其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而铁...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新桥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研究发现,层状矿体中的胶状黄铁矿交代矽卡岩磁铁矿矿体,为探讨层状硫化物矿床是早期沉积成因还是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对铜陵矿集区内的新桥矿床层状菱铁矿矿体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菱铁矿开展了Fe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新桥矿床菱铁矿与典型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和沉积铁矿中的菱铁矿在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上有所不同,而与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的菱铁矿更为接近;新桥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富集Fe的轻同位素,表明磁铁矿不是过去认为的由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矿胚层经热液改造形成,而是与典型的岩浆热液有关。新桥矿区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中,近岩体矽卡岩和最早形成的金属矿物磁铁矿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轻同位素,而赋矿围岩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同时,不同矿化阶段形成的含铁矿物和不同空间位置的硫化物中的Fe同位素组成呈现出时空分带现象,Fe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流体出溶、流体演化非常一致,并且符合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表明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同一流体体系演化的产物。新桥矿区岩相学的研究结果和Fe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新桥层状硫化物矿床不是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而是燕山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为一个典型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6.
烂纸厂铁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建造中查明的首例中型规模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玄武岩建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矿体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下段致密块状玄武岩与玄武质角砾岩接触带附近,产出特征受矿山梁子破火山口构造控制,多层位产出,矿石发育草莓状结构、韵律结构和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组构,发育铁质结核和铁碧玉,同生沉积层控成矿特征明显。岩(矿)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浆演化遵循Fenner分异趋势,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烂纸厂铁矿床是我国在铁矿找矿勘探类型上的新突破和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实践取得的新进展,它的发现打破了在玄武岩建造中不具备寻找成型矿床的固有勘查模式的思想束缚,为相似地质环境寻找铁矿给予了诸多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比了蒙库、阿巴宫、加尔巴斯岛等典型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蒙库铁矿为火山沉积受变质改造成因、阿巴宫铁矿为矿浆贯入成因、加尔巴斯岛铁矿属接触交代型.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航磁异常特征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查岗诺尔铁矿区位于西天山伊犁地块东北缘博罗科努山系的主脊线上,属中天山北缘活动陆缘带.该矿区位于破火山口的西北缘,矿体产状受火山穹窿构造的制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该矿床的成矿期可划分为矿浆期和热液期,隐爆作用伴随成矿全过程.矿浆成矿期形成了浮渣状、斑点状、致密块状、贯入角砾岩状和阴...  相似文献   

19.
赵胜金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76-108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蛤蟆石铅银钼多金属矿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工作和研究程度低,通过普-详查工作首次对该矿床有了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地质特征及成矿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认为EW向断裂构造为成岩成矿断裂,矿体与EW向展布的沿断裂充填的晚侏罗世次流纹岩时空、成因关系密切,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硅化蚀变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EW向分布。通过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热液矿床,与次火山有关的硅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是该区寻找相似成因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