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砂质海滩动力地貌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山东半岛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利用波浪和潮汐资料计算了山东半岛浪潮作用指数K和波浪-沉积物参数(Dean参数(Ω)),并进行了地貌类型划分;结合2012~2015年对山东半岛不同地理岸段砂质海岸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进行的7次监测,对海滩监测剖面地形高程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北部烟台多处海滩为消散型,局部过渡性;威海东侧和山东半岛南部海滩属于过渡型或反射型;不同类型沙滩季节变化差别明显,消散型海滩夏季容易形成沿岸沙坝,冬季海滩沙坝明显受到侵蚀;而过渡型或反射型海滩变化趋势相反,冬季靠近高潮线的部位淤积,形成滩肩,夏季受到侵蚀消失。山东半岛北部海滩粒径较粗,并呈现逐年变粗的趋势,而山东半岛南部粒径较细且逐年变细;季节变化受到波浪条件和季节差异的控制,招远、龙口、威海、日照地区较牟平、海阳、青岛等平直岸段冬季沉积物比夏季粗。山东半岛砂质海滩的地貌形态受海岸的地理位置、海洋动力条件、岸线走向及沙源供给等多种沉积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在短期内对海滩造成剧烈变化,引起海岸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2.
2013—2014年,在辽东湾六股河口两侧开展了海滩地形及海岸侵蚀的现场调查,于兴城至绥中沿海布设6处调查岸段及17条断面。结果表明,研究海滩地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反射型高潮滩-滩坎-消散型低潮滩,其中低潮滩多发育有近岸沙坝和水下沙坝。绥中南江屯、皮家屯及兴城新立屯海滩侵蚀明显,多数海滩持续侵蚀,调查期内最大平均下蚀速率达53.2cm/a。分析发现,海滩地形及断面蚀淤量有较明显的季节或区域差异。海滩冬季近岸沙坝消失、水下沙坝离岸距离小于夏季。六股河口南侧夏季海滩断面侵蚀量增加、淤积量减少,而六股河口北侧相反。研究认为,岸线自然形态差异及其造成的沿岸输沙差异是导致不同岸段蚀淤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海岸封闭性建筑物(尤其是突堤)影响了海滩局部断面蚀淤变化。海滩地貌及蚀淤的季节或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沿岸波浪特征等因素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华南水东湾波控、中等潮差岬湾海滩地形动力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滩地形动力分类在国外的海岸地貌研究中已经被广泛接受。本文使用了华南粤西水东湾切线带、过渡带和遮蔽带海滩连续16个月32次大潮期间同步获取的波浪、潮汐、泥沙和海滩地形数据,分别按照无量纲沉降参数、相对潮差参数和无量纲海湾尺度参数对这一岬湾海滩不同岸段的海滩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水东湾切线带海滩的主要状态为有裂流的低潮台地状态和沙坝型海滩状态,过渡带海滩主要状态是低潮沙坝/裂流海滩和沙坝消散型状态,遮蔽带海滩主要状态是有或无沙坝的消散型状态;(2)海湾不同岸段海滩状态的顺序变化与差异体现了岬湾海滩状态的时空变化性,与现场观测的海滩地形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了对波控中到强潮海滩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潮汐的影响。同时,本文主要给出了海滩状态研究的一个框架体系,由于海滩不同的状态伴随不同的侵蚀模式,要求我国今后需加强在这一方面研究,以进一步丰富我国海滩地形演变、海滩地形动力过程和海滩防侵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在辽东湾六股河口两侧开展了海滩地形及海岸侵蚀的现场调查,于兴城至绥中沿海布设6处调查岸段及17条断面。结果表明,研究海滩地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反射型高潮滩-滩坎-消散型低潮滩,其中低潮滩多发育有近岸沙坝和水下沙坝。绥中南江屯、皮家屯及兴城新立屯海滩侵蚀明显,多数海滩持续侵蚀,调查期内最大平均下蚀速率达53.2cm/a。分析发现,海滩地形及断面蚀淤量有较明显的季节或区域差异。海滩冬季近岸沙坝消失、水下沙坝离岸距离小于夏季。六股河口南侧夏季海滩断面侵蚀量增加、淤积量减少,而六股河口北侧相反。研究认为,岸线自然形态差异及其造成的沿岸输沙差异是导致不同岸段蚀淤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海岸封闭性建筑物(尤其是突堤)影响了海滩局部断面蚀淤变化。海滩地貌及蚀淤的季节或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沿岸波浪特征等因素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裂流是海滩旅游中重要的安全隐患,国内目前还很少有裂流风险的评价研究。文章基于地形动力学模型对湛江东海岛海滩裂流风险从年平均、逐月平均和逐月常浪向状况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东海岛海滩全年平均状态为沙坝消散型海滩,一年四季出现裂流的概率较大,为中等危险性的海滩;(2)逐月平均海滩类型以沙坝消散型为主,但在6—7月海滩类型为低潮沙坝/裂流型,海滩风险等级最高,8月的月平均海滩状态为无沙坝消散型,属于危险性较低海滩,但此时波浪向为SE向时,海滩状态变成低潮沙坝/裂流型,裂流风险等级很高;(3)海滩管理者要重视对海滩裂流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根据山东半岛西北部25条实测岸滩剖面及相关表层沉积物、波浪、潮流资料,通过计算浪潮作用指数K和波浪-沉积物参数Ω,确定研究区主控动力因素并对海滩动力地貌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Dean平衡剖面模型对实测剖面进行拟合,探讨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参数物理意义等问题。山东半岛西北部整体为浪控海岸,刁龙嘴-三山岛岸段、海北嘴-石虎嘴岸段和三山岛-海北嘴岸段均属过渡型海滩,屺坶岛-栾家口岸段属消散型海滩。研究区实测剖面与Dean模型的拟合结果整体较好,部分剖面(剖面1、剖面2、剖面3、剖面5、剖面8)由于发育离岸沙坝,使其形态与Dean模型预测的平滑上凹的形态特点存在一定差别。屺坶岛-栾家口岸段(剖面19~剖面24)受外海侧桑岛及沿岸龙口人工岛群影响,与Dean模型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别,Dean模型对发育槽-坝体系的海滩的拟合仍具有局限性。Dean模型中m和A分别反映了海滩剖面反射性和泥沙沉速,与海滩动力地貌类型判别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东湾东岸12段砂质海岸的实测剖面、表层沉积物粒度以及收集的水文资料,对其海岸类型、海岸动力环境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Dean参数Ω探讨了研究区砂质海岸的动力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砂质海岸发育岬湾型和沙坝-潟湖型两种海岸类型,并受浪控型、过渡型及潮控型三种海岸动力影响。辽东湾东岸砂质海岸动力地貌特征根据Dean参数Ω可划分为消散型与过渡型两种,两者在辽东湾东岸相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3—2006年进行的5次重复测量海滩剖面、海滩平面形态及波浪-沉积物参数(Dean参数),对山东半岛东、北部典型海滩进行动力地貌类型的划分;通过对比研究区域北部海滩、东部海滩剖面季节性变化的不同,研究其与波浪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波浪-沉积物参数在该地区动力地貌类型划分中具有指标性,北部海滩以消散型和过渡型为主,而东部海滩主要为过渡型和反射型的海滩。2)海滩砂坝和海滩剖面形态显示北部海滩和东部海滩的在冬夏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北部夏季风浪小,易出现海滩砂坝;而东部冬季风浪小,剖面上易出现海滩砂坝。3)大部分岸段同时受到波浪和潮汐的作用,但是波浪条件的季节性不同,仍然对海滩地貌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子燊 《海洋与湖沼》1993,24(5):467-476
根据1990年现场调查及前期观察资料,论述了海南岛新海弧形海湾不同岸段由主要动力驱动过程和海滩地貌结构组成的4种海滩地貌状态,为Ⅰ.隐蔽段消散类型,Ⅱ.脊-沟体系与低潮台地类型,Ⅲ.韵律海滩与砂坝类型,Ⅳ.开敞段消散类型。应用泥沙粒级参数概率模型分析近岸泥沙纵向运动趋势,结果表明,常波况下,沿岸泥沙存在双向运动,湾顶海滩为汇集地带,泥沙纵向运动主趋势为西南向;高能条件下,海岸北段可出现北向泥沙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