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栽培技木要点田波(西乡县气象局西乡·723500)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多年生雌雄异株宿根系植物。芒笋不但菅养丰富,而且还有治感冒、防癌抗癌等药效,是当今国内外著名的保健蔬菜。力了把芦笋引种到我地,我们于1992年送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现结合有...  相似文献   

2.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名龙须菜、门冬薯、山文竹等。它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是雌雄异株的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芦笋原产地中海东部沿岸,性喜温,喜光,较耐寒,怕渍涝和大风,一次种植有15年收益。它具有产值高、化工少、周期短、成本低、销路好、创汇优,加上栽培管理简便,又可  相似文献   

3.
芦笋是我市近几年引种推广种植的加工创汇食品,就金华县来说,芦笋基地到1988年达2090亩,投产1702亩,产量达76.4万公斤,总产值达245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近2倍和4.4倍。它的产量高低除与品种、栽培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外,还受气象条件的制约。为了解气象条件对其影响,本文根据金华县1987年逐句收购量,结合金华市气象台资料探讨其两者关系,为芦笋及时收购、调运、加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黄陂区的芦笋种植已有多年,但产量不理想。该文从气候的角度讨论分析了芦笋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论证了发展芦笋种植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趋利避害的措施和具体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表用塑料薄膜覆盖俗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地段,土表水分蒸发大为减小,土壤水分得到了保存,且地表长波辐射减弱,地膜覆盖起到了保湿保温的作用。我区农业部门于1987年开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及推广。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八年靖西县农业站主持的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春玉米试验结果,地膜覆盖比露地对照分别增产64.5%和60.2%,效果很显著。可见,在春旱频繁,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地膜覆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的一项新技术.国外早已采用,日本于1948年开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1955年以后陆续在瓜类、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上广泛运用,仅1973年日本用于园艺作物地面覆盖的地膜消耗量就达2.25万吨,在地膜覆盖栽培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法国、苏联、荷兰、葡萄牙等10多个国家分别从1958年、1965年和1974年先后在葡萄、草莓等水果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验,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气候的角度讨论分析了在吉安市种植芦笋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8.
粤北山区水晶梨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属蔷薇科,是落叶乔木果树。我国目前主栽品种有秋子梨、白梨、西洋梨和砂梨4个系列,三千多个品种。砂梨系列的“新世纪”水晶梨是由日本岗山县农业试验场培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经上海、浙江引进栽培后,表现出果实品质优良、树势强、树冠紧凑、短果枝容易形成、结果早、产量高的良好栽培性能。连州市水果办于1993年从浙江引进,在山塘、潭岭等乡镇试种,经几年的栽培管理,生长良好,部分已开始投产,表现出结果早、丰产、优质的性能,深受消费者欢迎。经省农业厅和仲恺农学院有关专家对梨园实地考察后,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在广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玉米地膜栽培增产的基本气象原因出发,用权重法分离产量,用经济阈值法建立了玉米地膜栽培的气象——经济模式。模式适用于与当地农业气象条件相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新疆杏的生态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树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抗严寒,即使管理粗放也有收成,是农民喜爱种植的果树之一。杏树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范围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淮河以南栽培较少,长江流域仅有零星种植。黄河流域各省和新疆、辽宁栽培最广。新疆是杏的原产地之一,南疆各族人民历来喜食杏,从青杏到熟杏,以及制成杏干,四季皆食。清乾隆年间《回疆志》中就记述了“回人饱食以当饭,或以未熟之杏煮于面内当醋,亦晒干”。新疆也是我国产杏第一大省(区),不仅有栽培杏,还有大面积的野生杏,它们均属普通杏一种(ArmeniacaVulgarislam)。野生杏主要分布在哈密…  相似文献   

11.
柳州地区金桔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多,品质好。地处地区北部的融安县素有“金桔之乡”的美称,以“长安金桔”而闻名区内外。金桔植株低矮,易于在山区栽培,进入盛产期早,经济效益高。为此,柳州地区把发展金桔作为扶贫的重要开发项目之一。近年来,柳州地区农科所引进了“滑皮”和“金弹”两个良种金桔进行栽培试验,以便于面上推广。我站于1987年和1988年在该所的试验区开展定株观测,分析物候期,落花落果量,果增长量(每批果分别挂牌30个,每旬量果的纵横径一次),以及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牧草改良中,我县引进良种牧草——象草,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们据象草多年生的特点,于1984-1985年连续进行栽培试验,探索气候条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一、试验概况及观测方法 试验于本局地面观测场附近的黄壤土坡 (PH6.5)进行栽培试验,用起畦开沟双行栽植法,株行距60×40公分;于1984年2月20日用种茎繁殖,按2-4节切成一段,每穴用两株种茎斜插入土2-3节,盖上8-10厘米,任其自然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苗期除草松土一次。在地段内选四个观测小区,每小区连续观测10穴,共40穴,观测出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2年5月至10月,在随州市白云山进行了茄果类蔬菜的度夏栽培试验和山地小气候观测,获得了一定的科学根据并据此进行了分析.1 度夏栽培的意义我国南方大部分城镇,每年8至10月蔬菜上市量少,品种单一,对居民生活构成一定影响.而同一时期,山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适合蔬菜生长,品质也较好,而且在淡季上市售价高,销售快,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探索蔬菜的度夏栽培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扶贫致富工作.而且是改善居民生活、发展"菜篮子工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水稻植株高度(简称株高)是指水稻植株茎基部到穗尖(不包括芒长)的高度,它是表征水稻植株生态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据大量统计事实表明,任何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最佳的栽培密度、合理的群体结构都与株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适的栽培密度与株高有近乎于反比的关系。因此,育种专家们为了使栽培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机进行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结构动态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州市多点、多年气候资料和作物生长的观测记录,在考虑作物生态原理、水稻栽培经验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晚稻“武复粳”品种的生长发育模式与苗情诊断意见。又用BASIC语言编译为一套汉字显示的微机程序专家系统,能预报大田的各生育期与产量结构因子发展动态,对能否实现某产量目标及时地给出评价,提出定量的栽培措施建议。适用于我国县乡级业务部门指导大面积的生广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棉铃发育所需积温及温度变化对铃期、铃重、籽重的影响,为棉花栽培管理,特别是修棉提供依据,我们分别于  相似文献   

17.
大枣在我县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年,用大枣烤制的“茌博乌枣”驰名中外,销路经久不衰。因此,发展园铃大枣生产是我县国民经济计划中重点开发项目。我站为了摸清大枣产量、生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从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大枣的观测研究,为开发大枣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在分析中采用了常规农业气候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重庆秋玉米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和主要气候问题,指出秋季热量资源是影响秋玉米分布的主要原因,将秋玉米生育期间80%保证率≥16℃活动积温作为重庆市秋玉米气候区划指标。利用ARC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了重庆市秋玉米生育期间80%保证率≥16℃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以此为基础将重庆市秋玉米栽培区划分为:热量丰富中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热量较丰中熟鲜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热量一般早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热量较差早熟鲜食秋玉米适宜栽培区以及热量不足秋玉米不适宜栽培区等5种类型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蛋白小麦并不为东方食品所青睐,因为广泛生长于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软质白皮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常常高于最有利出口的蛋白质含量(100gkg^-1),故而出口到日本和其它环太平洋国家的小麦已经下降。近期研究已开始检测1979到1988年期间蛋白质水平的趋势,并评估太平洋西北地区小麦栽培和气候要素对软质白皮冬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收获前9周的每一周,就最高、最低温度,降水和蒸发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测  相似文献   

20.
萝卜起源于温带,属半耐寒性蔬菜,它适应性强,生长期短,栽培和管理方便,成本低、产量高,便于运输和贮藏。上海地区的夏秋长萝卜在7月份开始陆续播种,一直到10月上旬播种结果。10上旬开始上市,一直延续到次年的2月底,上市时间前后持续15个旬,对于缓和上海市莱蔬菜淡季紧张状况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