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疆荒漠露天矿区生态受损及砾幕层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的岩土剥离、土地压占导致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及地下水系被破坏和景观格局的改变,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西北荒漠矿区作为我国未来煤炭资源战略的重要接替区,若无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对策,将会严重威胁到我国国土生态安全。选取西北荒漠区7座典型露天煤矿,采用实地调研与实证研究法、遥感影像法、比较研究法等,从地貌重塑、砾幕层重构、荒漠植被重建3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7座露天煤矿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地扰动情况,白石湖矿区土地压占情况最严重,达到1 190.3 hm2;五彩湾矿区土地占用面积最大,为2 251.0 hm2;将军戈壁土地挖损面积最严重,达到1 007.3 hm2;大南湖矿区裸地面积最多,达到20 164.2 hm2;伊犁露天煤矿周边植被较多,达到343.3 hm2;西黑山矿区周边交通用地最多,达到194.3 hm2。(2)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五彩湾露天矿区进行砾幕层研究,其砾幕层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60.12%下降到2010年的31.28%,再上升至2017年的42.75%。(3)五彩湾矿区生物量为12.53 g/(m2·a),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219 3,景观优势度为1.780 7,景观均匀度为0.109 7,其生态承载能力较弱,生态体系阻抗干扰能力较差,且区域的生态完整性较低。(4)五彩湾矿区植被覆盖率在2000年至2005年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达7.72%,2005年至2015年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降至3.89%。总的来说,西北荒漠露天矿区生态受损程度较为严重,应以砾幕层重构为主,采取人工支持引导的方式,提高自然生态修复的速率与效果,使受损生境通过自身主动反馈,走向自发恢复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伦市长发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判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以丰富及较丰富为主,分别占长发镇总面积的37.49%和62.22%,区内缺乏B、Mo;研究区99.94%的土地为无风险(一等),0.06%的土地为风险可控(二等),风险可控土地主要受Cd及Hg元素的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以一等(优质)土地为主,占评价区总面积的99.66%;研究发现长发镇富Se土地资源面积19.25 km2,土壤中Se含量为0.4×10-6~1.4×10-6,平均值为0.44×10-6;长发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耕地面积138.44 km2,占调查区耕地面积的99.84%,其中绿色富Se、绿色食品产地分别为18.53 km2和119.91 km2.  相似文献   

3.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东北黑土地1∶2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按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对讷河市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综合质量及绿色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讷河市土地肥沃,环境清洁,适合于发展绿色农业:1)土壤养分单指标N、P、K、有机质、CaO、MgO、Fe2O3、S、B、Zn、Mn、Cu、Mo、Co、Ge、V共16项中,除Cu、Zn为较缺乏和Ge、B缺乏外,其他指标均为丰富和较丰富;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为3 666.74 km2和2 574.11 km2,占全区面积的56.94%和39.97%. 2)土壤环境质量以一等(无风险)为主,一等区面积6 435.78 km2,占全区面积的99.94%;二等(风险可控)区面积仅4 km2,占0.06%. 3)全区土壤质量综合等级以优质为主,优质土壤面积3 806.06 km2,占全区面积的59.11%;良好级土壤面积2 574.11 km2,占39.97%;中等级土壤面积59.61 km2,占0.92%;没有四等(差等)和五等(劣等)土壤. 4)符合一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6 461.5 km2,占全区面积的97.5%;符合二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38.1 km2,占全区面积的0.58%;不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65.6 km2,占全区面积的0.99%.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近20年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地的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这15年中,松嫩平原盐碱地面积增加了21.7112×104 hm2,每年增加1.45×104 hm2,年平均增长率为1.4%.其中轻度盐渍化土地增加8812 hm2,年平均增长0.16%;中度盐渍化土地增加3.8306×104 hm2,年平均增长0.64%;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6.9994×104 hm2,年平均增长了4.2%.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人为活动增强是盐渍化程度加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环境下,通过选取河南省嵩县区域高程、地貌、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坡度、坡向等8个因子建立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选取建筑物、人员和交通等3个承灾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嵩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嵩县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面积为965.34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32%;中风险区面积为1 114.65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7%;高风险区面积为826.23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27%;极高风险区面积为102.68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嵩县防灾减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显示一个区域地质作用与生态空间分布的整体情况。为了给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西亚西南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及“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提供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马来西亚基础地质、地质灾害遥感地质专题应用及编图项目成果数据集为基础数据,构建了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良好、中等、较差4个等级,其中:优等区和良好区面积较大,分别为2 753.31 km2和2 960.3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19%和36.76%,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中等区和较差区面积分别为1 702.72 km2和618.5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37%和7.68%,主要分布在雪兰莪州中部、森美兰州南部及马六甲州北部地区。从评价结果上看,该地区总体上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优等区和良好区总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00%以上,中等区和较差区主要受地层构造和生态条件的限制,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及生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岸线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选取岸线稳定性、生态敏感度、交通便利度、夜间灯光指数等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赣江南昌段的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利用策略。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中,自然岸线约占81.08%,人工岸线约占18.92%;岸线资源开发高潜力区面积约为12.43 km2,较高潜力区面积约为157.98 km2,中潜力区面积约为128.83 km2,较低潜力区面积约为117.24 km2,低潜力区面积约为65.16 km2;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存在岸线利用程度总体较低、部分岸线利用不合理、岸线开发保护冲突等问题。据此建议从丰富岸线利用类型、优化开发利用方式、保护岸线生态、加强修复治理等方面对南昌市城市岸线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基本查明冀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占损土地、恢复治理和矿山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利用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辅以野外调查和走访,对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广泛收集基础地质资料和遥感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该区矿山开发占地的解译标志; 利用ArcGIS平台对矿山占损土地进行了统计与变化分析; 对区内采矿引起的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和采空沉陷等系列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①区内2016年度矿山占损土地总面积为49 755.4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6%,且有逐年扩大趋势; ②相较开发占损土地状况,区内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低,治理进程滞后,2016年治理率仅为4.7%; ③区内206个金属矿开采点距离重要水源较近,对水体安全构成威胁; ④采矿引起的采空沉陷面积较大,影响周边村庄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直接影响区域总面积达24 351 hm2; ⑤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快速、经济等特点,在矿山开发占地和矿山环境调查研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CRITIC法与层次分析法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评价因子权重进行了确定,提取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数(EVI),选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了生态地质环境状况等级,包括微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极度脆弱区五级。通过2001年和2021年的评价结果表明: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地质环境状况等级以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为主,2001年研究区的轻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面积共3058.60 km2,占比76.71%,重度脆弱区面积732.11 km2,占比18.36%,微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和占比较小。2021年研究区的轻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面积共3059.11 km2,占比76.72%,重度脆弱区面积739.28 km2,占比118.53%,微度脆弱区面积和占比较之略有增加,极度脆弱区面积和占比较之下降。评价结果可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多时相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岩溶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2000年和2013年贵阳市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分布图,并就其空间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3年贵阳市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均较低,2000年处于安全级别以上的值为3.04,2013年处于安全级别以上的值下降到1.78,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在2000-2013年间,景观生态安全指数除湿地以外其他景观类型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农田恶化较为明显,湿地是唯一改善的景观类型。研究时段内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处于恶化趋势,因而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以乌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对西北干旱荒漠区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的时空动态,以资源衰退型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周边县域为研究区,结合现有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干扰度、脆弱度指标,增加受威胁指数来综合构建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基于乌海市2005—2015年景观类型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景观生态风险及其动态。结果显示:(1)2010—2015年景观类型之间转移相较于2005—2010年更剧烈,年变化强度分别为7.43%和3.44%,工矿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最活跃,但年增加强度减小。(2)林地、水域和湿地损失度先略增加后大幅度减小,其他土地和草地损失度呈增加趋势,工矿用地先减小后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受威胁指数最大,其余类型的景观受威胁指数均有上升趋势,但其他土地、水域和湿地增加趋势逐渐减慢。(3)2005—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升高,空间分布总体呈西、中部高而南北低的格局,而不同等级风险区表现为低风险区由边缘向中心转移,而高风险区依托原有高风险区扩展。研究期风险区变化显著的是西部沙地高风险区,矿区东部其他土地因周围分布灌丛和草地,风险始终低于西部其他土地。根据不同风险等级中工矿用地的面积占比情况,将工矿用地占比控制在5%以内可达到控制总体景观生态风险的目的。研究为资源型城市通过合理的景观配置进行生态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兴萍 《中国岩溶》2010,29(2):145-151
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选用17个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以及重庆市2007年各区县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重庆市1997年和2002年生态安全值分别为2.384和2.114,均处于不安全状态;2007年生态安全值为1.704,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其中较安全区(1.0≤B*<1.5)有13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面积为1.414 2万km2,占总面积的17.16%;临界安全区(1.5≤B*<2.0)有1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北,面积为1.539 3万km2,占总面积的18.68%;不安全区(2.0≤B*<2.5)有12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中、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3.952 3万km2,占总面积的47.96%;很不安全区(B*≥2.5)有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1.334 5万km2,占总面积的16.20%。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广西平果市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Voronoi图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揭示平果市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上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平果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4 825.15 hm2,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居民面积比值约为2.8:1;(2)平果市的农村居民点属于聚集型,形态复杂且不规则,非喀斯特地区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度相较喀斯特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二者变异系数(CV值)比值约为1.2,喀斯特地区崎岖不平的地表使得农村居民点形态更加复杂;(3)同一岩性上的农村居民点在不同乡镇呈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岩石主要从硬度、含水性等方面影响地基的稳定性,不同岩石的性质影响农村居民点的选址。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自然湖泊湿地、天然植被绿洲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地下水生态水位具有强烈依赖性,因此,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干旱区不同类型生态状况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关系的机制研究,构建了以浅层地下水埋藏状况为核心要素的"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它由地下水对自然湿地景观维持性、天然植被绿洲维持性、农田土地质量维持性及其隶属的6项要素指标构成;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指标体系可为西北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提供参考,同时还表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脆弱,生态功能较弱和弱的分布范围占示范应用区总面积的87.86%,地下水生态功能强、较强分布范围仅占5.07%.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保护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张塞  于扬  王登红  王伟  张洪果  岑况 《岩矿测试》2020,39(5):726-738
稀土矿的露天开采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存在以Cd、Pb为主的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常见环境质量评价以主要污染因子(如重金属总量)作为衡量污染程度的指标,仅能反映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为查明赣南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的赋存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本文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重金属各形态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RAC风险评价法对赣南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65.5%。(2)土壤样品中Cd、Pb含量平均值分别是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72倍和2.14倍;流域内位于矿山下游河流沿岸农田土壤Cd的平均值、尾矿库附近农田Pb的平均值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2.33倍和3.06倍,22.7%样品的Cd或Pb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其中可交换态所占比例仅次于残渣态,分别占总量的47.1%和13.5%。(3)地累积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Pb累积程度及生态风险水平较高,Co、Ni、Cu、Zn较低;RAC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d生态风险较高,Co、Zn、Pb生态风险中等,Cu、Ni生态风险低。(4)针对矿区农田土壤的三种评价方法各有侧重,其评价结果异中有同,均表明研究区土壤Cd具有较高的污染程度和迁移活性,生态风险较高。本研究结果将为识别稀土矿周边农田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表温度是描述陆表过程和反映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研究矿区地表温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理解煤矿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淮南矿区是我国东部典型的高潜水位煤矿区,为了探究该区域地表温度的时空异质性与开采扰动的关系,利用2008—2018年5期Landsat影像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和下垫面信息提取,结合热力景观格局指数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的计算,分析近十年来淮南矿区地表热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地表温度分布格局及其变化与下垫面结构及其变化密切相关。2008—2018年间,淮南矿区地表温度总体以中温区为主,其次是次低温和次高温区,高温区和低温区面积及其占比相对较低。由于城镇和矿井建设,以及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堆积和开采沉陷积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加,植被面积不断减少,相应的低温区、次高温和高温区增长,中温和次低温区减少,总体上城市热岛比例指数不断增加,热岛效应不断加剧;低温区斑块破碎度和复杂度不断减小,优势度不断增大。其他温度级斑块破碎度和复杂度,景观团聚程度和连通性,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分为2008—2013、2013—2015和2015—2018三个阶段,其中2013—2015年人类干扰强度较大,斑块破碎度和复杂度增大,景观团聚程度和连通性,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城市产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廷锋 《中国岩溶》2016,35(3):332-339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状况及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区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贵州为例,采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贵州1978-2013年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贵州多年平均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2 690.560万hm2;经历了1978-1986年的低值期(年均2 440.734万hm2)、 1987-1989年的提高过渡期,到1990-2013年达到较高水平(多年平均值2 899.654万hm2);但贵州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796 hm2);各类土地提供的承载力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占65.9%,其次是林地占25.4%,建筑用地占7.2%,牧草地占1.4%,水域约占0.13%;1978-1985年,贵州生态有盈余,但逐年减少,从1986年开始出现亏损,并呈逐年增大趋势;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的驱动。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丘萍 《中国岩溶》2014,33(4):483-489
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根据岩溶地区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同时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出发,涵盖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指标,建立了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地压力指标、旅游经济密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指标、旅游空间密度、游客密度指数、旅游收入指标等。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别引入2012年和2007年两年的数据,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从现状评价看,2007、2012年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级别的城市主要位于广西中部区域,其他城市则处于不安全级别;(2)从影响指标看,经济状态和旅游生态状态对当地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大;(3)从变化趋势看,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逐渐好转,广西中部地区保持安全状态,紧邻广西中部地区的地市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梧州和贵港两个位于广西东部的城市同样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是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小幅下降趋势;(4)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和趋势与岩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s a common human geological disaster that was particularly conspicuous in China. It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reas, and it not only damages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triggers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may result in 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This report studied th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of Longkou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uses digital elevation data (DEM) of the mining area before subsidence in 1978 as the baseline elevation. Through image algorithms, we obtained coal mining subsidence region data for 1984, 1996, 2000, and 2004. And with spatial data sources of the same period of TM/ETM+ and SPOT5 remote sensing images,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NN) classification is used to extract surface landscape information in the subsidence area.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technology, superimposing subsidence area on the surface landscape—using the largest landscape ecology patch index, landscape shape index, landscape condensation index, and the index of landscape distribution—report analyzes the mining landscap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subsidence. This study also carries on exploratory research with the landscape changes, thereby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