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祁连山系东段地形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乾 《地质论评》1951,16(2):137-146
(一)绪言祁连山系在甘肃青海二省之交,西北端始於甘,青新边区,向东南伸张,止於湟水西岸,绵互达八百馀公里;南临柴达木盆地,北瞰河西走廊,山中雨量丰沛故饶森林,牧畜及对河西灌溉之利;加之地位冲要而为世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莫柱孙  杜衡龄 《地质论评》1943,8(Z1):163-165
潭源洞位於连县星子坪之东约二十公里,地势甚高,自星子坪沿大路向东行十公里後,即须攀援陡坡县崖,又十公里始抵潭源洞。是地四周环山,海拔六百馀公尺,仅有一水为其出口。惟於出口处造成倒县半空之巨瀑,故毫无连输之利可言。  相似文献   

3.
赵宗溥 《地质论评》1949,14(Z1):50-50
辽宁式铁矿在岩性上极似五台系北石嘴层,故皆认其为五台纪产物。但此种铁矿在辽南冀东皆被一种红色花岗岩侵入,即此种铁矿皆生於变质岩之底部,常夹於云母片岩与石英片岩之中,层位一定,底部片岩中常有红色花岗岩侵入,或铁矿成零块包括於花岗岩内。依作者观察所及铁矿之产状有:  相似文献   

4.
林朝棨 《地质论评》1948,13(Z2):265-266
台湾北部及中部於第三纪鲜新世下部之锦水页岩(新定义之锦水页岩,相当本人丰原地方之埤头山层群)中,产一种扇蟹化石,因此称扇蟹化石产出很多,并且只限产於新定义之锦水页岩中,故於地层对比上有相常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濃酸中,作者曾加入銨鹽和鋅鹽於試液中进行試驗。应該指出,在矿样溶液里,还有大量铁和少量的鋁、鈣、鎂、錳等,測定时的酸度为鹽酸8—9N,保溫时間为30分鐘,测得結果列於表5。  相似文献   

6.
王钰 《地质论评》1945,10(Z1):9-14
作者自服务地质界後,首次作地层研究地点,即为湖北宜昌迄西黄陵背斜层束翼一带。行前奉命注意下古生代地层,故对该带之震旦纪至奥陶纪间各地层之岩性分层,特予致意。抗战以後辗转入川,又复获机会,二赴黔北,於金顶山下,湄潭,思南间,详研地层。暇中更曾登川南金佛,华蓥二山,对露  相似文献   

7.
刘增乾  华宝富 《地质论评》1951,16(2):147-152
一绪言云南以远在边陲,历来为建设经营之所不及,就地形测量一项而论,自清末迄,工作所及仅限於交通便利之迤东及滇中两区,故鲜有完整之图籍出版,反之,英法因侵略之野心对滇省山川形势,以及天然富源与社会情况於清末即多次派员深入勘测及  相似文献   

8.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49,14(Z1):51-56
一绪言作者於三十六年冬开始调查钱塘江上游之地质矿产,遂注意於煤田地质之研究,同时参观衢县、常山、江山、寿昌等各地煤矿公司之实地试探,对吾人增加煤田之瞭解亦复不少。经此初步调查之后,对於煤田分布与构造之原划,以及大概之经济价值,似已获较新之认识。其间如钱塘江上游之侏罗纪煤田,作者於三十六年冬,初见於常山  相似文献   

9.
张兆瑾 《地质论评》1951,16(2):79-85
含铜钨酸钙矿物系一稀少而较少之矿物,系一九四九年秋作者往铜陵鸡冠山区调查铜矿时首先发见者。该矿物色呈橄榄绿,硬度四与五之间,玻璃质光泽甚强。比重四·八至五,体为半透明,折光率一·八以上,为一正方系中正光性符号之单轴晶体矿物。该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内,孔隙中或裂缝里,呈大小不一之不规则粒状或块状矿物;但含此矿物之石英脉则穿插于含铜Skarn之节理成裂缝内。共生矿物按其发生次第有石英,白钨矿,矽孔雀石,孔雀石,含铜钨酸钙,褐铁矿及高岭土等。该含铜钨酸钙石英脉位铜矿氧化带之Skarn范围内,且常与白钨矿共生。关系密切,为一次生作用造成之矿物。  相似文献   

10.
章鴻釗 《地质论评》1936,1(3):245-254
近余檢討中國地質故實,發見所謂震旦運動自後侏羅紀至後始新統,每於同一之法则下反復進行,其顯而易見者爲期有五,前已綜述而詳論之矣。(1)顧未将丁文江先生於雲南所見後三叠紀之地殼運動(2)歸併討論者,非忘之也,蓋丁先生所假定爲燕山運動首幕者,僅從緬甸印度支那等處借鑒而得,正待他日有以  相似文献   

11.
张兆瑾 《地质学报》1950,(Z1):19-22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14.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2):105-118
自“中國南部下三叠紀海產化石之新材料”一文發表而後,作者於最近一年中又曾鑑定湖北,湖南及雲南等省之三叠紀化石。其詳細叙述將陸續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誌中,今先將其結果作一簡報於此。  相似文献   

15.
刘俨然 《地质论评》1951,16(2):100-105
一九四九年秋季,作者赴山西大同怀仁县附近调查煤田,曾由该县所属之鹅毛口至楼子口间经过,於该煤田东缘部之片麻岩中,见有许多基性包体,甚感有趣,兹记述之,诸希指正。  相似文献   

16.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37,2(4):361-376
著者於廣東北江地貿之探討,始於民國十七年冬,舆朱庭祜先生旅行曲江樂昌乳源三屬,凡一月有餘。十八年春復舆王樹藩先生测勘曲江田螺冲(?)石壩一帶煤田。关於調查之結果,後者曾  相似文献   

17.
李悅言 《地质论评》1937,2(4):377-388
一 緒言山西垣曲縣及河南澠池縣之第三紀初期地層,在一九一六年首為瑞典人安特生發見,迄至一九二一年安氏方復去該地作詳細研究,由其所採之化石,安氏認其應属於始新統,但未能確  相似文献   

18.
熊永先 《地质论评》1951,16(Z1):25-28
九龙坡位於重庆之南,扬子江北岸,成渝铁路横过其南,渝九公路环抱其西南,水陆交通,均称便利。扬子江在此地区,因岩层走向关系,故其主要方向为北东。然受岩质与节理等影响,江流不免又有局部纡迥曲拆。江之两岸,有对立之台地及丘陵,於其地形之形  相似文献   

19.
黄懿 《地质论评》1940,5(5):441-448
林格崙(Waldemar Lindgren)爲鑛床學(Mineral Deposits)一書之作者,此書於我國各大學中之習地質或鑛冶者,莫不熟讀,而奉為圭臬者也。林氏之名,早已稔悉於世界地質界及鑛冶界。1933年秋華盛頓第十六屆國際地質學會,先生任大會主席  相似文献   

20.
是篇为叶先生於一九一七年春,调查江浙地质後之报告,除南京镇江间地质由丁文江先生著扬子江下游地质一文发表外·馀则在本文发表。 1.长兴李家巷青草坞景牛山铁矿——矿区位於长兴县城东二十五里之景牛山,铁矿成层状,夹於石英岩之间,矿石为赤铁矿及褐铁矿,前者质量较佳,含铁百分之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