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现已开始一个把遍布日本各地的地震观测点看成一个大的台阵并以这个大台阵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地核和地幔构造研究的计划。该计划预定作为从1990年开始的文部省科学研究费重点领域“地球中心核计划研究”(代表人为东大地震研究所的行武毅)的一个项目,命名为“日本列岛地震观测网计划”。第1次集会是1990年1月31日在东大地震研究所举行的。迄至目前参加这一计划的有:北海道大学理学部(铃木贞臣)、弘前大学理学部  相似文献   

2.
1.基础理论方面①火山体的物理场(北海道大学理学部:冈田弘,370万日元);②震源短周期分量的发生机制(东京大学理学部:佐藤良辅,350万日元);③首都圈地震波衰减构造(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岛悦三,240万日元);④与石油罐晃动有关的新潟较深地基构造的震动特性(东京工业大学:小林启美,380万日元);⑤岩石破裂时电磁发射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京都大学理学部:小川俊雄,330万日元);⑥通过有限元法研究地震断层和波动的发生过程(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土岐宪三,280万日元);⑦考虑到非线性和不规则性的地  相似文献   

3.
1992年度日本各大学博士论文题目北海道大学松岛喜雄:活火山的热学研究──1977年伴随有珠山火山喷发的放热过程小平秀一:利用海底地震仪折射剖面研究挪威近海罗弗敦群岛被动大陆边缘的地壳与地慢顶部构造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地球物理学)小川康雄:由宽频带大地...  相似文献   

4.
日本《科学》杂志1980年8月号上,刊登了京都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研究中川一郎的一篇文章,介绍大地测量标准的修订情况,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底地震仪是一种可检测海底振动的系统。在地震学中,地震仪的用途是双重的:一种用途是通过接收已知振动源(即人工地震,也可称为可控震源,或天然地震)的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作为可控源研究的震源来说,通常采用气枪,这种气枪利用高压空气可在海中产生强大的声音。地震仪是研究地球内部的一种最有力的和最精确的观测手段。地震仪的另一种用途是研究地震活动性本身。我们已研制出了一种重60千克的小型海底地震仪,这种仪器可以保证在海中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观测。这种海底地震仪已成功地弄清楚了过去在陆上观测一直不清楚的海底构造。海底地震仪还可成功地应用于研究深海沟地区和洋中脊地区(即板块的诞生处或消减处)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1991年度,鹿儿岛大学理学部附属西南岛弧地震火山观测所获准建立。这个新设的观测所的基础是1963年以来一直由理学部地学教研室管辖的樱岛火山观测所。借此机会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地学教研室和西南岛弧地震火山观测所的现状及其未来计划。鹿儿岛大学理学部地学教研室由岩石及矿物学(大庭、富田、山本)、地质及古生物学(早坂、大塚、大木)、应用地质学(岩松、横田)、地球物理学(角田、宫町)和火山学(高木、田中、小林)五种讲座构成,由石川  相似文献   

7.
零讯     
零讯日本对VAN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副教授笠原植的研究小组开始了确认希腊用于地震预报的VAN方法在日本是否也有效的验证实验。他们将在北海道东部弟子屈测量地下电流的异常,同时,利用地壳应变等现有的预测技术进行对比观测。报神大震灾...  相似文献   

8.
辞海条目选     
[固体地球物理学]亦弥“大地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一门分科.指研究地球起源和演化、内部构造和组成、物理性质以及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科学.主要分支有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学科.[大地物理学]即“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质构造运动的物理过程、能源以及大陆、山脉、海洋等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1983年5月1日至5月4日中国科学院在杭州召开了人工地震测深多道数字地震仪技术鉴定会,全国有关28个单位的40名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人工地震测深多道数字地震仪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地学方面的重点课题《地壳上地幔》研究规划的需要,为开展人工地震测深,探测研究地壳深部构造而研制的数字化观测记录仪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的地震预报观测区域中心,通过观测台网,将北海道地区的42个地震地壳观测点连接起来,进行地震预报和震后的分析、解析工作。1976年,该中心因在地震观测中首先采用了数字通讯而驰名于世。它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工作人员总共才11人。尽管鲜为人知,但北海道东部太平洋一侧却也是日本列岛屈指可数的震群区。据过去的资料统计,地震的年平均发生次数大约超过3000。这一频度仅次于关东和东海地区。该中心主任冈田广教授说:“就地震而  相似文献   

11.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科学实验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2):2993-3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11700)首次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及西南次海盆开展长排列大震源多道地震、海底地震仪(OBS)折射/反射地震等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动力模拟等的综合研究,形成如下重要认识:南海海盆新生代发生了早、晚两期海底扩张.早期扩张发生于33.5~25 Ma...  相似文献   

12.
当前,苏联高等院校只有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和第比利斯大学设有地球物理教研室,据报道,每年培养地球物理专业学生近100人。近年来,位于地震活动区的各加盟共和国的大学都相继增设了地震地质、工程抗震等新专业。大学的学制5年,一般在校学习4年,最后一年为实习课。按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某个题目的研究并完成一篇科学  相似文献   

13.
日本财团法人东丽科学振兴会(会长藤吉次英),最近颁发了第12次东丽科学技术奖。在地球电磁学方面取得很大功绩、并在国际上受到很高评价的力武常次教授荣获金质奖章和奖金300万日元。力武常次1921年生于东京。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学专业。后来,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助教、副教授,并代理过所长。曾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回日本后任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教授、东海地区判定会六成员之一、地震预报联络会第五期委员。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4.
东京大学理学部的金泽敏彦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开发研制出9000米级的超深海海底地震仪。迄今为止,海底地震仪的水深限度为6000米,很难对日本近海被称之为地震巢的海沟进行观测。据说用这种新研制的海底地震仪可观测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底的90%。金泽希望新地震仪能成为捕捉地震发生机制的有力武器,并计划从1990年夏天开始将其用于实际观测。超深海海底地震仪是通过将高精度的电磁式地震仪装入直径为24厘米的耐压玻璃球内并与记录仪和电源等一起沉入海底来进行观测的。观测后,再通过超声波信号使之与重物分开并浮起,进而回收。目前的试验已证实该地  相似文献   

15.
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揭示的青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6~ 1 1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法国 Joseph大学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所合作 ,在青海共和至玉树公路沿线 ,布置了40台 Minititan三分量地震仪和 1 3台 CEIS单分量地震仪 ,进行天然地震观测 .研究区位于班公—怒江断裂以北、柴达木以东、中祁连断裂以南和龙门山断裂以西的区域 .沿线穿过南祁连、东昆仑、巴颜喀拉、金沙江等 ,横穿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大部分区域(图 1 ) .此剖面是第一次穿越青藏高原东部的地震探测剖面 ,它有利于与中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便于探讨在印度大陆向北俯冲的过程中 ,对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特征的影响 ,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教研室于1986年8月23日至25日举行了1986年地球物理科学讨论会,以纪念地球物理专业成立30周年。23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出席者200余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第一任地球物理教研室主任傅承义教授,因病未能出席大会。曾对本专业的创立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一套三分向检流计记录地震仪。仪器系统是按世界标准地震仪台网(WWSSN)长周期地震仪特性设计,并在北京、牡丹江、乌鲁木齐、佘山、泰安等地震台运转了一定时期,获得了许多过去的仪器记录不到的宝贵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地震学方法在地球物理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便携式节点地震仪凭借着其灵活性、低价格、高效率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球物理探测领域.本文基于已有的便携式节点地震仪应用实例,对数据采集流程和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还阐述了其在主动源与被动源数据采集中相比于传统采集的差异和优点.相比较宽频带流动台阵,便携式节点地震仪观测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短周期密集台阵方式.近年来,便携式节点地震仪的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在利用被动源地震开展深部结构探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SPAC、HVSR、背景噪声成像及接收函数四种方法在节点地震仪的应用中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几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最后探讨便携式节点仪器相比宽频带仪器的优缺点,为未来发展灵活地震采集技术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震》1979年3月第二辑32卷1号刊载神户大学自然科学部地球科学教研室寺岛敦、横田崇的题为《以活动断层的历史地震图作为地震预测的基础资料》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是目前开展深浅部地球物理探测的一种低成本、高环保、高效率的地震学手段,目前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对短周期地震仪的观测资料有一个全面认识,本文选择接近野外噪声的观测环境,对短周期和宽频带地震记录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时频分析和对比.结果 表明:短周期地震仪虽存在仪器频带宽度的限制,但对于观测到的天然地震和背景噪声,在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条件下,其观测与宽频带地震仪有较好一致性.本文将两种仪器记录的远震波形进行了接收函数计算与分析对比,结果也表现出较好一致性.本文结果表明传统地震学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在合适的频带范围内也可应用于短周期密集台阵资料.该研究对于密集短周期台阵数据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