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建刚 《地下水》2014,(4):46-46
以乌苏市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来阐述乌苏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土壤盐渍化情况。对乌苏市维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治理土壤盐渍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2)
随着乌苏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增加了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得乌苏市农灌用水紧缺,特别是季节性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为提高本项目区供水保证率,本次利用乌苏市平原区已有的水井和地质勘察资料及卫片等前人工作成果,综合研究乌苏市地下水形成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分析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得到项目区含水层富水性分布。结果表明:含水层为单一结构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极强,含水层逐步形成多层结构含水层即上部潜水含水层、下部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若盲目开采势必造成地下水资源匮乏、水源污染和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分析乌苏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地下水超采、水质、河道淤积等问题,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以达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辛琳 《地下水》2014,(1):74-76
水资源供需矛盾一直是制约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乌苏市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以及用、需水量的分析,明确乌苏市水资源供需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2)
乌苏市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南部,区域内地下水按其形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可分为潜水、浅层—中深层承压水两类,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标准,对乌苏市平原区地下水从生活饮用、农田灌溉面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南部山前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到冲积平原区,潜水的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为HCO_3·SO_4~--Ca·Na型水,矿化度小于0.5 g/L;东部地区1~3g/L。南部山前洪积扇溢出带沿奎屯河和古尔图河床向北延,与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相连的地区,地下水类型为SO_4·Cl~--Na·Ca型水,地下水矿化度1~26 g/L。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4)
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发展进步,利用模拟计算软件,可以完成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中复杂、不规则、模糊的计算问题。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计算需求情况构建合理的模型,对地下水资源概况进行评价。结合乌苏市地下水数值分析计算实例,对数值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庞春花  李建成 《地下水》2011,33(2):41-42
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等具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的类型.通过对新疆乌苏市地下水的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乌苏市地下水动态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7,(2)
新疆乌苏市在发展经济同时,对生态环境缺乏认识,挤占生态用水,同时由于流域缺水和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以该市布设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长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区内地下水位、水质、水温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位埋深较深的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一般为水文型动态;水位埋深较浅的地区,潜水动态主要为气象型动态。所有地下水动态都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呈现人工型动态。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3)
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度,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保障难度较大。分析乌苏市水资源变化特点,结合区域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建站近60年径流数据,对区域地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乌苏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应措施和建议,为高效利用地表水资源,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72-7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地下水供水量较1970年代增加了2.15倍。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甘肃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分析,认为地下水资源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提高监测现代化水平,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是允许开采量发展的必然,与允许开采量不同,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突出了环境因素,同时强调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和可持续利用性。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是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文在综合调研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内涵与特点,分别从地下水更新能力、环境需水、动态性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的前沿问题及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降落漏斗是抽水井开采地下水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或是地质灾害.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生、发展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出发,按照形成时间、开采井数量、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分类,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地下水降落漏斗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郑艳军 《地下水》2010,32(1):71-72
邯郸市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连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通过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分析,结合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变化情况,对地下水的发展变化特征以及由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提出政府宏观调控、实行量水发展,压缩农业用水、推进节水农业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等五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3)
陕西省作为内陆水资源紧缺省份,地下水资源在全省供水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由于地下水长期大量开采,开发方式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以及监督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区域性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针对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强地下水监测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管理和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建设好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地区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玺  陈德华  王昭 《地球学报》2007,28(3):309-314
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沛,宜于发展农业.由于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具有水量稳定、就地开采、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北方发展农业的重要水源.文中对各主要平原和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做了分析,为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农业开采地下水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采、严重超采、基本平衡和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3)
拜城盆地是新疆重要的煤炭、油气和农产品基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地下水开采量日益增大,本文结合库车-拜城盆地能源基地地下水调查项目,采集拜城盆地范围内196组地下水样品,应用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法对拜城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拜城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仅有南、北部山前,木扎提河下游南北两岸等部分地段地下水质量属极差-较差,人类活动未造成地下水污染。在今后发展中,应以保护地下水资源为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绿色农业和节水经济,开展地下水日常监测工作,防止地下水污染,为保护拜城盆地地下水资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校玮 《地下水》2014,(3):47-48
随着廊坊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严重依赖,尤其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廊坊市地下水开采量占全市供水的80%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生命线的作用。对廊坊市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及地下水埋深变化进行分析,对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廊坊市地下水资源规划、管理和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超采漏斗是山东省平原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多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简要分析了山东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发展过程、发展演变特征及发展原因,旨在为山东省地下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及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本文是研究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在自然条件关叠加人为因素影响的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水水化学场演化与发展的综合性环境地学课题的成果。主要研究地下水民带气与外部环境要素间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演化规律;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量开采区的地下水系统循环系统及其演变规律和地下水环境演化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珲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珲春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资源量、珲春市河谷盆地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和珲春市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计算。对珲春地区地下水水资源量和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今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