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储层构造模型的好坏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储量计算、产能预测、加密井的设计和油田的开发计划,另一方面影响了储层建模的效率。只有最大限度地整合地质知识,才有可能减少构造模型的不确定性。在探讨了储层构造建模步骤的基础上,以元城油田庆64井区的构造建模为实例,介绍了其建立的方法,并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析了其不确定性。该方法可以为同类油藏的储层构造建模提供借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水平井地质导向随钻跟踪中,通常利用临井的测井资料建立地质导向前导模型指导随钻.该模型在水平井着陆阶段能相对准确地预测目的层的深度,但在水平段随钻跟踪时,要保证钻头始终控制在目的层内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仅靠临井的井资料插值预测储层物性,误差就比较大.为此,针对地质导向前导模型储层横向非均质预测的缺陷,把基于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引入到地质导向模型修正中,预测目的层横向非均质性,指导水平井水平段随钻跟踪服务,以控制井轨迹始终在储层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提高储层钻遇率.此方法经过实钻水平井的验证,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储层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储层沉积微相分布对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油田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具有很强的地质适用性,合理选择随机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精度.以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6-10水下扇油藏为例,由于水下扇沉积储层微相具有几何构型及空间分布复杂的特点,选择序贯指示建模可以对不同微相采用不同变差函数来表征其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从而再现储层微相复杂的空间分布.通过定义沟道吻合程度参数Mat对模拟实现进行检验,抽稀井沟道吻合程度参数Mat平均值达到84.7%,表明建模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序贯指示建模适合于建立水下扇储层沉积微相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河流相砂岩油田单砂体厚度薄,井间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油气水间互,平面上连通性差等特点,渤海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发展完善了定量描述砂体展布的储层描述技术.该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海上探井井距大,井控程度低,取心资料较少等情况下的储层横向展布问题,并基于已钻井资料,总结出如何在探井之间寻找潜力砂体的经验.随着渤海越来越多的河流相油田投入开发,储层描述技术的可靠性也得到证实.大量实例证明,该技术是渤海油田新近系河流相砂岩储层预测与描述的有效技术手段,其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河流相岩性油气藏评价.  相似文献   

5.
90°相位转换技术是通过地震相位旋转90°,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岩层对应,从而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该技术具有运算速度快、完全尊重原始地震资料,无需井资料和模型的约束等特点,尤其适合海上少井或无井条件下的储层研究。90°相位转换技术在渤海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田的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储层的研究精度,尤其是薄层的可解释性。在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江陵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岩性岩相变化大,储层厚度薄,岩性圈闭的识别难度大。此次针对凹陷南斜坡金家场三维区,以古地貌与成藏分析为基础,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以薄互层砂体预测为核心,以地震地质复合微相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地质复合相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开展了南斜坡地区的砂岩展布规律预测,为江陵凹陷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张店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储层三维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上碳酸盐岩油田开发难点及面临的挑战,以XX油田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的ODP实施为例,提出了深层生屑云岩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古地貌及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综合研究,建立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窄薄储层的配套研究技术,并在该技术的指导下成功完成对XX深层碳酸盐岩油田的储层预测。实践证明该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对于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砂砾岩体多位于陡坡带,具有纵向厚度大,粒径粗,泥岩不发育,岩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强等特点。储层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在海上油田探井较少、各项资料缺少、可类比油田较少的情况下,更增加了精细研究该类储层的难度。以渤海CFD油田的岩心、壁心、薄片、粒度、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矿与测井结合的研究,提出一套岩性判别模式,从而精确识别出储层段岩性。通过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物性等微观特征描述,分析了沉积微相、岩性与物性的关系,指出本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是岩性,从而确定了井点的优势储层。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井震结合,提取地震属性,在相控模式的指导下,预测出平面储层分布。这种由点到面的研究思路,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合理编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地质基础。同时,为相似地质条件和资料基础的巨厚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储层与非储层(围岩)波阻抗差异不明显时,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较好地识别储层,而测井曲线重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的精度,减少多解性。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H油田延长组勘探开发实践,利用伽马曲线重构声波反演技术对有利区域进行了预测,有效地提高了反演剖面的分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岩性解释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通过对HH油田D井区实际例子进行波阻抗反演和储层预测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曲线重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勘探投入大、采油平台使用寿命短、生产操作费用高和水驱采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从海上油田LD10—1开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实验,开展了早期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聚合物驱不仅大大缩短油田开发时间、节省操作费用,而且最终采收率也比中后期实施时高。在化学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凝胶+聚合物”段塞组合驱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纯聚合物驱。A23井单井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于2006年3月23日开始,矿场监测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大幅度提高,吸液剖面明显改善,部分油井已陆续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PH油气田A油藏埋深较大,储层薄,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无法有效区分储层。为了能精细的描述储层,指导开发井的布井方向和井型设计,针对PH油气田A油藏的储层特点,利用Jason软件的InverMod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InverMod反演(测井属性反演)是一种在地质框架模型控制下,用地震资料作约束,以测井资料为主体的储层反演技术。该技术在PH油气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反演结果表明A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成块状分布。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生产井的钻探情况吻合较好,对井位优化、油藏挖潜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油技术适用于非均质的中质和较重质油藏,与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比较起来相对简单,更符合海上油田安全环保要求。根据渤海锦州9-3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性能,结合海上平台特点,研制出具有高效增黏、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高抗盐聚合物3640D。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见到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正在进行中的井组聚合物驱试验也已初步显示出增产效果,表明聚合物3640D作为锦州9-3油田的驱油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海上类似油田的聚合物驱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geostatistics method requires well constraints (e.g. seismic data with high quality) to predict inter-well reservoir quality that is conformed to geological laws. Nevertheless, the resolution of seismic data in multiple basins or reservoirs is not high enough to recogni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and bod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reservoir modeling with the constrains of sedimentary process model an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e employed stratigraphic forward modeling, a process-based method, to constrain the reservoir modeling in one oil-bearing interval of the third member of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J-Oilfield of Liaoxi Sag, Bohai Bay Basin.We divide reservoir modeling into two orders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strains. In the first order, we use the simulated shale model from stratigraphic forward model that is corrected by wells data as a 3D trend volume to constrain the reservoir sand-shale modeling. In the second order,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the sandy part of the model are further recognized and simulated within the constrain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aps. Consequently, the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are modeled under the control of precis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odel. The high-resolution reservoir model shows that the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is generally above 20%, 10md and 50%, respectively,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omparing to other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ary channel has bette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ore oil accumulation in the fan-delta front and therefore is the most favorable zones for petroleum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area.  相似文献   

15.
JZ油田东区是JZ油田的卫星区块,具有典型复杂断块的特征。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量风险大及海上开发成本高等特点,运用勘探思维,深入研究油源、疏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明确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并确定了油田滚动开发的思路。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地震、电测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研究区开展了多轮次的精细地质油藏一体化研究,使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开展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对刻画储层连通程度、剩余油的分布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北部湾A油田A1/A5断块为例,首先对复合砂体内单砂体的识别来建立流动单元研究的精细地质格架,然后结合断层封闭性、隔夹层分布、砂体接触关系所形成的渗流屏障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参数优选,确定孔隙度、泥质含量、渗流系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参数,并通过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将流动单元分为3类。在单井、剖面、平面流动单元展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Ⅰ类流动单元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所钻油井累计产量比较高,但分布范围局限,成土豆状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分;Ⅱ类分布范围最广,储渗能力较好,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剩余油分布较多,通过调整挖潜可以开发其生产潜力;Ⅲ类大多成条带状分布,主要位于水下溢岸砂沉积部位,储渗能力最差,产量很低,其开发潜力也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3DMove裂缝预测技术在埕北30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 《海岸工程》2007,26(3):55-60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性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由于裂缝性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致密低渗透性,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很多,因此裂缝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的难度非常大,给裂缝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应用3DMove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古生界潜山顶和太古界顶两套地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并从应力场的角度对裂缝的开启性作出分析。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潜山,通过与已钻井资料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井的裂缝发育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储层环境,对油套管的强度、密封性等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油套管对油气钻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海域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油田分布情况、油气藏特点;并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海况参数与油套管技术参数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储层地质特点和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各海域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推荐体系;采用Django+MySQL为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形成一套基于Web前端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通过渤海海域埕北油田M1井应用案例测试,获得合适的油套管推荐方案,验证了该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的实用性。海上油田油套管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高效、科学的管理油套管的应用信息,有利于未来海上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