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遥远的彗星和流浪的行星弗里曼.J.戴森文李萌摘译一戴维·朱维特和简·鲁发现冥王星外太阳系天体是1993年引人瞩目的一则天文消息。我们称它们为“天体”是因为天文学家对它们究竟应属于行星、小行星还是管星尚有争议。这两个天体——1992QBI和1993...  相似文献   

2.
“行星”的英文名称planet来源于古希腊语“Planetes”,意思是“游荡者”。卢卡斯(philip Lucas)和罗奇(Patrick Roche)在猎户星云四边形星团中发现了13个“自由漂浮的行星”,日本天文学家也曾发现了两颗这样的行星。这些巨大行星的质量估计在木星的5至13倍之间(见本刊2000年第4期第35页)。与此同时,以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罗博洛(Rafael Rebolo)为首  相似文献   

3.
你的行星观测列表上还有哪个天体没有打上勾?太阳系中除了地球,还有七颗行星。在地球上看,它们大部分都很明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见过它们中的几颗。有个别行星观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有计划地寻找,是很难偶遇的。图1总结了太阳系行星的亮度范围,其中金星、火星、木星和土動亮不钱低,全年大部分时麵能轻易姻它们。  相似文献   

4.
璀璨的夜空中,月球和几颗太阳系内体积比较大的行星,都是我们可以使用高倍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它们视圆面和一些细节的天体,所以,行星摄影所需要的望远镜,一是焦距要长,二是口径要大。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典型的行星系。它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一些矮行星(包括类冥天体):还有大量的、难以计数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它们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太阳系内,恒星太阳位于中心,是最主要的天体。在它的周围有八颗大行星、许多矮行星和小行星,还有许多彗星和流星体。其中六颗大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这些天体在太阳系内有规律地运动着,构成了丰富多姿的太阳系家族。也正是这些天体的有规律运动,形成了太阳系内天体的各种天文现象,如日食(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月食(月全食和月偏食),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家们有时偶而遇见一个运动的光点,在望远镜里发观一颗行星,可是勒威耶先生发现这个新的天体却没有朝天一瞥,他是在笔尖上看见这颗行星的。只靠计算的力量,他就确定了我们所知的这个行星系统边界外的一个天体的位置与大小。——阿拉果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本科普圈的“太空奥德赛”,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开启了一场浪漫的系外行星探险,你将跟随作者的脚步遨游在无际的太空中,造访-颗游荡在银河系的流浪行星,探索一个海浪延伸到目光尽头的水之世界,还有围绕脉冲星公转的行星、钻石构成的星球、乃至更多各有特色的“异世界”。  相似文献   

9.
行星应该环绕恒星运转,这是天文学上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从天体演化的角度看,现在也一般认为是先形成中央的恒星,然后星周盘的物质再凝聚成行星,因此这条常识也是很自然的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依无靠、没有主恒星的流浪行星乍看之下就显得很古怪了。  相似文献   

10.
“哈勃”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行星状星云是银河系中一种数量较多、外形美丽的气体星云。18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了这类天体,并把它们命名为行星状星云。后来,随着大望远镜的相继问世,人们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许多行星状星云,并且通过观测和研...  相似文献   

11.
马骏 《天文爱好者》2012,(10):44-47
星系是宇宙中最重要,最壮观的天体。每一个星系都包含着百万亿甚至万万亿颗恒星,它们靠引力束缚在一起,不能再空间自由运动。  相似文献   

12.
名称解释 “玩转星空”的“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为:我们已知的各种天体都在自转,例如地球、太阳、月球和行星、恒星、星系,包括小行星。自转的同时,绝大多数天体还围绕它所属的天体系统中心运转,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又带着她的一家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这些“转”都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原理:太阳系中有各种各样的天体,九大行星是其中的佼佼者。除地球外的八大行星根据其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内外不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内行星轨道靠近太阳,因此总在太阳附近出现,只有傍晚和凌晨才能见到,分别称为“昏星”和“晨星”。外行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外,可与太阳分处地球的两边,这种现象称为“冲”。在每年的冲日前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观测到外行星。这些不同决定了内行星和外形星的观测是有差别的。当天空中同时出现几颗行星时,它们总是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称为“黄道”。这是因为可见的  相似文献   

14.
探宝梅西叶     
引子 天文爱好者在认完星座,看完行星之后,总是自然而然地将目标转向那些隐藏在夜空中的星云、星团和星系。这些天体往往习惯性地被称为“深空天体”,在爱好者眼中,这些天体神秘而又绚烂,是进行观测及摄影的极佳对象;而在专业天文学家眼中,这些天体往往蕴含了大量基本物理过程,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窗口。也因此,这些天体很早就是各类天文人的关注目标,而为了使对这些天体的研究更为方便,天文学家编撰了许多记录它们的星表。  相似文献   

15.
卫星围绕行星转,行星围绕恒星转,这是传统的天文认识。1995年,科学家发现了围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总共发现了120颗太阳系外行星。现在天文学家又发现行星也可以围绕大小和行星相当的天体转动,从而有可能改写传统的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6.
在 1 999年 1 0月中旬美国天文学会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 ,两位天文学家不约而同地宣称 ,他们的小组各自独立地发现了我们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这颗天体比木星大 ,是太阳在空间运行时俘获的。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距离我们约 0 5光年 ,位于奥尔特云内。有“彗星储库”之称的寒冷的奥尔特云内分布着数十亿计的原始彗星。这一太阳系外围的均匀原云的外边界距离太阳超过 1光年。天文学家认为 ,受所经过的恒星、银盘及奥尔特云中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 ,一些彗星时不时地被逐出奥尔特云朝向太阳运动并以百万年计的周期绕太阳运行。当路易斯安那大学的…  相似文献   

17.
迷你太阳系     
卫星环绕行星,行星环绕恒星,而现在天又学家发现行星也可以环绕像行星那样小的天体运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现一颗质量格外小的褐矮星周围有一个构成行星的尘埃盘。这颗褐矮星称为OTS44,仅有木星质量的15倍。以前发现的有行星盘环绕的褐矮星都比木星质量大25~30倍。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太阳系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以及各种小天体组成。不过,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却是双星系统。如果它们有行星,那么,从那些行星上看来,天上将会有两个“太阳”。甚至还有的是三合星、四合星、五合星,乃至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观测表明,太阳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恒星处在双星或多星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19.
人们说起宇宙,头脑中往往就会浮现出浩瀚无际的太空;讲到天体,则总是想到庞大无比的星球。的确,一般说来,“天文数字”都是令人头晕目眩的大数,可是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就有着一种“迷你型行星”——小行星。 19世纪的“见面礼” 早在17世纪时,开普勒就觉得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空隙似乎太大,它们中间应当还有天体存在,否则宇宙就会显得“不和谐”。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更坚  相似文献   

20.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环绕其它恒星转动的行星系统?是否还有存在生命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世界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不拟介绍地外文明探索(SETI)的问题,而谈谈近年来搜寻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的进展情况。恒星和行星是两类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的天体。恒星的质量一般为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四到一百多倍,太阳属于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