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可实现反射点的正确空间归位和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减小菲涅尔带的影响范围,大大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论述了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原理和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结果显示,小断点显示较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更为清晰,提高了煤田三维地震探测细微构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这里借助简单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的地震记录,采用分步傅立叶方法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给出了几种误差速度模型给偏移成像带来的影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目前是解决地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速度模型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成像结果的可信度。局部速度误差影响成像质量,而区域速度误差不仅影响成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成像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应用偏移成果时,一定要根据速度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谨慎解释。  相似文献   

3.
与时间域偏移方法比较,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能够适应剧烈横向速度变化、陡倾角反射的地震资料。本文通过研究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原理,首先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然后在初始速度模型中加入了目标地质体--盐丘作为层位,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优化,在层位的约束下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对优化前后的两个速度模型求取旅行时差更新初始速度模型;最后利用更新后的初始速度模型进行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成像。叠前时间偏移和模型约束下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显示,后者成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两种偏移方法,并通过对Marmousi数据模型和实际数据资料处理,对比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与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和常规叠加剖面的应用效果。实际结果表明: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质体,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更高,适合于城市活动断层的高精度探测。  相似文献   

5.
影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的主要因素除了要求勘探区覆盖次数均匀、单炮记录信噪比高外,还必须建立准确的偏移速度场及选择合适的偏移孔径,其中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原则取决于偏移后共反射点道集同相轴是否呈水平形态,而偏移孔径的选择依据则是目的层倾角的大小。在地层倾角变化剧烈的吉新煤矿区,深度域层速度场采用三次速度迭代求得,并确定偏移孔径为600m×600m。应用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比叠后时间偏移处理在复杂构造区成像准确、断点空间位置清晰,且在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复杂构造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康  张慧燕 《地学前缘》1998,5(2):247-25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能对复杂构造准确成像,可以减小钻井风险。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的并行高效率为短周期完成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奠定了基础。笔者简要介绍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技术要点及其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可有效地进行复杂构造成像,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应用不同的处理技术。针对陆架坡折带崎岖海底造成的地震成像差、构造畸变等问题,选择使用了如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通过海平面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得到精确的海底成像;通过约束速度反演、加入断层控制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采用百分比扫描速度分析对速度模型进行迭代修改,进而快速得到较为收敛的速度体;在此基础上再采用Kirchhoff积分法进行偏移。在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应用上述技术,基本消除了崎岖海底对下伏地层的影响,改善了断层和地层成像,并落实了该地区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成像技术在解决复杂构造、油藏描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像精度。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兼具Kirchhoff积分偏移的灵活性以及波动方程偏移的精确性,不仅计算速度快,并且运算精度高。在地面地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其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成像。针对井间理论模型试算,同井间地震波动方程逆时偏成像方法相比,井间地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精确,计算效率高。将该方法应用在某海上油田井间地震资料成像中,这里所研究的井间地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的成像结果,比海上三维地震剖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解决了海上三维地震分辨率不足的难题,可为油气田目的层微小构造识别提供有利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杨小龙 《江苏地质》2021,45(4):420-424
四川桂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属页岩气低密度三维地震,针对炮道密度低、覆盖次数低、二叠和三叠纪灰岩激发占比较大等特点,采用层析静校正、弱信号保护等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研究区低信噪比问题;利用叠前数据五维数据重构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受大型障碍物影响而导致的面元及偏移距分配不均等问题,提高了信噪比,为叠前深度成像处理奠定了基础。针对灰岩低噪比和高陡构造的准确成像问题,采用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结合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保证了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梁飞刚  闫玉茹  张刚  等 《江苏地质》2022,46(4):405-410
四川桂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属页岩气低密度三维地震,针对炮道密度低、覆盖次数低、二叠和三叠纪灰岩激发占比较大等特点,采用层析静校正、弱信号保护等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研究区低信噪比问题;利用叠前数据五维数据重构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受大型障碍物影响而导致的面元及偏移距分配不均等问题,提高了信噪比,为叠前深度成像处理奠定了基础。针对灰岩低噪比和高陡构造的准确成像问题,采用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结合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保证了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中对国内外各种深度域偏移成像方法和特点的调研成果.对各类深度域成像的算法和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不同深度域成像算法选取原则主要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横向速度变化情况。结合克希霍夫叠前三维深度域偏移模块说明深度域偏移原理和工作流程,并以实例说明叠前深度域成像能够解决因第四系地层厚度剧烈变化造成的下覆煤层赋存形态被扭曲、深度误差大、断层平面位置不准确等问题。该实例中,叠前深度域成像划分的煤层深度比时间域偏移剖面解释结果向下移动40多m,钻探结果证实其解释的煤层深度和断层位置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滨里海盆地在二叠系发育巨厚盐丘,由于高速盐岩厚度的剧烈变化导致盐下地震资料成像困难、构造形态畸变等.如何消除盐丘速度的影响,恢复盐下的真实构造形态是该区油气勘探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通过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攻关研究,在解决静校正、盐下振幅恢复等叠前保真的基础上,采用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对高陡构造准确成像,通过对盐体及盐下构造的精细刻画和层速度反演建立层位—速度模型,最后利用叠前深度逆时偏移的方法对盐下构造进行准确成像和构造恢复,形成了一套针对盐下构造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并在滨里海含盐盆地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叠前深度偏移是油气勘探领域解决复杂地震构造成像问题的主要手段.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射线参数估计的快速2D 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对入射波的射线参数进行先验约束,辅以设定振幅阈值,仅对主要反射事件进行偏移等,显著减小了射线追踪计算,较传统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显著提高了偏移成像效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正确对复杂构造进行快速成像.这里介绍的快速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用于野外现场质量监控与精确偏移成像前的速度分析与建模.  相似文献   

14.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径的试验与选择和偏移成像4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完成了QMQ地区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叠前深度成像改善了QMQ地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提高了奥陶系潜山及其内幕的成像精度,为后续的深度域地质解释和构造成图提供了可靠的偏移数据,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勘探所面临的底板奥灰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比时间偏移难度大,且需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西部地区,构造复杂,地下介质横向变速剧烈,在有效地解决静校正与恶劣激发—接收条件的难题之后才能开展该项技术。中国东部,传统的时间域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下伏中—古生界(包括古潜山海相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成像问题,对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是有效手段。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野外施工因素;时间域预处理的质量;深度—速度模型精度。归纳了为建立高精度速度—深度模型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给出了中国东部老开发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地震勘探复杂构造和深层构造的精确成像,由于叠后时间偏移方法自身的局限性而不能解决。叠前偏移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资料成像的发展趋势,是解决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的关键技术。结合鄂尔多斯西缘工区地震资料,给出了复杂构造成像的方法、实现过程与成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于复杂构造的描述相对于叠后偏移技术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一系列各方向的径向线上,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的独立的二维叠前测线,于是可采用二维叠前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该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时,深度偏移剖面对横向分辨率有所提高,对陡地层和小断层的成像效果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荣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47-48,69
在共炮点道集上,采用Kirchhoff积分法,提取所有深度点上延拓波场的成像值,并对所有的炮集记录按地面点相重合的叠加原则进行叠加,形成共反射点道集叠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数据的动校正切除、建立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地震数据的镶边等步骤。根据煤田地震勘探资料的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到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构造复杂地区煤层的成像效果,提高煤田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9.
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研究,已成为近年国内外众多油气勘探科研单位的研究焦点,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借助于软硬件及其匹配的进步,以求解决计算量庞大的障碍。作者在本文中从油田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并行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与处理流程,运用32节 点集群式并行机,完成了XJWZ地区150km的二维和WJT地区126km^2的三维地震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其成像的效果,在信噪比、分辨率、深层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计算量大,要求有精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一直未走向工业化生产阶段.本文是在具备大型计算机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求取精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维层速度相干反演和三维深度-层速度模型的优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