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预报的一些物理因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笃正 《气象》1975,1(3):10-12
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工农业实际需要的推动下,我国的长期天气预报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结前段经验,可以说,方法的研究较多,而长期天气过程和它的物理原因的研究比较少。要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这方面的研究是不可少的。 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因子,也就是可以用于长期天气预报的物理因子很多。首先,长期天气过程的改变和维持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大气的能源发生变化,大气运动状态也就有相应的变化。所以应该研究能源的变化和能源与长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气候形成及长期天气过程与短期天气过程的不同,在于前者具有非绝热性。在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非绝热场中,海洋加热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气象学者从研究海洋加热场入手,探讨形成长期异常天气条件的物理成因。J.S.舍维尔(Sawyer)指出,当异常热源的强度达到1千卡/厘米~2·月时,就能够使大气环流产生异常变化。另外,A.C.莫宁(),尼科拉也夫等人在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时,论证了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强度及其变  相似文献   

3.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过程,评述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思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外场观测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研究,云和降水物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数值云模式和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研究、云的微物理结构、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催化条件预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云和降水物理中的有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天气预报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天气过程是长期天气预报的对象。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长期天气过程的基本物理性质,亦即首先应该回答下列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长期天气过程,它的时空尺度如何?它与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原则性区别?构成长期天气过程的主导系统是什么?研究长期天气过程碰到哪些主要困难,其解决途径如何?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认识水平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长期天气过程的时间尺度大气这部热机,其运动状态在时间上是多频的:从几秒钟到一分钟量级的微尺度湍流,几分钟量级的声重力振荡,几分钟到一小时量级的对流活动以及几天量级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甚至还有时间尺度长到以月、季、年和世纪性为特征的长周期振动。不同频率运动状态的物理本质是不同的,控制各类运动状态的主要物理因子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讨论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性质和控制它们发展的物理因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多长时间尺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苏炳凯 《气象》1980,6(4):5-7
三、北半球副高带及其主要单体强度的长期振荡 在长期天气过程中,除了季节变化之外,我们尤其注意一类时间尺度更长的过程,因为它与大气环流构年际变动和长期振荡有密切的关系。副高带的长期振荡将直接影响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柯甫 《气象》1976,2(5):29-31
锋和切变线是引起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正确地分析和掌握这些系统的活动规律,对于做好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一、锋的定义及其分类 人们从长期的天气变化中发现,在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空气的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是不相同的。而物理属性相同的空气,它的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可达几公里到  相似文献   

8.
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大气可预报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有的是从数值预报模式初值场误差探讨,即讨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增长使得预报与实况差异太大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两周,它称为大气可预报的时间。这是短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大多是从天气变化稳定性进行探讨。短期天气过程与长期天气过程的关系以及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一直是近十余年来气象学者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长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地温在春季降水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锋 《黑龙江气象》1997,(2):18-18,21
将地温作为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一个物理因子,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地温对未来降水的影响,发现前期整层地温或深层地温与春季降水之间有很好的关系,所建立的预报方程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2):24-25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气候研究室长期天气预报组1976年3月在“从宇宙-地球物理因素研究天气气候和长期天气预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内容要点有:一、宇宙-地球物理因素在天气气候上的反映1.地极移动振幅的6—7年周期在气候上有明显的反映。如近年来发现贵州地区极移振幅高值年的降水量以正常或多雨为主,云南水旱有7年周期,豫东平原旱情有7年周期,华北降水也有7年周期,汉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用天气-统计学方法制作中长期亚洲范围内大气环流型预报的一种客观方案。本方案是以统计学方法划分自然天气季节和对每个自然天气季节内的候平均环流型进行分类为基础的,着重点在于强调以认识大气中的物理过程为基础来选择预报因子。本文的结果指出,用经验方法制作长期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雷电研究的回顾和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雷电定位技术的研发、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和时空分布、闪电活动与强对流天气过程、雷电预警预报研究、雷电物理过程研究和雷暴起电放电数值模式研究6个方面综述了雷电研究的一些结果和近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雷电多方面的研究, 对雷电放电特征有了较系统地了解, 特别是对北京地区的雷电时空分布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 在雷电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雷电物理过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由于雷电发生的时空随机性和瞬时性, 对闪电放电物理过程的观测试验和理论研究十分困难, 目前对我国闪电活动规律的认识也仍然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对雷暴内动力、微物理和起电放电过程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开展深入和长期的基础研究, 加深对雷电发生发展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这将为雷电预警预报以及雷电监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而在雷电激发和传输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地闪连接过程和不同频段雷电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等雷电成灾机理研究, 将为雷电防护技术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云是地面气象观测由一项很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它既是天气过程中的产物,又是反映未来天气好坏的前兆信号,它的各种表现都反映了大气的物理过程。如:通过云可以观察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便能判断大气的稳定与否,不同高度气流的强弱。看云对分析未来天气变化有很大帮助。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陈述了若干长期天气过程的特征及表征长期天气过程并用之于长期天气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华北冷涡降雹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71—86年期间57次华北冷涡影响下的冰雹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出华北冷涡影响下产生大范围冰雹天气的环流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重点研究了雹云雷达回波产生的源地、移动路径、演变规律及形态特征。这些结果对预报华北冷涡型冰雹过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思路 要认识长期天气过程,需首先从天气学角度去弄清楚一些长期变化的基本事实及其物理意义。挖掘验证农谚就县站而言,具有广阔天地。如“春风对秋雨”,“大风百日雨”,“春寒夏雨多”,“秋暖春雨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1982年7月川东北地区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动力特征与暴雨天气的关系。得到大气边界层内风场,涡度、散度场及垂直运动场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加深了对四川盆地暴雨形成物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01.4.6"宁夏沙尘暴过程卫星图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胡文东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03,22(6):590-596
利用日本GMS-5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2001年4月6日发生于宁夏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机制、运动学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和地形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MS卫星图像上,这次过程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图像处理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信息。结合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这次沙尘暴天气是高空强西北气流和地面急行冷锋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在卫星云图上其热力与动力过程有明显的反映,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作用不同。三种不同的地形在这次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效应。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沙尘暴天气过程,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