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阜新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的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组合,是拉张条件下断陷盆地内的火山喷发产物,岩浆来源于地壳.喷发韵律发育,具多期次喷发特点,岩浆演化明显,由基性→中性→酸性演化.由于火山喷发中心的迁移及火山作用时间、方式等因素影响,在各盆地中火山喷发产物具有明显的差异.在阜新-义县盆地内火山喷发产物发育最为完全,它代表了义县组火山岩岩浆演化的全过程.以岩浆演化特征的差异,可划分三个Ⅱ级旋回.  相似文献   

2.
黄家厅 《福建地质》1995,14(1):22-26
酸性、中酸性岩区火山构造洼地中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广泛、强烈,因而在纵向上形成了一套巨厚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夹有火山喷沉积夹层的多旋回、多岩相组合的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系,从定位的性质与深度可分为两个基本相带:以火山喷发为主的岩相划为地表管近地表相带;以次火山-浅成侵入为主的岩相划为近地表和火山根部相带。  相似文献   

3.
宁强巩家河—蒲水沟地区出露的元古界碧口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的细碧—角斑岩建造,产于岛弧构造环境,火山活动以裂隙式喷溢为主,岩浆演化总体反映为一个大的正向旋回。金、银多金属矿化主要产在火山溢出间歇阶段的短暂喷发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夹层中或不同岩性的过渡转换部位。矿化受后期改造富集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4.
凌源-三十家子一带,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堆积面积较大,特别是早白垩世义县旋回时火山岩堆积厚度大于666m.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钾质偏高.岩浆由基性—中性—酸性演化,具多期次喷发特点.火山岩成分主要为中基性亚碱性火山熔岩及碎屑岩.义县组火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靠近大陆一侧的火山喷发,具有陆壳加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戴埠下火山岩系层序—岩相—成分演化之间关系研究表明,火山产物是从十个喷发中心经深部岩浆脉动式补充、快速分异、间歇式喷发所形成。第一和第二旋回之间具沉积间断,而且喷发中心迁移与新生岩浆补充相对应。在两个旋回内部,中性和酸性喷发产物都具宽的或较宽的成分范围和快速分异特点。中性溢流相之后,从中酸性火山屑碎流相至酸性溢流相或侵出相的喷发强度降低,是岩浆房萃取深度降低的结果。分离结晶和同化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主缝合带之一,其研究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和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该缝合带西段昂龙岗日地区沙木罗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火山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沙木罗组火山岩从底部至顶部共划分出3个火山喷发亚旋回,岩性为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3个亚旋回的火山岩均为钙碱性系列,LREE和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而相对亏损HREE和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一喷发亚旋回火山岩具典型的高镁安山岩特征,暗示是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从第一喷发亚旋回至第三喷发亚旋回构造环境由大洋岛弧过渡为大陆边缘弧,火山岩形成于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的背景,且洋壳初始俯冲的时间不晚于晚侏罗世末。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弱富集地幔,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上升,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幔源岩浆向上运移,底侵下地壳,引发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母岩浆,在岩浆源区或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且岩浆演化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沙木罗组火山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向北向羌塘地块之下俯冲关系密切,沙木罗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木嘎岗日岩群之上不能作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盘闭合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喷发可分为七大旋回21期。其中前5个旋回(16期)的喷发产物均以玄武质和粗面质熔岩类为主,后2个旋回(5期)主要为粗面质碎屑流及火山灰与碱性流纹质浮岩。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岩浆上升速度是稳定的,无挥发分出溶现象;但岩浆上升到地壳浅处时,则发生强烈的挥发分出溶现象,岩浆体积膨大,上升速度加快,并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火山喷发柱。按一定时距内火山连续喷发计算其喷发量,结果偏大;本文以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数量为准,根据火山岩中矿物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结果,求出火山喷出的总量,结果是切合实际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区新生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灾害。  相似文献   

8.
专题研究资料表明,米仓山区的中—深变质岩系──“后河组”属前晋宁期“双旋回”喷发的火山建造经深度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原岩类型包括钙碱性—碱钙性—碱性的基性──中性酸性岩类有规律组合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系列,属下元古界,建议更名为“后河群”。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的上库力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早白垩世伊列克得旋回火山岩为碱性到亚碱性过渡系列,岩浆来自于地幔并受地壳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早白垩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0.
阜新北部乌兰木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为贫稀土钾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中性→酸性演化特征.火山岩为处于拉张条件下断陷盆地内的火山喷发产物,岩浆来源于地壳.火山机体构造为破火山,具多口中心式喷发的特点.火山喷发韵律明显,喷发活动由强→弱.古火山活动恢复划分出5个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Volcanic rocks in Ertix,Xinjiang,occurring in the collision zone between the Siberia Plate and the Junggar Plate,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Eritix River Valley in northern Xinjiang.The volcanic rocks were dated at Late Paleozoic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pilite-keratophyre series and the basalt-andesite series.The spilite-keratophyre series volcanic rocks occur in the Altay orogenic belt at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the Siberia Plate.In addition to sodic volcanic rocks.There are also associated potassic-sodic volcanic rocks and potassic volcanic rocks.The potassic-sodic volcanic rocks occur at the bottom of the eruption cycle an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Pb and Zn deposits.The potassic volcanic rocks occur at the top of the eruption cycle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u and Cu mineralizations.The sodic volcanic rocks occur in the middle stage of eruption cycle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Cu(Zn) deposits.The basalt-andesite series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Junggar orogenic belt at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Junggar-Kazakstan Plate belong to the potassic sodic volcain rocks.The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ed along the Ulungur fault are relatively rich in sodium and poor in potassium and are predominated by Cu mineraliza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Au mineralization.Those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ed along the Ertix fault are relatively rich in K and poor in Na,with Au mineralization being dominant.  相似文献   

12.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建国  张鹏 《现代地质》1999,13(1):57-65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条件分析,前者形成于晚侏罗世的陆内挤压环境,造山带是有“山根”的增厚陆壳,而早白垩世钾玄岩系列岩石的出现表征着造山带已发生“去根”作用,北淮阳处于陆壳减薄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河南嵩县南部熊耳群古火山构造保存完整,喷发旋回清晰,火山岩相及爆发相主要岩石种类齐全。其主要喷发类型为裂隙式喷发,次为中心式喷发,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且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表明基底断裂一火山喷发带一区域断裂带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区内金及部分有色金属矿产与熊耳群古火山活动密切关联,古火山口爆发角砾岩产出地段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最佳地段,受古火山构造控制的古火山口及其周边的中性、酸性次火山岩脉(墙),是寻找钼、金、铅锌多金属矿产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王玉生  李文君 《铀矿地质》1995,11(3):140-146
中新生代时期,华南东部地壳经历了挤压-松驰拉张-局部裂解的演化过程。相应地发育3期火山活动,构成初火山族回、主火山旋回和破火山旋回。破火山使回出现双峰式岩套,标志着已进入胚胎型裂谷演化阶段。火山岩型铀矿具有破火山族回成矿、破火山旋回活动带控矿、二次迭加富集特性,可称其为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脉型铀矿。划分为体型、层型和脉型3种形态类型和相应的勘查模式。华南东部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脉型铀矿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在花岗岩基底上发育的破火山旋回构造-岩浆杂岩区,是今后寻找大型铀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5.
凤县老厂火山岩属奥陶系海相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矿区火山岩可分为两个主喷发旋回,下部基性喷发旋回和上部酸性喷发旋回,下部基性喷发旋回发育铁矿,上部酸性旋回中发育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矿;矿区铅锌矿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KT1主铅锌矿体赋存于火山颈(岩颈)中,KT2矿体(贫矿体)赋存于近火山口相酸性凝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1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发育在前寒武纪和加里东基底上,盖层主要由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组成。基底与盖层中的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有显著差异。火山构造单元划有火山喷发带、火山构造带、火山机体三级。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和火山盆地形成及剥蚀三个阶段。金矿产于大哈拉军山组。认为三级控矿构造与三级火山构造相对应,分别控制着金矿带、金矿田、金矿床(点)的展布和产出。  相似文献   

17.
火山海岸与环境反馈——以海岛火山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颖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1997,17(4):333-343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和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火山海岸发育受到构造内动力、波浪、潮流、风化作用等外动力以及生物作用的多重影响。火山岩岩性和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的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海岸的环境效应以造陆和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和大气质量等为特征。现代日本鹿儿岛火山碎屑喷发物掩埋道路和建筑物并促发泥石流灾害,改变着火山海岸作用过程。对比研究火山海岸及其环境效应,及时预报并进而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文明 《福建地质》2008,27(1):13-18
南安五台山火山喷发中心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福安—南靖火山喷发带中段,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活动频繁而强烈。各类断裂构造及火山喷发不整合面发育。中或中低温火山热液通过断裂或不整合面渗透交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及硅化等,在南园组第二段顶部富含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火山玻璃质的熔岩、碎屑岩中绢云化强烈而形成了绢云母矿。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世伟 《地质与资源》2009,18(4):241-244
通过在本区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实践及认识,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际资料,运用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层古生物及同位素地质测年等方面的研究与对比,将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了6个火山喷发旋回,分别对应6个火山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