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8月,在北京建立了中美联合探空站。这是按照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一个半自动的探空站。全部设备系美国国内目前所普遍使用的3610MINI-GMD2/B系统。该系统由球载无线电探空仪、测风装置AN/GMD-2A、探空记录器AN/TMQ-5和3610高空大气数据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对高空大气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探测。图1为联合探空站设备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测风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述我省高空大气探测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国内、外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述我省高空大气探测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气探测范围很广,项目多,所用的方法和设备类型也很繁杂,涉及声、光、电、化学等各科学领域。本文仅就建立大气探测基本站网使用设备的几个方面,在国外研究的近况作一概述。一、高空探测系统高空探测系统包括探空、等高平移气球、飞机、火箭和卫星探测等。作为建立站网常规的高空探测,主要是探空、测风和火箭探测。本文着重于介绍30—40公里以下的基本站网使用的高空探测系统。 60年代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已能提供几十公里内的温度廓线和湿度层结,间接推算风场和气压场。国内外都在讨论高空探测站网和火箭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看来就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需设置基本站网。因为尽管高空站的任务有某些改变,但作为比较或提供低层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综合大气探测系统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国材 《山东气象》1998,18(4):4-11
1引言大气探测是基本气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4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气探测各分系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气象卫星从无到有,天气雷达从简易型到多普勒型,地面观测向遥测化、自动化迈进,新型高空探测设备将进行外场试验,专业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6.
汪富明 《气象》1981,7(8):19-20
目前我国多数气象站没有高空气象探测设备,每天只填一次简易天气图。而在制作天气预报时,又需要经常了解大气运动情况。在没有探测高空气象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能经常了解大气运动的情况呢?我们从1973年开始采用填绘“测站云图”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将测站上空的云天,按照一定符号填入特制的空白图内称为“测站云图”。经过初步实践表明:①它能够反映测站附近的风场轮廓、气压场的简单形势和冷暖平流的分布,每天填绘“测站云图”数次,就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高空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1引言自前苏联杰出的高空气象学家莫尔恰诺夫(P.A.Molchanov)首先成功地施放了由他设计的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1930年1月)以来,无线电探空仪及其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已...  相似文献   

8.
大气探测是气象科学技术的基础工作。探测技术的每一重大改进,都将有力地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探测几十年来的发展是迅速的,由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到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卫星云图接收等,使人民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大气探测是大气科学的基础,许多大气科学的进展发源于大气探测的结果。大气是三维空间的流体,千变万化,因此需要经常性连续地监测,大气作为一个整体,要在广阔的地域、纵深的空间内进行测量。大气探测可分为如下的几类:1.地面气象观测;2.高空气象观测;3.大气遥感探测;4.气象卫星探测;5.特殊观测(中高层大气探测,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0.
《气象》2021,(1)
正该书内容包括高空探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数据采集和传输,高空温压湿探测,高空风向风速探测,高空探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及产品检验合格评定的原则和方法等。同时根据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需求提供了高空大气的基本特性,气象传感器的测量特性和气象要素量值传递,数据统计和处理,高空探测系统的静态测试,动态比对试验以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地基大气遥感探测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气象事业近20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数值预报、计算机通信及数字数据处理、图形工作站等新技术推动了气象工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加工、存储及输出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大气探测装备仍较落后,这表现在时空分辨率低,自动化程度低,数据质量差,这种状态急需改变。现在已有一些成熟的遥测和遥感技术用于大气探测,如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本文着重就气象基本参数如温、湿和风等的地基大气遥感探测计划作一简要的介绍。1 为何要发展地基大气遥感探测1.1遥感的优越性目前我国业务上使用的常规高空探测方法延用几十年了,它自身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气象》2021,(1):132-132
《高空气象探测和质量控制》曹云昌张玉存郭启云陈文广赵士伟等著该书内容包括高空探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数据采集和传输,高空温压湿探测,高空风向风速探测,高空探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及产品检验合格评定的原则和方法等。同时根据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需求提供了高空大气的基本特性,气象传感器的测量特性和气象要素量值传递,数据统计和处理,高空探测系统的静态测试,动态比对试验以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1高空探测体系的现状及展望大气探测是获取天气变化资料的基本手段,是气象学的重要基础。高空探测又是大气探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每天的天气、数值预报、气候分析和专业气象保障服务提供高空气象资料。目前我国的高空探测仅为有球测风,地面接收系统从60年代初40()MH的701型二次测风雷达,70年代的1780MHZ的702型、800MHZ的7O5型二次测风雷达,到80年代研制出的70lB、C型,705B、C型和702E型等二次测风雷达。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预测和气象服务的要求来看,我国的高空探测业务存在着探测精度低、同频干扰严重、探测手段单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大气探测研究所存雷电物理及其防护、雷电探测、雷电预警预报、目测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和高空探测资料质量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科研成果与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应芬兰维萨拉(VAISALA)公司和芬兰气象局(FMI:Finland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邀请,中国气象局组成高级代表团,对芬兰大气探测技术和空气质量服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考察人员有: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萧永生,监测网络司高空探测处赵志强副处长,气象信息中心王春虎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王晓云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探测技术部马舒庆主任。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气象仪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微机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2月20—26日在成都召开。会上报告内容涉及到大气遥感、天气雷达、高空观测、地面观测及大气探测的许多其它领域。微机应用涉及到观测系统的控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资料整理等各个方面。会议还有国内外微机应用动态的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我被选派参加中美大气合作计划之“培训和参与”项目,在美国天气局科技司(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下属的气象开发实验室(MDL:Meteorolog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超大城市观测试验建设的地基垂直遥感设备(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及风廓线雷达),使用2021年5—8月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备的探测优势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利用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得到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联合反演所得的边界层高度与探空资料计算及ERA5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比较,发现: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ERA5数据提供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激光气溶胶雷达适用于白天对流边界层的观测,微波辐射计适用于夜间稳定边界层的观测,使用微波辐射计与风廓线雷达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可以改善弱降雨时单设备的反演结果;联合反演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与单设备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均符合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得到的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探空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值的标准偏差为62 m,相较于ERA5数据提供的一定范围内大气边界层高度均值,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能更精准地反映更小范围内的大气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19.
杨金芝 《贵州气象》1998,22(6):35-36
大气是包围在地球外表的物质,整个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通过各种仪器来了解、研究地球大气的各种特性。高空气象探测是实验、研究自由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一门科学。通过各种仪器测量、研究高空大气的风、压力、密度、温度、湿度等随高度的分布规律及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云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及降水过程,冷暖锋面,飓线,台风等的探测和研究,是我国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之一。当前,世界各国探测30km以下高空的温度、气压、湿度的分布,多数是采用无线电探空…  相似文献   

20.
赵义勇 《内蒙古气象》1996,(1):34-34,38
谈高空大气无线电探测的技术体系赵义勇(内蒙古气候中心)从1930年原苏联巴甫洛夫斯克高空观象台莫尔恰诺夫教授施放世界上第一个时间间隔式遥测无线电探空仪到现在已整整65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无线电探空仪已发展到能够探测并描述从低空几百米到高空30多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