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在大量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天山南北麓库车山前拗陷和乌鲁木齐山前拗陷在第四纪时期主要的构造变动及形成的最新构造形迹,并利用石油地质研究的最近成果对山前拗陷中最新构造的形成、演化以及褶皱构造与基底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靖 《干旱区地理》1991,14(2):21-27
本文论述了天山南北麓山前地带及山间盆地边缘普遍存在的山前褶皱构造地貌特征。用板块构造理论探讨天山山区的板块运动与山前褶皱构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山前拗陷位于天山北麓,为一总体走向东西的槽型地,展布于东经84°—89°30′之间,东起奇台县,西至精河一带,长五百多公里。拗陷内为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物所充填。现代地貌主要表现为低山丘陵与倾斜平原。乌鲁木齐山前拗陷是新疆新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有新生代的褶皱、断裂,现代地震活动也十分频繁。新构造活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红层分布及其地貌发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新  彭华 《地理科学》2015,35(12):1575-1584
为了解全球红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貌发育的差异,对国内外红层的分布、形成年代、地质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岩性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红层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形成年代主要为中生代,尤以白垩纪为主,构造环境主要为古陆块活化时形成的断陷/拗陷盆地;沉积环境几乎全部为陆相,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古气候条件;岩性复杂,兼具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发育了丹霞地貌、红层高原、红层山地和红层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国外红层的形成年代跨度很大,从前寒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呈现出从老陆块向新陆块扩展的趋势;构造环境分为山前/山间拗陷堆积、地台拗陷堆积、裂谷盆地堆积和弧后盆地堆积;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兼具滨-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也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岩性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砾岩较少;发育的地貌类型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5.
矿山梁构造位于广元的西南,是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北段的典型冲断前锋构造之一,也是当前川西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构造之一。地质结构复杂,地表构造褶皱强烈、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大。深化矿山梁地面构造特征研究,对进一步在龙门山北段地区山前带中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大青山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地受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控制。在山前断裂强烈活动的地段,河流深发呈峡谷,发育多级河流阶地,河谷纵剖面为上凸形,谷底宽度与谷肩山高度之比Vf值较小;在山前断裂活动较弱的地段,河流侧蚀呈宽谷,河流阶地级数较少,河谷纵剖面为下凹形,Vf值较大。河谷纵剖面凹度与大青山抬升幅度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及其研究最薄弱的地区。本文阐明了盆地西部居延海拗陷的地层构成和中、下侏罗统的含煤性,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含煤地层的后期改造,探讨了含煤岩系与白垩系的构造叠合关系以及含煤地层的赋存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进一步找煤的思路、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天山构造地貌形成、演化及构造地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作为陆内古板缘山的构造、边界及动力条件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活动性陆内古板缘山地的造山旋回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构造力学机制分析方法,对区内构造地貌的形成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基本结论是:顺时针扭动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着本区的宏观构造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研究贺兰山、罗山洪积扇特征与山脉抬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是我国洪积扇发育的典型区域,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洪积扇保存良好,同时受高原隆起影响,此处构造多样,是研究洪积扇与构造运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基于3S系统在地学应用中的发展,通过遥感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典型山脉的洪积扇地貌特征:贺兰山山前洪积扇宽长比、扇顶角大,山麓弯曲明显,扇面坡度陡;罗山山麓平直,扇坡度陡,宽长比小。利用MATLAB、GRAPHER等统计分析了洪积扇细部特征与构造运动,特别是均衡抬升的响应发现:山前盆地沉降越剧烈,洪积扇扇面积与流域面积之比越小;构造活动年代越老,均衡抬升量越大,扇面宽长比越小,扇体横剖面越平直,洪积扇扇面积与扇高差之比越大,扇面积增长至75 km2,不再受控于流域情况;构造活动年代越新,山麓弯曲度、沟口间距越小,沟口与沟口高地高差越小,扇宽越大;就构造活动强度来说,山体构造抬升越剧烈,扇面坡度越大,扇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形成年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其年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详细的野外工作, 确定天山北麓发育7 级河流阶地, 其中T7、T6、T5 及T2 等主要阶地为河流切割先期冲积扇而形 成, 与4 级阶地对应的4 期冲积扇分别为F1、F2、F3 与F4。由于天山北麓构造隆升向盆地方 向迁移, 冲积扇呈串珠状发育, 背斜带间发育的冲积扇平面形态则由于南北背斜的限制而变 得不规则。基于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分析、ESR 与OSL 测年以及前人研究成果, 确定天山 北麓河流下切形成T7、T6、T5 及T2 等阶地的时间分别为约0.54 Ma BP、0.3~0.2 Ma BP、 28~8 ka BP 和全新世早期。阶地年代表明, 天山北麓3 级主要阶地T7、T6、T5 及对应冲积扇 发育与天山更新世3 个冰期间冰期旋回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2.
面积高度积分的面积依赖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积高度积分作为揭示区域构造相对活动性的指标,其面积依赖和空间分布两大特性会影响到它对构造活动的解释。以北天山10条河流流域作为研究区域,研究表明,在不同集流面积阈值下,天山北麓流域次集水盆地的平均面积高度积分与平均面积、平均高差都具有负相关关系。受北天山褶皱逆断裂构造带的影响,流域面积高度积分值的分布与构造带走向相一致,上游山地型次集水盆地面积高度积分值大于中游山麓丘陵型次集水盆地面积高度积分,揭示了面积高度积分存在空间分布依赖的特性。在大小不同观测尺度下,构造活动和基岩岩性差异对面积高度积分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玛纳斯河流域中,以不同集流阈值提取的不同面积大小的次集水盆地与各年代地层以及活动构造做GIS叠加分析,可以发现当集流阈值小于9km2时,面积高度积分值受到岩性与构造的双重影响,而当集流阈值大于20km2时,面积高度积分值主要反映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天气过程天山地形方案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芬  赵玲  赵勇 《中国沙漠》2012,32(4):1127-1134
为定量研究天山山脉地形对新疆强降水天气的影响作用,用WRFV3.1模式对2009年5月24日夜间至26日夜间新疆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的降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改变天山山脉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天山山脉的地形作用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在天山山区形成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地形的升高,降水分布更不对称,更不均匀,雨带在天山迎风坡一侧的带状分布特征越明显,迎风坡一侧的降水量极值越大;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暴雨在山脉迎风坡一侧的降雨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对其雨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②天山山脉对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西南暖湿气流有明显的分流与阻挡作用;天山山脉将西南暖湿气流分为南北两支,使北支的水汽混合比极大值减小,湿区范围增大;使南支的水汽混合比极大值增大,湿区范围增大。③天山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为“5·25”强降水过程在天山山区发生暴雨天气创造了水汽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昆仑山北坡暖湿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④天山山脉地形对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直至天山山脉北侧的气流有明显的阻挡与减缓作用,对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汗腾格里峰北坡强风带的形成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地形高度越高,产生垂直运动的地形抬升机制越强,地形强迫抬升作用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越剧烈\.⑤天山山脉明显地减轻了寒潮天气过程中南疆塔里木盆地的降温幅度,对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寒潮降温幅度也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对塔里木盆地的“保温”作用较准噶尔盆地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与GIS的库克苏河流域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伊犁河上游库克苏河流域冰川为例,利用1963年地形图、2004年的ASTER数字遥感影像资料及数字高程模型,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冰川范围,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63-2004年库克苏河流域冰川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冰川表现为萎缩的趋势,2004年冰川面积、冰储量比19...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格罗夫山地区漂砾的暴露年龄进行的研究表明,萨哈罗夫岭冰原岛峰的两块漂砾样品的 Be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1.24±0.11Ma和1.37±0.12Ma,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0.90 4-0.12Ma和0.44±0.04Ma。萨哈罗夫岭附近冰面上的漂砾样品的 Be和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是0.47±0.3Ma和0.44±0.04Ma。考虑到误差,萨哈罗夫岭三块漂砾的最小暴露年龄与相近高程的基岩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对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冰川消涨历史进行研究时,基岩和漂砾暴露年龄所反映出的冰川演化历史是明显吻合的。  相似文献   

16.
天山南北麓新生代地理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明了晚第三纪以来天山的大幅度隆起及南北麓沉积过程,着重从古植被变化论述了区内新生代的环境演变,并对天山南北麓的沉积环境异同作了对比。文章中首次提出天山地区第三纪以来可分为两个湿润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和三个干旱期(渐新世早中期、上新世、第四纪)。  相似文献   

17.
天山北麓黄土发育特征及形成年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天山北麓黄土年代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文章在对天山北麓河流阶地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黄土分布与地貌单元(河流阶地与冲积扇)的依附关系,同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分析与ESR测年,初步确定天山北麓地貌面上覆盖的最老黄土年代为0.54Ma B.P.,这为分析黄土所赋含的环境信息提供时间标尺.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天山地区冰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等数据,分析1990-2010 年来天山地区冰湖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融水径流的影响。近20 年来,天山冰湖面积平均以0.689 km2a-1 或0.8% a-1的速度扩张,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东天山(0.352 km2 a-1) 贡献的,其次为北天山,面积年均增率为0.165km2 a-1,西天山和中央天山的面积年均增率最小,分别为0.089 km2 a-1和0.083 km2 a-1。除在相对较低海拔(< 2900 m) 和高海拔(> 4100 m) 范围内冰湖面积出现减少的现象,其他各高度带的冰湖面积均在扩张,其中增率最快的在3500~3900 m之间,平均增速达1.6% a-1。冰湖扩张是本区气候变暖和冰川普遍退缩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中小规模的冰湖(< 0.6 km2) 对冰川退缩响应最为敏感。冰湖扩张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因气候变暖而导致的区域冰川水资源的亏损,每年大约有0.006 Gt 的冰川融水滞留在冰湖中,约占天山冰川年消融量的2‰,但也将加剧本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的频次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对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少砾质砂质壤土或少砾质粉砂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多砾质壤质砂土或少砾质砂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与海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区除低地草甸及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出现盐渍化和碱化外,其他地...  相似文献   

20.
汤浩  王旭  储长江  孙鸣婧 《干旱区地理》2019,42(6):1229-1238
东南大风是乌鲁木齐城区独有的强灾害性天气,通过研究发现东南大风是天山峡谷特殊地形造成的大振幅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触发的强下坡风暴。针对2012年3月30日乌鲁木齐城区出现的近10 a最强的一次东南大风天气过程,使用中尺度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产品发现: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从天山峡谷南端进入,一方面由于狭管效应在峡谷内300~400 m高度形成超低空急流;另一方面气流在进入峡谷过程中,因爬坡强迫抬升形成重力波。重力波在峡谷内与超低空急流发生耦合,在峡谷北端背风坡形成大曲率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运动引起动量下传,将超低空急流的能量输送到地面,形成水跃型下坡风暴即东南大风。在此过程中背风坡上空风向切变的临界层吸收上层波能量加强了超低空急流,对流层低层稳定层结对背风波的下沉运动起到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