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坡矿床是一大型锡石一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为了总结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标志,我们曾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矿床地质概况本区地层,主要是泥盆纪硅质页岩建造(D_3~2)和灰岩页岩建造(D_3~3),其上为石炭纪的灰岩建造(C_1,C_2).构造以褶皱为主,伴随断裂和裂隙.火成岩出露地表的有花岗斑岩及闪长玢岩岩墙,深部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 矿床为锡石-硫化物型.其中又分裂隙脉、  相似文献   

2.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九瑞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富锡、铅、锌矿产为主的大型矿田。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碱长化岗岩组成的彭山隐伏岩体为中心,各类金属矿床呈“晕圈式”分布。矿床的形成分为2个成矿期共7个阶段,通过对彭山岩体、典型矿床及围岩中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包裹体及稀土资料进行分析,反映出燕山晚期钙碱性花岗岩体的缦位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个旧矿区以产锡为主,同时伴生有色、稀有金属及贵金属。金和银与有色金属可构成伴生、共生矿床。银可达大型矿床规模,金可达中型矿床规模。 (一)地质概况个旧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中三叠统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和法郎组砂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岩。区内有印支、燕山期的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侵入体,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与燕山晚期的斑状与粒状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东坡矿田位于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带与湘中、南印支褶皱带的衔接部位。断裂以NE组最发育,是控岩控矿的主要构造。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是中上泥盆统的碳酸盐岩层。岩浆岩由老到新依次为花岗岩、花岗斑岩脉、辉绿玢岩脉。花岗岩可分为两期,均富Sn富F富碱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与中上泥盆统地层的接触带上,矿床可分为云英岩化花岗岩型、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的柿竹园—野鸡尾锡多金属矿床,不但规模大,而且集中了矿田内多种矿床类型于一体,由多阶段蚀变矿化迭加形成。  相似文献   

5.
湘东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的再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东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地质大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赋存在锡田复式花岗岩中及其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的接触带上,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云英岩(或云英岩一石英脉)型。该复式花岗岩可划分为主体(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补体(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和晚期侵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采用锆石SHRIMPU—Pb法,获得主体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30.4±2.3Ma(MSWD=1.6)。本文通过对课题组及前人其它测年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锡田复式花岗岩主体、补体和晚期侵入体分别属于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是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3701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3701铀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研究结果基础上,论述了该矿床的成因。3701铀矿床赋存在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灰岩中。花岗岩的黑云母钾-氩法年龄为318-202Ma,矿床的矿化年龄(沥青铀矿铀-铅法年龄)为65.0—30.75Ma,矿岩时差超过137Ma。矿床的热液矿化特征明显。成矿温度约100—300℃,属中、低温热液矿化。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较弱。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是多源的,其中硫、碳主要来自围岩,铀、铅主要来自花岗岩。矿液水以大气降水为主。铀背景值较低(3.12ppm)的成矿围岩,汲取了从花岗岩中淋出的含铀水体中的铀。被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加热了的地下水汲取围岩中的铀等成矿物质,在角砾岩带等地段沉淀成矿,因此该矿床属多矿源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在两次铀矿化间隔期间,早期矿体曾遭受地下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莲花芯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隆褶带西段,九岭成矿带西南部,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矿床的赋矿主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成岩年龄为(833±13)Ma,锆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通过与九岭岩体晋宁期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表明二者具有同期同源性。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区的赋矿主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属于九岭岩体晋宁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云南个旧锡矿阿西寨矿区矽卡岩型硫化矿为地下隐伏的铜、锡矿床,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体与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_2g)之接触带分布。属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硫化矿床;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同时为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矿物质来源。岩体围岩蚀变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硫化物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八面山萤石、钨锡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地层内,沿燕山期侵入的岩前二长花岗岩体环状分布。成矿具有多阶段、多类型特征,主要有矽卡岩型萤石、锡多金属矿床、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或矿化体)、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中低温热液交代(伴充填)萤石矿床等。其中以似层状、透镜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的萤石矿床规模最大,是近几年浙江省新发现的萤石矿床类型,对今后本区域进一步开展勘查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漠河县洛古河多金属矿床成因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古河矿床为额尔古纳地块东北部的一个以铅锌为主、伴生铜钼的多金属矿床。为确定该矿床的成因、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开展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和同位素测年工作。矿床地质研究表明,该矿床的主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赋存于额尔古纳河组大理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和细脉状构造为主;围岩蚀变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钻孔中矿体附近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变化范围为137 Ma±3 Ma~123 Ma±1 Ma,加权平均值为131.4 Ma±2.1 Ma(n=21,可信度95%);矿区内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变化范围为129 Ma±1Ma~116Ma±2Ma,加权平均值为121.8Ma±1.9Ma(n=16,可信度95%);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石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27.1 Ma±2.1 Ma。综合分析认为,洛古河矿床属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成矿岩体,成岩成矿时代为130 Ma~120 Ma,属大兴安岭北部早白垩世强烈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同时代同类矿床对比分析,初步认为洛古河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蒙古—鄂霍次克洋俯冲闭合后的造山后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2.
湖南芙蓉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湖南芙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与A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主要的四种矿化类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锡石硫化物型)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包括富含CO_2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矽卡岩型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400~450℃,云英岩和蚀变花岗岩型矿石的均一温度相对下降,主要分布于250~350℃之间,锡石硫化物型矿石中包裹体温度进一步下降.成矿流体主要由高盐度CaCl_2-NaCl-KCl-H_2O流体(盐度多集中在32.2 wt%~50.6 wt%NaCl.eqv)和富含CO_2的CO_2-CH4-NaCl-H_2O低盐度流体(盐度多集中在32.2 wt%~50.6wt% NaCl.eqv)组成.芙蓉锡矿云英岩型矿石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以岩浆水为主,锡石硫化物型矿石成矿流体中的水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成矿流体中的碳为岩浆碳与沉积碳酸盐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芙蓉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骑田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流体.岩浆热流体沿岩体周围裂隙对围岩和原生矽卡岩进行热液交代,在造成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热液蚀变现象的同时,导致了大规模的锡矿化.减压沸腾和低温流体与高温流体混合造成的沸腾作用是导致芙蓉锡矿锡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赞坎铁矿位于西昆仑造山带塔什库尔干地块西段,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陈俊魁等,2011;冯昌荣,2012)。铁矿体顶底板围岩分别为古元古代布伦阔勒群斜长角闪片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矿区南部出露早古生代花岗岩及霏细斑岩岩体;矿石类型以条带状及浸染状磁铁矿石为主,兼具少  相似文献   

14.
粤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根据围岩的差异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南雄县棉土窝钨矿床为代表,该矿床以寒武系砂岩地层、中粗粒花岗岩为成矿岩体围岩,以细粒花岗岩为成矿岩体,锆石U-Pb法测得细粒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53.82±0.96 Ma和146.95±0.84 Ma,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测得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50.5±1.4 Ma,黑云母Ar-Ar等时线法测得成矿年龄为151.0±1.2 Ma,从而得出棉土窝钨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同时由于前人测得中粗粒花岗岩的年龄为230±2.3 Ma,属印支期,证明了印支期花岗岩也可作为石英脉型钨矿的围岩;另一类石英脉型钨矿床以乐昌禾尚田为代表。该矿床以泥盆系灰岩为围岩,Ar-Ar法测得其成矿年龄为161.1±1.1 Ma,证明其成矿时代也为晚侏罗世。这两类实例证明了粤北地区钨矿床与晚侏罗世侵入岩关系密切,印支期花岗岩与泥盆系灰岩中也可赋矿,这对该地区寻找类似钨矿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载于《云南地质》1984年第l期(总9期)的“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浅析”一文,在阐述我国锡矿成矿时代的多期性时,把湖南省郴县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作为燕山晚期成矿期的一个实例,笔者认为不妥,说明如下: 与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有成因关系的千里山花岗岩体是个复式岩体,位于红旗岭矿区的西南缘,岩体呈岩株产出,出露面积9.5平方公里,侵入下限为D_8s。主体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测定值为1.72和1.39亿年(黑云母),湖南地质408队将其归入燕山早期第一阶段(γ_5~(2-1)),湖南地质科研所将其归入燕山早期第二阶段(γ_5~(2-2))。1982年11月《湖南地质科技情报》第6期刊登的“对  相似文献   

16.
波龙谷金矿床产于新生代火山岩岛弧环境。金矿体主体赋存于石英闪长玢岩岩体和岩墙之内和内、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为主,蚀变带和矿化带受石英闪长玢岩岩体、岩墙形态和接触带控制。矿床形成与玢岩岩体、岩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属于斑岩型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覃文明  何志美 《矿物学报》2007,27(Z1):527-529
个旧(西)花岗岩体因其东侧产有以锡铜为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而被诸多地学家所关注,以往其研究重点多以铜、锡矿为主,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其它铅、锌、铜、钼、金、银等多金属矿床(点)的关注甚少.随着滇南地区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和多金属成矿规律总结等工作的进一步加深,在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圈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异常,并发现了多处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点).综合矿化信息显示,岩体外围环形的多金属矿带是一个值得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矿集区.本文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铅锌矿床(点)的成矿规律进行探讨,为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安徽宣城茶亭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南缘的南陵-宣城盆地内,是近年来该盆地内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Cu-Au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是茶亭矿床主要的赋矿岩石,文章从石英闪长玢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入手,利用EMPA及LA-ICP-MS等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对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查明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具有高w(TiO_2)、低w(Al_2O_3)的特征,整体富Mg、贫Fe。黑云母温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上,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及压力,其结晶温度为746~773℃,压力为44~85 MPa,对应深度为1.7~3.3 km,平均为2.47 km,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深度相对较浅。黑云母中高的氧化系数(0.613~0.864)、高Mg#(0.557~0.864),以及w(MgO)介于14.73%~15.86%,均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为壳幔混源,并且以幔源为主。黑云母成分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下。浅部岩体具有较高的X_(Mg)值,表明浅部岩体氧逸度较高,可能指示随着岩浆的不断演化,残余岩浆的氧逸度不断降低。同时,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相对一般斑岩型铜矿具有较高的w(Cu),并且高Cl、低F。这些特征均有利于茶亭Cu-Au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厂矿区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森葵 《地质与勘探》2010,46(5):828-835
位于丹池成矿带的大厂锡矿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和重要的锡矿产出地。大厂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脉岩,位于主要矿床的两侧,成群成带分布。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是在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之后同期或充填时间前后相差不大形成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穿过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包含围岩角砾和矿化。花岗斑岩的SiO2、Al2O3、CaO和MgO含量较高,K2O+Na2O含量较低。岩石的氧化度较低,暗示成岩部位较深,属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其侵位固结前经过充分的演化分异,对成矿有利;闪长玢岩具有碱、铝、钛、镁、铁含量都较高的特点,岩石的氧化度较高。脉岩来源于地壳的重熔;脉岩沿南北向断裂充填形成,侵入时间晚于成矿期;矿床分带特征与脉岩的成岩环境一致;脉岩中丰富的主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变化趋势,表明其提供了成矿物质或者其所充填的断裂曾是矿液运移通道,在成矿后才被充填,脉岩本身也为成矿物质提供了来源;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可能是由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推测有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参与岩脉旁侧多金属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20.
小加山钨矿区位于东准噶尔成矿区中部南缘,处于博格达-哈尔里克构造带上。构造位置上矿区处于哈尔里克复式背斜中,构造线方向以EW向为主。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一段(D_2d_1~1)、和第二段(D_2d_1~2)。主要岩浆岩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少量中酸性花岗闪长岩脉。矿体赋存于邻近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体附近的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二段(D_2d_1~2)的变质晶屑凝灰岩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黑钨矿石,有用金属主要为黑钨矿,黑钨矿石英脉分为灰色含钨石英脉和白色含钨石英脉2种。四极质谱分析法测得矿床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CO_2为主,次为N_2、CH_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Ar、C_2H_6,液相成分以Cl~-、Na~+为主,次为Ca~(2+),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H_2O-CO_2-NaCl体系。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体主要位于围岩裂隙构造。钨主要由侵入围岩地层中的地幔热液迁移富集而来,W元素迁移过程中,含钨络合物成矿流体分解进而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