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7年南京酸雨特征及连续发生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1992—2017年逐日酸雨监测数据、2017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探空资料,研究了2017年连续酸雨出现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酸雨发生频率38%,为近5 a来最低;年降水pH值为4.92,大于2014年,小于2015年和201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最高、酸度最强,春季次之,夏季酸雨污染最轻;全年共出现了4次连续酸雨过程,高空多短波槽活动和低空切变的长时间维持为连续酸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背景,局地污染源、受低层风引导的外来污染物以及“假日效应”的叠加影响共同造成南京强酸雨的出现;此外,由于大气中水汽和能量的季节差异,也造成每次过程在降水强度、降水pH值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2005—2010年贵阳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贵阳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与酸雨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0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5 a来,降水pH值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型。贵阳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高;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镇江市酸雨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镇江市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对影响酸雨发生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酸雨年、季、月平均pH值均较低,酸雨强度均较大,春季和秋季是酸雨的高发季节。由降水量、风向、逆温及外来污染源垂直输送等气象要素对镇江市酸雨的影响可知,镇江市强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较高;NE、SE和E这3个风向对镇江地区酸雨的总贡献率超过50.0%;华北、华东、湖南和湖北地区是镇江市酸雨发生的可能外来污染源;低层(925hPa及以下高度)出现逆温时,更易出现酸雨,且逆温层厚度均较深厚;逆温温差的强度与酸雨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即温差越大,pH值越低,酸雨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或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区酸雨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杭州地区7个观测站的酸雨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近3年来杭州地区的酸雨变化和分布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地区近3年降水平均pH值在437~523之间,酸雨污染空间上呈现“西重东轻”的格局,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呈现小幅波动且变化趋势不明显。酸雨污染总体上夏季最轻,秋冬季最严重,春季次之。降水量与pH值和电导率的关系各站不一,其中临安、淳安、建德和富阳等地的降水pH值与降水量成正比,杭州和桐庐相关变化关系不明显。萧山比较特殊,各地降水电导率与降水量均呈反比; 在850 hPa偏北风的输送影响下, 降水酸度及电导率较高;降水pH值与最低层逆温的高度成正比,与逆温的厚度成反比,强酸雨时在降水前半段均伴随较严重的灰霾天气,逆温对降水电导率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 污染物SO2、NO2、PM10、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池近5a来GFE(L)型雷达探测的高空气象资料,对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变化特征和强度进行分析,寻找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进一步阐述逆温现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逆温现象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观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丹东市区酸雨的评估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丹东市区酸雨pH值空间分布较均匀,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降水pH值最低,且酸雨频率最高。不同级别降水量与降水pH值相关关系较大,雾有利于增强降水酸度。丹东市区出现酸雨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降水前期和降水期间地面风速对酸雨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850hPa的24h变温、降水前12h的风向及降水时的风速对丹东市区降水pH值影响较大,酸雨的850hPa主导风为偏南风;逆温和K指数对酸雨污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志兴  夏泽雄  彭量 《广东气象》2009,31(5):30-30,34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研究梅县地区近2年的降水pH值、酸雨频率以及气象因子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梅县地区的酸雨频率较高,强度较强;降水pH值的平均低值出现在12月-次年3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气象条件是梅县地区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宿迁市沭阳县和泗洪县观测站2007—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宿迁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比了酸雨pH值与降水量、降水电导率(K值)、酸雨频率变化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宿迁市5 a来酸雨单次降水pH值最低达3.26 mol·L-1,属强酸雨。5 a来,沭阳县降水平均pH值均达酸雨标准;泗洪县降水平均pH值未达酸雨标准。春秋季降水酸性最强,酸雨频率出现也最多,冬季则降水酸性和酸雨频率最低;地面风向对宿迁酸雨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形成宿迁酸雨的主要是东南风和东北风;宿迁市雨量的大小对酸雨出现百分率影响不大,但对降水酸度有影响,暴雨的酸性最强,其次是大雨。  相似文献   

10.
广州酸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1992—2008年酸雨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广州酸雨年变化明显,17年的年平均pH值为4.05,酸雨年均pH值最低达3.41,最高达4.53;17年的酸雨年均发生频率为86.9%,最低为71.8%,最高为98.6%;酸雨季节变化明显:春季pH值最低,夏季pH值最高;酸雨月平均pH值变化幅度大:pH值最低出现在2月,最高在12月。通过对广州雨水离子组分和污染物浓度分析表明,影响广州雨水酸度的主要离子为: 、Cl-、Ca2+、 和 ,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和NOx。广州酸雨形成机制不仅与污染源有关,还与污染物在迁移扩散过程的天气系统和边界层气象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降水pH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郑州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94~2005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降水pH值的状况和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近几年降水的pH值有逐年减小的趋势,pH值小于5.6的降水次数和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降水pH值秋冬比春夏小。酸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高消耗排放的SO2量较大,再者是机动车废气排放增加,另外气候条件对酸雨的形成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气象部门12个酸雨监测站2007—2011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酸雨污染总体上有缓和趋势。夏半年酸雨污染较轻,其中8月的污染最轻;冬半年酸雨污染较重,其中1月的污染最为严重。整个江西省都受到酸雨污染的威胁,但污染程度分布不均,江西中西部的吉安、宜春以及东北部的景德镇污染较为严重,江西中东部的鹰潭、上饶以及西部的萍乡污染较轻。通过对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发现,江西省降雨的pH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小雨、中雨和大雨的pH值较小,而暴雨和大暴雨的pH值较大。850 hPa层为北风(N)、东北偏北风(NNE)、东北风(NE)或东北偏东风(ENE)(总方向角为348.75°—78.75°)时,南昌降雨pH值较高,东南偏东风(ESE)时南昌降雨的pH值较低;850 hPa层为东风时赣州降雨的pH值较高,北风(N)时赣州降雨的pH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2-2018年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酸雨监测资料共1316个采集样品,统计分析降水样品中pH值和K值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7 a乌鲁木齐市年平均pH值为6.64,酸雨发生频率仅为4.56%,大气降水主要以中性和碱性降水为主,年平均pH值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且pH值在1998年发生突变,在四季中从大到小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采样期间,年平均K值为90.40 μs·cm-1,且呈下降趋势,2001年发生突变,在四季中由高到低的顺序与pH值相反,即: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乌鲁木齐市出现酸雨时地面和高空风向以偏北风为主,pH值与风速呈正相关,K值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由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在采暖季实行"煤改气",大大减少煤炭的用量,使大气所含SO2等含硫化合物明显减少,其次是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酸雨出现频率较2007年以前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年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007年日照市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伊宁国家基准气候站13a的酸雨资料,对伊犁地区酸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其它的气象资料和环境资料对于伊犁的酸雨状况所代表的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酸雨有很明显的季节特点,冬季最为严重,其中供热燃煤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2007年酸雨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五台山、大同、太原、长治、侯马5个酸雨观测站2007年1月~12月的酸雨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酸雨出现频率最高(85.96%),大同酸雨频率最低(36.36%);侯马站年降水pH值最低(4.09),酸雨强度最强,大同的年降水pH值最高(5.36),酸雨程度最弱;各站pH值最低值一般出现在秋、冬和春季,说明与采暖期燃煤有关。山西酸雨的成因主要与工业结构以及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