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依据流体中硫的氧化还原态与蚀变矿物组合划分为高硫化(明矾石-高岭石型)和低硫化(冰长石-绢云母型)两种端元类型(Hendenquist,1987;Heald et al.,1987;Ein-audi et al.,2003;Sillitoe and Hedenquist,2003)。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与碱性和偏碱性玄武质-流纹质岩浆活动有关,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斑岩成矿系统金属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矿床的形成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岩浆结晶阶段和低于固相线的热液阶段过程和演化 ,但对于流体从熔体出溶到熔体最后固结过程的理解却很有限。基于流体包裹体冷热台研究、单个流体和熔体包裹体原位无损成分分析技术 ,并结合挥发份和成矿元素在共存相间分配的实验和质量平衡计算模拟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金属成矿制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中从岩浆中挥发份的出溶和演化、成矿元素在岩浆热液过渡体系各相之间的分配、斑岩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 :( 1)岩浆熔体不仅含有足够的挥发性组分 ,而且出溶的挥发份能够被圈闭在流体包裹体中而成为岩浆出溶热液的实物证据。 ( 2 )挥发份和成矿元素不仅在岩浆熔体和出溶的溶液间分配 ,还将在熔体与盐水溶液、熔体与气相以及盐水溶液与气相间进行分配。Cu在岩浆蒸气中比在共存的熔体中要富集数百倍 ,而Cu ,As,Au(可能作为HS配合物 )则偏向于分配进入与液体相共存的蒸气相中。 ( 3 )成矿元素在熔体 /溶液间的分配系数受控于熔体中初始水含量与饱和水含量之比值和岩浆熔体与共存出溶水溶液的w(Cl) /w(H2 O)和w(F) /w(Cl)比值。 ( 4 )斑岩  相似文献   

3.
与花岗岩有关的铜矿床主要为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是铜的主要类型。研究铜在岩浆/流体相转变过程中的分配行为,对深入认识斑岩型铜矿的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铜在熔体/流体间分配实验的研究进展并分述了流体、熔体对铜分配行为的影响以及目前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期后流体活动关系密切,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成矿流体演化和矿质沉淀的机制是进一步探讨矿化富集规律及指导找矿的重要依据(Wang et al.,2004,2006;Hou et al.,2011)。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矿物中成矿流体的直接样本,矿床不同蚀变带内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所含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对不同蚀变带内流体包  相似文献   

5.
<正>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主要的铁镁矿物,在许多斑岩矿床中,其结晶化学式一般为:(K,Na,Ca,Ba)(Fe~(+2),Fe~(+3),Mg,Ti~(+4),Mn,Al)3(Al,Si)4O10(OH,F,Cl)2。黑云母的研究多以花岗岩类岩体为对象展开,指出其在推测母岩岩浆起源、成岩过程、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后期热液作用、钾化蚀变与流体演化关系及成矿元素富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Wones et al.,1965;Richard et al.,1974;David et al.,1979)。因此不同产出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对于斑岩铜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温度区间为200800℃范围内矿床的成因问题,例如岩体形成时代及顺序、矿化和热液蚀变时代以及热液活动时限等(Barra et al.,2002;Masterman et al.,2004;Deckart et al.,2005;Pollard et al.,2005;Campbell et al.,2006;Mao et al.,2006;Baumgartner et al.,2009;Redmond and Einaudi,2010;Sillitoe and Mortensen,2010;Vry et al.,2010;Shen et al.,2012;Zhu et al.,2012)。虽然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仍然不足以全面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特别是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丢失厚度120 km,该过程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相关矿床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Mo(Cu,W)、矽卡岩型Fe矿,热液型Pb–Zn矿和Au矿等(毛景文等,2003,2005;Mao et al.,2011,2014;Li and Santosh,2014;Pirajno and Zhou,2015)。值得注意的是,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俯冲-碰撞环境,而本区的斑岩型矿床与  相似文献   

8.
<正>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世后碰撞环境,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东西成带展布,如驱龙、达布等(Wu et al.,2014;Zheng et al.,2015),而始新世碰撞环境斑岩矿床目前报道的只有沙让钼和吉如铜矿(Zhao et al.,2014;Zheng et al.,2014)。沙让钼矿床位于中部拉萨地块,西藏工布江达县境内,是冈底斯带上发现的首例独立斑岩型钼矿床,目前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地质、  相似文献   

9.
<正>自东太平洋海隆(EPR)21°N首次发现高温热液喷口(Francheteau et al.,1979;Spiess et al.,1980)以来,沿EPR发现了一系列活动热液喷口和硫化物矿床。大量热液活动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喷口热液流体化学特征具有很大相似性(Von Damm,1990;Von Damm et al.,1995),例如最早报道的加拉帕格斯裂谷热液流体3He/4He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Lupton et al.,1977;Jenkins et al.,1978),沉淀形成的硫化物矿  相似文献   

10.
<正>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该区地处兴蒙造山带东端、松嫩地块北缘、挟于兴安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和兴蒙造山、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叠加增生的成岩成矿构造区(任纪舜等,1999;Wilde et al.,2000;吴福元等,1999;2002;Wu et al.,2011;孙景贵等,2009;Sun et al.,2013),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使得该区形成了一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内生有色、  相似文献   

11.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金山地区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床、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是以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其中,斑岩矿床与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顶部的高盐度岩浆流体有关;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床是近岩浆源的、从改造斑岩矿床后形成的含岩浆挥发份的热水中淀积形成的;而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床则是被侵入体侧向加热、侧向流动的中性—弱酸性热水淀积产物(相当于远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正>慢速洋中脊离轴区高温热液对流系统主要建立在超基性岩基础上,其成矿流体为碱性还原性流体(Bach et al.,2010),流体组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温海水与超基性岩的水-岩反应,该类热液区上的块状硫化物因此表现出相对特殊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Klevenz et al.,2011)。我们对Rainbow区(Lein et al.,2003)、Logatchev(Gablina et al.,2000)、Ashadze(Mozgova et al.,2008)等离轴区热液喷口流体  相似文献   

13.
李王晔  滕方振 《地质学报》2015,89(Z1):90-91
<正>碳酸盐熔体具有极低的粘度和独特的元素配分型式,是引起地幔交代作用和化学组成不均一性的重要介质之一(Yaxley et al.,1991;Rudnick et al.,1993;Coltorti et al.,1999)。火成碳酸岩是碳酸盐熔体结晶的产物,其镁(Mg)同位素组成可以为碳酸岩浆作用过程中镁同位素的分馏行为和地幔的镁同位素组成特征提供重要制约。为此,我们系统研  相似文献   

14.
玉龙斑岩铜(钼)矿床是亚洲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包含多种矿化类型,成矿作用复杂。作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岩浆熔融体的性质在玉龙铜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别从岩浆熔融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出发,解释玉龙矿床为何能成为玉龙成矿带中唯一一个超大型矿床的原因。在熔体演化方面,笔者主要通过对熔体密度、粘度的计算获得有关数据,以了解熔体运移、含矿流体分离的过程,以解释玉龙铜矿床为何能形成如此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
由岩浆后期热液流体萃取—运移—沉淀铂族元素和金被认为是形成富铂族元素矿床的一种重要机理。最近,苏联和加拿大学者合作进行了有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铂族元素和金在热液流体与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系数远远小于它们在硫化物液津与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系数。这一结果使研究者们对岩浆后期热液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花岗岩类的源区存在大量成矿元素;源区的成矿元素能有效转入岩浆熔体并随岩浆演化而逐渐富集,是花岗质岩浆能形成热液矿床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在流体自花岗质岩浆出溶的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进而形成热液矿床.因此,研究成矿元素(如铜、金等)能否从源区进入熔体并在残余熔体中得以富集,对评价花岗岩类岩石的成矿潜力、正确认识花岗质岩浆形成热液矿床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造山型金矿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被认为是变质流体成矿的典型代表(Goldfarb et al.,2005)。此外,变质地体中部分贱金属矿床(Cu、Pb、Zn)具有与造山型金矿类似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也被认为形成于变质流体(如Leach et al.,1998;Zhong et al.,2012,2013),部分学者亦将其命名为造山型矿床(陈衍景,2006)。目前  相似文献   

18.
<正>地幔柱岩浆作用是地球深部挥发分脱出的重要通道,形成了Fe-Ti-V氧化物与Cu-Ni-PGE硫化物岩浆矿床。二叠纪时期的峨眉山地幔柱(~259 Ma,Zhong et al.,2014)与西伯利亚地幔柱(~250 Ma,Kamo et al.,1996)形成世界级超大型的Noril’sk Cu-Ni-PGE硫化物矿床和攀枝花、红格、太和、白马、新街等Fe-Ti-V氧化物矿床,而峨眉山地幔柱硫化物矿床的规模较小。两类矿床的氧化还原环境有明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3)
西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发育众多斑岩型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代表,矿床的形成和岩浆-热液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流体的氧化还原性质对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矿床的品位和规模。西准噶尔地区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流体较多的呈现出还原性,可能是限制了矿床规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