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的成因,研究陨石、月球和地球的形成及演化,判断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准确地测定各个稀土元素在岩石中的含量,研究它们的配分比例,在地质研究工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丫他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金的活化与迁移及金的沉淀与聚集等地球化学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3.
稀土元素在热液中的迁移与沉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全球稀土资源需求不断上涨,此外稀土元素作为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等有关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深受地球科学界的重视。而热水溶液体系中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沉淀及分馏机制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对于理解稀土成矿作用、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示踪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稀土元素在热液体系中迁移、沉淀以及轻、重稀土分馏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稀土络合物的稳定性、溶解度以及搬运稀土元素的能干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稀土元素在热液中迁移与沉淀"研究中仍需完善及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火成岩岩石成因研究包括确定岩石性质、源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源岩熔融过程和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同化混染作用、分异作用及流体对岩石的怍用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以前多由实验岩石学来承担。近几年来,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包括浠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进展,使火成岩成因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稀土元素定量模式是稀土元素地球  相似文献   

5.
陈鸣 《矿物岩石》1990,10(4):14-21
通过同位素年龄、岩石化学、造岩矿物、副矿物、稀土元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自变质作用等方面,讨论了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斑状和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的期次划分。同时,根据花岗岩的若干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规律,运用微量元素定量模式,探讨了花岗岩浆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实验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角闪石属于双链硅酸盐矿物,为地幔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在海洋地壳、俯冲板块、变质岩和火成岩中。作为俯冲带的重要含水矿物,角闪石的广泛分布和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对于理解俯冲带水含量以及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俯冲带的地震活动、高电导率异常、地震波速异常和岩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对角闪石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角闪石具有非常复杂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征,由此也导致了不同角闪石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不同,包括脱水与脱羟基反应中元素迁移的差异、角闪石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碱性元素(K+Na)和H2O含量对热稳定的影响、不同空间群结构下的高压结构相变、原位条件下不同结晶方向的电导率异常、不同结晶学优选方位(CPO)下的波速异常等。已有的研究对于角闪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俯冲带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角闪石的高压脱水动力学、热物性和变形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作为标识元素,在地壳演化、岩石成因和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中,意义十分重要.人们在研究各种地质作用时,常利用稀土元素的丰度模式和系数作为判别的重要依据.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模式是:将稀土元素的丰度与某种球粒陨石对应元素的丰度,或多个球粒陨石丰度平均值相比较,将比值取对数作纵坐标,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作图,求得稀土元素丰度模式曲线,也有将某两个元素的丰度值相比得到元素对比值等.随着人们对稀土元素丰度理论和分布规  相似文献   

8.
栗木矿田花岗岩的稀土分布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地质体中稀土元素(REE)的组成特征,对于区分岩石类型,探讨岩石的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条件乃至地球、月球的形成与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结合我国具体地质实际,应用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在解决成岩成矿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栗木矿田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分布研究,为岩体型锡钽铌矿床的成因、找矿以及花岗岩成因类型讨论提供一个侧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涉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等多种学科 ,其中地球物理方法在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查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水合物的类型及物理化学性质、自然赋存和成藏条件、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手段以及水合物与全球变化和海洋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综合论述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研究的进展 ,并结合中国水合物探查研究的实际 ,初步预见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具有水合物成藏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稀土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正确考虑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活动性是运用稀土元素解释地质问题的基础,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湘中锡矿山锑矿田和矿床中蚀变硅化岩及其原岩,矿石及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稀土元素在硅化蚀变和矿化过程中的确有定的活动性,并讨论了制约稀土元素活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羟-氟磷灰石是介于氟磷灰石与羟磷灰石之间的变种。这次在山东枣庄发现的羟氟-磷灰石产在沙沟杂岩体内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岩石中。本文研究了它的产状、物理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模式等,讨论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盐类沉积物中通常含溴、碘及锂、铷、铯等微量元素,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对阐明盐类沉积环境、成盐发展阶段、成因找矿标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找矿与阐明沉积环境出发,这里重点研究的是溴,并根据盆地古卤水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初步研究了盐类矿物的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锡矿床的三个地球化学系列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锡矿床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划分出了三种锡矿床的地球化学系列,即亲铁系列、亲硫系列和亲氧系列。它们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均具各自的特征。三种地球化学系列锡矿床的形成与地壳及地球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花岗岩类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士元素是一组地球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元素,但是在它们之间仍存在着性质上的微小差别.随着地球化学作用条件的变化,稀土元素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分馏作用,这是稀土元素能够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的主要原因.稀土元素在花岗岩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解决花岗岩类的成因和物质来源、花岗岩类的形成作用与机理、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等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如何应用稀土元素于找矿,也已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工作,并显示出有意义的前景.一、判断花岗岩类的成因和物质来源目前倾向认为,花岗岩类具有三种成因:即基性岩浆分异型、地壳硅铝层重熔型和交代型花岗岩(包活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花岗岩),三种成因的花岗岩类在全岩和副矿物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与花岗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花岗岩的地质环  相似文献   

15.
开合构造的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清禄  杨巍然 《地质通报》2004,23(3):232-237
“开”“合”是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存构造带的开合演化过程中,有相应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响应。拉脊山及东秦岭早古生代开合旋回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从开到合,稀土元素含量、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等由低到高演化,而碱度则由高向低演化;由地球化学反映的一些岩浆作用属性、地壳构造属性也有相应的演化规律。作为地质作用过程的一部分,内生成矿作用过程与构造的开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构造动力之间的耦合作用是认识构造开合地球化学响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1构造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1)构造物理化学学科定义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地壳物质受构造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的交叉学科,是构造作用力改变物理化学条件进而影响地球化学过程的领域,即地质构造力与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相关性的研究领域。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构造力改变地壳岩石压力、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由此影响地球化学作用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收集石煤中稀土元素含量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石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剖析了石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石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但均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稀土元素的背景值,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石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多样,但以无机结合态或残渣态为主,部分石煤中稀土元素与有机质有关,部分兼具有机态和无机态。石煤中稀土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包括海相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区供给、热液流体(酸性、碱性、高温岩浆热液和海底喷流等)的侵入和地下水淋滤作用等。L/H、LaN/YbN、δCe、δEu等地球化学参数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推断石煤形成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等信息,具重要的地学示踪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学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地表风化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风化作用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许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Ce异常成因、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迁移方式、影响稀土元素分布和循环的主要因素,以及风化作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分析指出有机质和微生物作用对稀土行为的影响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海底热液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总结了海底热液及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控制因素。热水沉积物作为热液与海水混合的产物,其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随海水混入的比例增加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反映了二端元流体不同混合程度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Ce异常以及w(Y)/w(Ho)比值是用来示踪古流体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流体组成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研究煤中的稀土元素具有重要的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成煤期火山灰沉降及成煤后热液流体的影响,都可能造成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变高。稀土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复杂,因各自的形成环境不同而不同。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的供给,并且还受成煤过程中的微环境和古地理条件的影响。侵入煤层的岩浆只有温度足够高才可以改变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煤的变质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含量和迁移规律几乎没有影响。利用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识别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