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山岩体位于北秦岭成矿带西段陇山地区,属印支早期二长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及含少量角闪石,岩石富硅、富碱、铝过饱,贫铁、钛、钙、镁。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含量高。稀土元素总量不高,δEu为0.69~0.84,为铕亏损型,从稀土元素分配曲线上来看,呈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明显。整体显示S型花岗岩特点。与岩体有关的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其内外接触带及元古界变质岩残留捕虏体中,岩体接触带附近混合岩中的铀矿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宁陕岩体位于五龙岩体群最东部,由老城岩体、胭脂坝岩体及懒板凳岩体构成。岩性主要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可将岩浆活动划分为两个期次,早期以中酸性的石英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为主,形成时代约为222Ma~215Ma;晚期为酸性的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间约为210Ma~201Ma。宁陕岩体成岩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宁陕岩体主要源区来自于地壳物质,同时越偏酸性的岩石壳源物质越多,含暗色包体是幔源物质加入的显著证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南部巴特敖包分布着一套古生代中奥陶世花岗岩,其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反映该套岩石具典型TTG岩类特征,显示为洋壳向陆壳俯冲的产物。在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中取颗粒锆石样,和谐年龄值为430.3±13.1Ma。因此,表明该区在早古生代期间确实存在一个大规模的俯冲造山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太后庙稀土矿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嵩山地层小区,区内构造较为简单,石秤花岗岩体产于嵩山复式背斜南翼,在区内分布较广,主要为石秤钾长花岗岩体岩脉及小岩株和辉绿岩脉。区内发现共圈定出48条碱长花岗岩脉,脉体规模大小不等,属于轻稀土富集型碱性花岗岩矿床,在该区找矿方向主要是寻找碱长花岗岩脉。伽马场高背景值、岩性、地表、岩浆岩等找矿标志明显,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碱长花岗岩脉的形成机制研究,扩大找矿远景。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测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早古生代增生带与滨太平洋造域、大兴安岭燕山期岩浆岩带的叠加部位。通过地质填图及岩石样品分析结果,对测区内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进行了探讨。测区早石炭世侵入岩从早至晚由含斑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向巨斑状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粒正长花岗岩演化,具成分和结构双重演化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测区侵入岩为酸性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的高钾碱性系列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壳源。锆石U-Pb年龄集中在348-321Ma之间,为晚古生代时期锡林浩特微板块与南戈壁后碰撞阶段伸展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塔河县十七站—呼玛县韩家园子地区碱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碱长花岗岩属于过铝质(A/CNK=1.07~1.18)钙碱性(σ=2.07~2.45)系列,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稀土总量∑REE=33.04×10~(-6)~34.42×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5.41~17.23,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显示为LREE富集、HREE平缓的右倾型。微量元素组成具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的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及本文研究,认为早古生代中酸性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为后造山作用伸展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马巧燕 《西部资源》2023,(1):18-19+23
内蒙古固阳县金家窑子西早二叠世中性侵入岩由黑云石英二长岩、角闪石英二长岩和角闪石英正长岩组成,Si2O 66.63%~72.61%、Al2O3 12.31%~14.94%,具高硅、次铝、富钾,贫铁、镁、钛、锰的特点,属次铝的“I”型花岗岩类。岩石稀土总量中等,ΣCe/ΣY=3.02~15.78,稀土分馏程度很高,δEu 0.22~0.59,具明显的Eu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陡倾斜“V”字形。主体岩石形成于后造山挤压环境,晚期向拉伸环境转换。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北部发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莫尔道嘎——奇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岩浆阶段,共7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中基性杂岩一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是俯冲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期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一二长花岗岩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晚期正长岩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形成于造山晚期的伸展体制。整个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安徽省东至县南部地区出露的部分花岗闪长斑岩进行岩石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斑岩高硅、富碱,属于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岩石稀土总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弱的负Eu异常。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而亏损高场强元素(Y,Yb)。岩石显示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主要与下地壳有关,也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入。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连州地区文珍洞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大东山岩体北缘,有关大东山岩体形成年代仍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文珍洞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65.4Ma±1.9Ma,表明大东山岩体存在中侏罗世晚期岩浆活动。文珍洞二长花岗岩Al_2O_3含量为11.48%~12.68%,(Na_2O+K_2O+CaO)含量为7.40%~8.96%,Al_2O_3(Na_2O+K_2O+CaO),SiO_2含量为73.96%~77.62%,里特曼指数(σ)为1.30~2.29,显示岩石化学类型属于硅过饱和、铝过饱和、钙碱性花岗岩类。研究表明,文珍洞二长花岗岩为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中的改造型(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中南段(哈达营子区)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多金属矿化主要与中生代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文章论述了与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侏罗纪晚期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含矿性等特征,为该地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乌尔旗汉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 有侵入岩和火山岩。侵入岩依 据侵入关系由早至晚有英云闪长 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 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 长花岗岩等;火山岩有玄武岩及安 山岩等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岩 浆岩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分析研究和 年龄的确定对认识该区大地构造位 置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一强  高尚 《西部资源》2023,(5):50-52+66
凤凰山岩体具有较好的铀矿化显示,尤其在万隆昌-银宫山地区前人一直运用各种找矿方法进行铀矿化探索且提出了众多认知理论。本文通过构造、铀源、岩石地球化学、热液蚀变、已有铀矿化显示及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化对比分析,认为凤凰山岩体中万隆昌-银宫山地区具有较好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成因类型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构造活动带、不同的源岩及岩石形成作用过程的最终产物。在总结概括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花岗岩分类方法的不足,并尝试利用花岗岩的Nb/U比值判别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旨为以后判别花岗岩大地构造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地区出露大面积多期次的岩浆岩体,构成一条巨大的岩浆岩带。通过对东昆仑近年来获得的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东昆仑印支期岩浆岩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2个形成阶段。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形成于260-230Ma左右,岩性主要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形成于230-195Ma左右,岩性主要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这些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表明东昆仑地区在印支期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和构造作用过程,早期岩浆岩的形成与东昆仑洋壳大规模俯冲碰撞有关,晚期岩浆岩的形成与东昆仑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白沙区细粒石英闪长岩与后期形成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岩体富集Rb、U、K、Pb、Nd和Gd,亏损Ba、Nb、Ce、Sr、P、Zr和Ti,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细粒石英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7.81-12.30],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80-0.92)。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大似然法应用TM影象数据,对拉斯曼地区米勒半岛进行岩性自动识别分类。结果提取出该区的5种主要岩石类型即:1.片麻状花岗岩;2.正长花岗岩;3.富Fe、Al片麻岩;4.混合岩;5.条带状混合岩。说明用自动分类法进行地质岩性填图在该地区是可行的。它为南极地质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初步工作表明,该方法分类速度快,省时省力,能减少大量的野外工作。为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工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部中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侵入岩带、额尔古纳侵入岩带及阴山—燕山侵入岩带。其中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铝饱和型,高钾钙碱性系列。总体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铕总体上显示弱亏损。二长花岗岩总体属略富碱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为轻稀土富集型,铕强亏损。二长花岗斑岩属钠质类型,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属轻稀土富集型。正长花岗岩总体属富硅、钙,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且发育强烈的负铕异常。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总体属富硅,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发育较强的负铕异常。该期侵入岩总体为S型,少数为I型。表现出兼具大陆弧花岗岩(CAG)、大陆碰撞花岗岩(CCG)与后造山花岗岩(POG)的多重构造环境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9.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白垩纪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但具有低钾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点。岩石富集Rb、Th、Ba,轻度亏损Zr、Ti、Hf、Nb,较强亏损Cr和Ni,而且随着岩浆从基性向酸性成分的演化,富集(或亏损)程度加大。岩石的轻稀土元素中度富集,岩石的(Ce/Yb)CN比值较低。白垩纪火山岩形成在一个造山环境,是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然而,在利文斯顿岛不同地区出露的岩石其化学性质有所区别,因此认为它们可能源于不同的岩浆体系。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利文斯顿岛中部处于一个独特的浊积扇的构造环境。主要产在利文斯顿岛中部和汉那角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与其它地点的中生代火山岩相比,无论岩相学特征还是岩石化学性质均有所不同。因此认为它们的产生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该地构造位置所控制。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成分中碱高硅低,并且通常表现出高铝的特点,这些性质与百耳斯半岛的玄武岩极为相似。区域上火山活动不断发展,活动中心逐渐向北东迁移,导致粗玄岩岩颈和岩席生成,最后是英云闪长岩的侵入。更新世至现代的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以化学成分中的低硅高碱含量区别于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高M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内蒙古北部乌日尼图地区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重点讨论了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SiO2含量(wt%)较高,反映原始岩浆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在上升过程中经历的结晶分异程度较低。U-Pb锆石年龄测定结果为308±2Ma,代表了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石炭世。计算出石英结晶平均温度为999℃;斜长石结晶温度平均为1020℃;岩浆冷凝矿物共结晶时的深度约在3.3km-20km,其结晶条件代表岩体侵位时的物理环境,是在较深的岩浆房中结晶的,形成花岗岩的岩浆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过铝岩石,Rb/Sr平均比值为3.08,远高于整个陆壳的平均值。其物质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具有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反映在岩浆形成之前,地幔源区发生了俯冲交代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