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横行介士——馆藏蟹类标本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举办的原创专题展览,旨在向公众普及海洋蟹类、淡水蟹类的各种形态、栖息地生态环境等相关科学知识,全面展现蟹类物种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文章从策展原则、内容策划、组织实施3个方面探讨该展览以教育为核心、为公众创造难忘的博物馆体验。同时,积极反思存在的不足,为未来专题展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湿地齐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2013年的最后一项专题展览,此次展览以"湿地、生命、人"为主题,"低碳、环保"为设计理念。同时,设计材料以"瓦楞纸"为主,巧妙运用几何体的元素组合拼装,充分体现出"易拼易装、循环利用"的展示手法。展览将展出包括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等2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展出区域包括博物馆的中庭、回旋长廊和三楼专题展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湿地类博物馆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流程将有助于湿地类博物馆健康发展。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湿地类博物馆建设的前期规划、展览内容文本设计、建筑设计与施工、展览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等一般流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的不同流程,根据布展面积和布展经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博物馆建馆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业务方式,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博物馆陈列的展览思路和手法也逐渐发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展览类型独立运作的传统模式慢慢发生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多种类型展品相互补充的"跨界融合"类展示模式悄然兴起。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荷文化展为例,通过阐述展览的定位、主题和内容,分析"自然"与"人文"在陈列展览中的融合运用,总结该学科跨界展览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博物馆知名度逐渐提升,客流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开馆之初,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完全靠借展,发展至今已摸索出自办展览的经验,依靠自身的力量"量身打造"展览主题,从如数家珍的西溪民俗展、源远流长的中国荷文化、到书画家的"西溪"水墨作品;从儿童湿地绘画大赛、小学生的"稻草人"、到大学生的环保包装,不断推陈出新,多角度展示湿地文化,赋予博物馆新的生命力。为吸引观众,中国湿地博物馆不仅在展览的大众体验上用足心思,还开发和创新各种科普活动,让观众始终保持亲近感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立足西溪本上,挖掘湿地文化,充分利用馆藏,不断拓展和深化展览内涵,努力探索和创新办展模式,平均每年举办十场专题展览。2016年度,已举办了"同书西溪赋,共抒西溪情——全国书法邀请展"、"生命奥秘·脊椎王国——动物标本展"、"逐梦自然——俞肖剑生态摄影展"、"温暖旧时光——2016湿地主题少儿绘画展"、"糕中滋味·印里人生——西溪印糕版艺术展"、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国湿地博物馆与省各高校积极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志愿者服务工作。志愿者在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包括参观指引、秩序维护及疑难解答。除了上述工作,我们还鼓励志愿者主动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策划中来。比如,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在今年5月和中国湿地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策划动漫节分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示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区域尺度上对湿地植物进行多时段综合观测,识别湿地植物类型,并对植物生物量进行反演,定量估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因此,遥感技术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用单一种类的遥感数据源的反演,在反演精度和提取湿地植物信息的丰富度上存在缺陷,而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湿地植物信息的精度更高,应用前景广阔。重点从遥感数据源、多源遥感融合技术、湿地植物遥感分类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识别湿地植物类型的应用、湿地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以及应用等方面,阐述多源遥感技术在湿地植物分类和生物量反演研究中的主要进展,讨论多源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十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始终在思考和尝试,纵深挖掘西溪湿地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专题展览、戏曲展演、编撰西溪文化出版物等,"换道"超越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提升公众文化素质和博物馆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湿地保护和旅游需要共存共发展。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湿地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优势、农业产业现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湿地公园旅游策划为三大主题群,并将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等贯穿到旅游行为当中,使得湿地旅游质朴化,实现旅游与保护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博物馆紧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建筑设计以"绿丘"  相似文献   

12.
以河流性湿地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了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和湿地休闲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的保护与恢复、植物景观规划营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洪刚  洪剑明 《湿地科学》2006,4(2):146-154
近20 a来,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的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野鸭湖湿地博物馆于2007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体建筑俯瞰似凌空飞鸟,是华北地区首座湿地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达2050平方米,由序厅、野鸭湖湿地厅、认识湿地厅、保护湿地厅、环幕影厅、鸟类标本展厅和临时展厅组成,以介绍和宣传湿地知识为主题,有文字介绍近两万字,配套图片两百余张,各类动植物展示标本约两百件。通过文字图片、动植物标本展示、鸟类迁徙平台、虚拟阅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公园中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湿地的城市公园中营建水鸟栖息地,对维持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营建适宜的水鸟栖息地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北京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在鸟类栖息地恢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分析北京市公园中湿地的特点和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北京市常见的涉禽、游禽的生态习性及其对栖息地的需求,从水域形态和水位控制等水域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和群落配置等植物景观设计、驳岸形态和驳岸材料等驳岸设计三方面,探讨了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城市公园中的湿地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浙江省林业厅、西溪湿地管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湿地博物馆承办,浙江省旅游协会协办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在浙江杭州中国湿地博物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修复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3方面综合阐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采用植物进行石油污染湿地修复时,选择湿地环境下典型植物或者能适应湿地特殊环境的植物品种是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采用微生物进行石油污染湿地修复时,主要通过投加外源微生物和改变环境因素或施加营养元素刺激土著微生物等方式。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湿地的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增加植物吸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由于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对污染物浓度有一个耐受极限,植物和微生物修复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石油污染物浓度。为此,将湿地的石油污染浓度降到植物—微生物可降解范围内,并提高联合修复的降解效率,将是今后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修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持湿地生态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简要概述了不同湿地类型的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以此为基础重点总结了湿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水文水质、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和层次。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开展较晚,为提高研究的整体水平还需要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和高新科技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