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4年第2期景开华同志《高级储量比例问题浅见》和1984年第6期钟仕兴同志《也谈高级储量比例问题》二文读后,引起了笔者的共鸣,也有所启示。值此改革之期,对高级储量比例问题互相切磋,很有必要。笔者试从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读了本刊1984年第2期景开华同志《高级储量比例问题浅见》一文以后,根据笔者实践中的体会,也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地质与勘探”一九五九年第15期发表了于漧同志的“储量计算公式的选用”一文。文中分析了目前关于储量计算的各种情况的公式,并加以比较,提出了于漧同志自己认为正确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王晖  胡晓庆  肖大坤 《江苏地质》2023,47(4):383-389
海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基础资料尤其是探井与评价井资料较少,基于有限的资料形成的油田地质储量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基于100多个海上油田的地质储量相关研究工作,建立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三步法”:以地质储量规模、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油田地质储量分布特征;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探明地质储量进行综合储量品质分类,筛选出探明优质地质储量;按计算方法对控制地质储量进行分类,综合控制地质储量的认识程度及与评价井的距离,分析控制地质储量的可靠性,量化可供开发动用的控制地质储量。以渤海L油田为例,介绍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油田地质储量品质评价可以确定油田开发动用储量,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方案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矿井高级储量的比例,是地质勘探和设计部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是衡量勘探程度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勘探工程部署、勘探周期长短、和勘探投资多少,所以这个比例制定得合理与否,将影响到地质勘探的全局。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浅见,与同行们商榷,目的在于提高地质勘探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田绍东 《中国地质》1998,(5):27-28,31
1997年8期《中国地质》发表了笔者的“矿产储量/资源分类分级探讨和建议”一文,现进一步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夏士钧  高克勤 《贵州地质》1989,6(4):383-386
矿床的勘探深度和高级储量比例是地质勘探工作的中心问题,解决和处理好这两个问题,不仅能节约大量勘探工程,且还大大缩短了勘探周期,从而节约和减少国家资金的浪费和积压。  相似文献   

8.
LF-Y油田S区在ODP开发调整方案实施中,钻井表明构造边部变陡,含油面积变小,静态方法重新计算地质储量为1 328.30×104 m3,但该储量规模与油田生产动态不相符。结合生产动态法、储量反算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分析油田储量规模及合理性,指出了S区存在储量计算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通过动态信息反算地质储量的方法,反算储量规模在1 450.00×104~1 700.00×104之间,因此该油田西边无井控区域储量潜力可能性较大。结合重新开展的孔隙度反演、精细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再通过静态方法最终计算S区的地质储量为1 566.03×104 m3,储量规模增加了237.73×104 m3。以动态反算储量,并反馈到静态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之中,使两者达到较为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不但解决了S区储量不足的矛盾,使模型更加合理,剩余油分布预测也更加可靠,为ODP调整方案成功实施提供了储量基础;而且验证了油藏动态方法对储量问题研究的反证作用,从而实现了油藏动、静态结合解决地质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落实温家宝同志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紧密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科学地制定全国地质工作规划与发展战略,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的“地质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高级研讨会”,于2003年8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新时期我国地质工作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务实求新、承前启后的一次历史性盛会。来自国家各主要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近百余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与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同志、国土…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储量微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遂昌金矿在地质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完整的地质储量微机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对矿山地质储量进行动态管理,适应了矿产资源走向市场后矿山企业对地质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