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泥石化是华南热液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岭中段黄沙矿区223铀矿床绿泥石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区分出4种产出状态的绿泥石,识别了绿泥石的化学成分类型,计算了绿泥石的形成温度、n(Mg)/n(Fe+Mg)等相关指数,讨论了绿泥石形成机制环境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223铀矿床绿泥石主要分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铀矿共生型4种产出类型,为富铁的蠕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形成温度为200~282℃,属于中温热液蚀变;绿泥石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溶蚀-沉淀结晶和溶蚀-迁移-沉淀结晶2种方式。绿泥石化改变了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原岩中铀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成矿热液部分铀源和有利于铀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赣南上窖铀矿床绿泥石特征与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泥石化是上窖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之一。在对上窖硅化带型铀矿床岩(矿)石样品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岩相学观察基础上,运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了绿泥石的共生组合与形貌特征,测定了绿泥石的化学成分,并据此划分了绿泥石的化学类型,计算了绿泥石的形成温度、n(A1)/n(A1+Mg+Fe)值等相关指数,讨论了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1)上窖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类型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裂隙充填型、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和粘土矿物吸附铁镁质转变型;(2)绿泥石的Fe-Si图解显示该矿床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密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3)泥质岩为该矿床绿泥石的主要原岩类型,是多期次地质作用的产物,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变化于195.73~230.94℃之间,平均219.01℃,属中低温条件;(4)该矿床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为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2种;(5)绿泥石化改变了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铀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为铀成矿作用提供所需环境和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相似文献   

3.
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绿泥石化十分强烈,本文在对钻孔岩心样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岩相学观测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绿泥石的产出状态及共生组合关系,并测定了其化学成分,探讨了该矿床绿泥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①该矿床存在黑云母蚀变形成的绿泥石、长石蚀变形成的绿泥石、脉状绿泥石和与铀矿密切共生的绿泥石共4种类型绿泥石;②该矿床以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为主,个别为鲕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介于190.5~269.9℃之间,平均为224.5℃,属于中低温条件;③该矿床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分为溶解-沉淀机制和溶解-迁移-沉淀机制两种;④绿泥石化过程改变了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了铀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并促使铀的预富集。  相似文献   

4.
绿泥石化是南岭中段黄沙铀矿区中广泛发育的热液蚀变类型。在岩相学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了铀矿区内221、223铀矿床绿泥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类型与形貌特征,划分了绿泥石的化学类型,提出该矿区绿泥石的4种产出状态,探讨了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和环境,讨论了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区绿泥石:(1)在形貌特征上,矿前期绿泥石主要呈黑云母假象或星点状、团块状产出,成矿期绿泥石主要呈脉状产出;(2)在成因类型上,绿泥石主要有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共生型4种类型;(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00~310℃,其中与铀矿物共生型绿泥石的平均形成温度为215°C,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范围;(4)绿泥石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形成机制主要有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两种。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菲  孟华  聂逢君  严兆彬  张成勇  李满根 《地质学报》2016,90(12):3473-3482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具有明显的后期热液作用的特征,矿体空间展布主要受控于绿色-灰色砂岩的过渡界面,与绿泥石化的蚀变砂岩关系密切。通过对纳岭沟铀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依据绿泥石的成因与共生矿物的关系,识别出绿泥石主要的3种类型:填隙物型绿泥石,片状与黄铁矿共生型绿泥石以及黑云母蚀变型绿泥石;同时通过绿泥石的Fe-Si图解确定了纳岭沟铀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根据Al/(Fe+Mg+Al)-Mg/(Fe+Mg)的关系图解确定出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具有铁镁质流体和泥质两种来源,通过绿泥石中主要阳离子与镁的关系图解和计算得出的绿泥石形成温度共同确定出绿泥石是多期次的中低温热液流体作用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纳岭沟铀矿床的绿泥石形成至少经历了温度稍高的还原性流体和温度稍低的氧化性流体等两个期次的流体作用,稍高温的还原性流体与成矿关系更为重要。与绿泥石形成有关的热液流体作用不仅带入了部分铀,还促进了铀的活化和运移。  相似文献   

6.
向阳坪铀矿床是近年在苗儿山地区发现的重要矿床,绿泥石化是向阳坪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本文对向阳坪矿床发现的铀-绿泥石型矿石的蚀变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原位微区分析,查明了绿泥石相关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获得了其化学定量分析结果,划分了绿泥石的种类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泥石性质及其对铀成矿的启示。结果显示,向阳坪铀矿床绿泥石可分为黑云母蚀变型、裂隙充填型、铀矿物相关型和黏土矿物吸附铁镁质转变型4种。铁硅协变图解表明向阳坪矿床主体为铁镁绿泥石,部分为蠕绿泥石,含少量的密绿泥石。据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绿泥石形成温度变化范围为190~265℃,平均239℃,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其形成机制包括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2种。绿泥石化为铀成矿过程提供了所需的环境,促进了铀的活化、迁移并最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
赣南草桃背铀矿床位于会昌地区河草坑铀矿田,是一个大型火山岩容矿的铀矿床,成因机制存在较大争议。矿床内发育有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矿体主要赋存在火山隐爆角砾岩和震碎花岗岩中。文章以该矿床内花岗岩、火山岩及矿石中广泛发育的蚀变矿物绿泥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及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其矿物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和矿石中的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鲕绿泥石和蠕绿泥石,火山岩中的绿泥石则为相对富镁的密绿泥石。各类绿泥石阳离子置换关系主要以Fe、Mg置换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Tschermak(TK)和二八—三八面体(DT)替换机制。矿石中绿泥石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Ti、Li、Be、B、Zn、Ga、Ge、Sn、Cs、U、Rb和Ba等元素,并显示出较低的Th/U比值。矿石中绿泥石的结晶温度区间为201~269℃,平均值为242℃,属于中低温热液作用的产物。矿石中绿泥石的氧逸度(log f O2)变化于-48.4~-41.2之间,平均值为-44.5,硫逸度(log f S2)变化于-7.5~+2.8之间,平均值为-1.8,草桃背铀矿床的铀矿化主要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绿泥石化是大府上铀矿床重要的成矿期蚀变类型。绿泥石的形貌特征显示该矿床绿泥石主要有2种产出形态,即沿长石、石英等矿物裂隙生长呈蠕虫状集合体产出的绿泥石和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绿泥石。本文主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方法研究了绿泥石化学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绿泥石为富铁的蠕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形成温度为201.48~224.20℃,平均213.65℃,属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形成机制主要有"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两种方式。绿泥石成分特征对探讨铀成矿环境与矿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2)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4)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5)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相似文献   

10.
201和361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富铀矿床形成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田港 《铀矿地质》1989,5(2):66-71
区分出3种基本类型富矿:富矿类型、富矿床和富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中的201和361矿床均属于富铀矿床。它们形成于非带有利的条件,如丰富的来自花岗岩和可能部分来自深部的铀源;深断裂;良好的半封闭储矿构造;稳定的构造和热液对流系统以及充分的氧化还原。业已查明,持续保持■矿物沉淀而伴生的脉石矿物不沉淀或少沉淀是形成富铀矿的基本机制。实验表明,二氧化碳从UO_2~(2 )-CO_2-H_2S—SiO_4~(4-)体系中逸出,有利于沥青铀矿与SiO_2分开沉淀.其原理是二氧化碳从体系中逸出引起pH的增高,从而提高了SiO_2的溶解度,阻止其沉淀。  相似文献   

11.
第 1期油气化探数据的背景分析方法研究裴 韬 周成虎 鲍征宇 ( 1)…………………………………………………………塔北地区化探遥感技术探测油气藏的研究侯卫国 ( 6 )………………………………………………………………………地学核技术识别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试验庹先国 滕彦国 程 渤 倪师军 张成江 童纯菡 ( 12 )……………一种适用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土壤采样记录卡朱礼学 ( 16 )……………………………………………………………复杂地质构造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单延明 吴清岭 于承业 王建民 陈 斌 ( 2 2 )………………  相似文献   

12.
第1期英文摘要……………………………………………………………………………………………………………………(1)基于弹性方程与声学方程的裂缝模型正演与偏移………………………………杜正聪贺振华黄德济李忠(1)交互的初至波反演及静校正……………………………………………………………………邹强周熙襄钟本善(6)地震属性分析中水平切片的应用………………………………………国洪伟陈勃刘和芝刘伟张秀丽(10)测井解释中岩性成份的最优化变尺度法分析……………………………………骆淼潘和平樊政军马勇(16)利用BP网络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13.
CONTENTSSom。Advances in Eq一tion Geq伍ysics in Chixla一1992………………………Nia" Zo.’4~.f.Zo.’4~.f.(401)S。。。Ad——。sin*xPI口匠uI——G以不山ydcs人h一d一二g92………………··叫二瞩fLj刊一、*Doun(414)Th。勾叩lication of Subsllnace GeophysEcal Prospectinv to th。Solution of eologicalPx’OblemsEndun XZaoxlgmg曰。二d*Is士ru比…………………………………………二刀问问g*am)ltny毛2s)Soma NeZ Advare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 Induced POlallZ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No.1     
  相似文献   

16.
201、325和706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岩矿鉴定结果和电子探针绿泥石分析数据为依据,将325、706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分为假象绿泥石和鳞片状绿泥石。后者由前者转变而成,转变过程中存在着铁的迁出与镁的加入,迁出的铁形成赤铁矿,可能是造成碱性蚀变带呈红色的原因之一。201、325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为铁镁绿泥石和蠕绿泥石,706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主要属密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少数属铁镁绿泥石。研究发现绿泥石变种由蚀变带原岩的∑FeO与MgO比值大小决定,与铀矿蚀变带是否为酸性和碱性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绿泥石晶胞中镁羟基和铝羟基相对比例大小不同,是导致其吸收位置在2259-2262nm和2348-2359nm的诊断性吸收峰发育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220铀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220铀矿田分布于中生代后地台构造-岩浆活化带中1220破火山口周围。成矿过程中有三期热液活动和两期矿化作用。第一期是碱交代型矿他,第二期是萤石-水云母型矿化。将沥青铀矿的~(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年龄作为成矿年龄,它略低于火山活动年龄。通过氧、碳、硫、铅和锶同位素研究,对成矿溶液来源及演化、成矿过程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成矿溶液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组成,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岩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3105地区泥盆系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待时  罗毅 《铀矿地质》1989,5(5):277-285
3105地区中、上泥盆统中产有多个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作者在前人工作[1,2]的基础上,通过卫片解译,铀-铅同位素体系研究,氧碳同位素和诱发裂变径迹等研究,对该区的控矿构造、铀源、成矿溶液来源和成矿作用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空间定位受晚古生代向斜盆地及其中的层间断裂带(F_1F_3)与北东向、东西向断裂交切复合部位及燕山期岩浆活动中心引起的环形构造联合控制;该区西部的燕山期花岗岩是成矿最重要的铀源岩;成矿溶液乃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铀矿床是经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累聚成矿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10号是玲珑金矿田内发育的一条高角度断裂,构造岩破碎,结构松散.除其内部碎裂石英脉部分重新胶结外,其他构造岩均未胶结.经过构造特征分析,其形成于主成矿阶段,而后期又发生多次活动,近几年在该断裂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通过剖面与平面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化学取样分析及玲珑金矿田成矿时期研究,10号断裂内发育的工业矿体属早期形成的石英脉矿体与后期断裂叠加的结果,早期形成的石英脉在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并分散到断裂带中,加上金元素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发生短距离运移,形成了目前的工业矿体.10号断裂多次活动对早期形成的矿脉起破坏作用并使金元素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20.
512—1铀矿床矿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汉 《铀矿地质》1990,6(4):203-212
512-1铀矿床位于白依背斜北翼志留系下统中,含矿岩层为碳质泥质板岩所夹的硅灰岩透镜体。区内岩浆岩不发育。铀矿体受地层、岩性、东西向走向断层和北东向切层断裂破碎带控制,呈透镜状,以边幕式斜列产出。合矿岩石主要为破碎或碎裂的硅质灰岩、硅岩。铀赋存形式以吸附状态为主,有少量的沥青铀矿、铀黑和铀的次生矿物。铀通过同生富集,后生再造等多期地质作用富集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