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选擇花崗偉晶岩脈地質测量比例尺之前,必须掌握花崗偉晶岩脈的空间分佈规律。花崗偉晶岩脈类型矿床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偉晶岩脈分佈密集,它們往往是成羣成組的出现,而一羣一组的偉晶岩脈就常数以千、百計。圍岩常为变質强烈的岩石(片麻岩,混合岩,貫入片麻岩,結晶片岩等)。岩脈多分佈于母岩侵入体的內外接触带中,一般离母体不超过二公里。因此在空间分佈上,花崗偉晶岩脈圍繞着侵入体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矿田。在同一構造單元中,同期侵入体所形成的矿田,分佈面积可由数百半方公里到数万平方公里,我們称之为花崗偉晶岩脈分佈  相似文献   

2.
次生石英岩     
次生石英岩是1901年蘇聯地質學者費特洛夫和泥紀金在北烏拉爾博古斯洛夫斯基山區的地質研究專著中所提出的關於圍岩蝕變的一個嶄新的名詞,他們所指的是一種從安山斑狀岩和凝灰岩等所變成的矽化岩石。但其中所含SiO_2的含量,與其原生岩石所含者大致相仿,即含60%左右。後来這個名詞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矽化岩石方面去,甚至包括了從火成岩(侵入岩及噴出岩都有)到沉積岩以至變質岩所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部黑鎢矿脈狀矿床的圍岩蝕變現象以云英岩化,矽化及絹云母化为主。茲分別就其存在的地質条件,岩石的形态及大小、物理性質、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形成过程及其含矿性等作如下的分析研究。一云英岩化 (一) 云英岩化存在的地質条件云英岩化主要形成在花崗岩、石英斑岩、閃長岩、閃長玢岩、变質砂岩、板岩、千枚岩以及砂岩等岩石中的矿脈边部及其附近,或呈單獨在。它們常常出現在不大的侵入體中,或是岩基的岩鏡等部,或是向上滲入很远而至侵入體的岩枝和它的上复岩层中。  相似文献   

4.
一、地質概况 運礦岩多為酸性或次酸性侵入岩,圍岩為鈣質岩層。矿体常生於稍離接觸帶之鈣質岩層中,尤以含炭質薄層灰岩成礦最佳,因炭質能促使礦液中金屬硫化物的沉澱作用,薄層灰岩易被交代。礦体形狀極其複雜,一般多呈柱狀、囊狀,间有脉狀帶狀或板狀者。產狀恒受成矿前後構造之控制,緩陡不一。主要金屬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引述的是东喀尔貝含錫黑鎢矿脈中黑鎢矿、白鎢矿与黃铁矿之間相互共生关系的一些有兴趣的資料,其矿物間的相互关系常成为推測成矿作用的依据。在叙述上述矿物間相互关系之前,首先談談喀尔貝含锡黑鎢矿床的一般情況。在喀尔貝的石英脈黑鎢矿床是一般常見的大型脈狀矿床,黑鎢矿化不均匀,常呈巢狀产出。圍岩主要是上二叠紀花崗岩,矿脈与花崗岩的接触处受到了强烈的云英岩化作用。該区含錫黑鎢矿脈矿床中的矿物成份均相类似,其中主要矿  相似文献   

6.
个旧锡矿区两个成岩系列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浆岩的物源、岩类、物化特征及成因将个旧地区的火成岩划分为幔源分异系列和壳源重熔系列。幔源分异系列经历了从火山岩到侵入岩演化阶段,火山岩阶段由拉斑玄武岩系经高铝玄武岩系演化到碱性玄武岩系;侵入岩阶段由基性演化到碱性岩浆岩(斑岩)。壳源重熔系列在矿区仅有重熔岩浆阶段,经历了从混染型(斑状)到侵入型(粒状)花岗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第六講 变質作用和变質岩为什么会有变質岩在前面几講里我們談到了地質作用,这是一种極其偉大的自然力量;有了它才能够形成地球外壳的各种岩石。如大家都知道的,火成岩是由內力造成的,而沉積岩則是由外力產生的。除此以外,地質作用还常常使已經生成的岩石發生变形、变位和变質。在这一講里我們將談一談岩石的变質和它的变質物——变質岩。岩石能够变質,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离奇。那么坚硬的石头还会变質嗎?產生这个疑問是很自然的,因为我們日常生活中誰也没有看到岩石的变質过程。我們看到的石头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日子久了,  相似文献   

8.
矽卡岩型白鎢矿床,无論在国內或国外,大多数是生在花崗岩类岩石和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但是这种矿床发育的强度及其矿化的规律,显然是受着許多复杂地質因素的影响。例如侵入体的大小,物質成份,形狀和侵入的深度,圍岩的性質和構造,以及侵入岩漿期后的气化作用和热水溶液的化学性質等,对于这种矿床的成因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茲將这种矿床地質及其矿化特点略述如下。一、地层层位和岩性是控制矽嘎岩矿床生成的主要因素。在华南这种矿床大半是生在泥盆紀的跳馬澗  相似文献   

9.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59,2(4):119-120
鈾矿虽然已在許多不同地質环境中找到,但目前只有兩种类型已經証明具有工業价值。大多数鈾矿系采自脈狀矿床,如此屬刚果的大申科洛伯维矿(Shin-kolobwe mine)。世界生产鈾的其余部分几乎全都采自沉积矿床中。只有很少量是由偉晶岩矿床及砂矿矿床开采岀来的,并且常常是作为开采其他矿产时的一种副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最近幾年來積累了大量的實際資料,因之有可能探討一下关於钽在偉晶岩過程中生成的規律和钽的礦化类型问题。由於在現有的文献中,對這個問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同時也考慮到這些原理在普查找礦中所具有的實際意義,認為有必要簡短地闡明一下若干钽及偉晶岩過程中生成的一般規律,而不累贅地列舉蘇聯某些礦床的實例。钽和铌的地球化學特性是非常相似的,在各種礦物中經常一起出現,並且是地球化學中的典型共生元素。其二者(Nb/Ta)的比值在不同的環境下,在不同成分的岩漿及其派生的脈岩中顯著變化,這与地質作用的發展過程是分不開的。這就構成了此元素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老盐边地区内晋宁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基性—中性—酸性的各类侵入岩体达30余处,出露面积大于200km~2,年龄910~775.6Ma。侵入岩发育了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具较典型的高硅富钠贫钾特征。根据冯艳芳、邓晋福等TTG岩套分类命名方案,区内中酸性岩类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比已有研究结果,该火成岩组合属活动大陆边缘弧(科迪勒拉型)的火成岩组合,应形成于前震旦纪原特提斯大洋俯冲作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形成的深部物质组成和壳幔结构一直是地学研究中被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胶东地区发育很多(燕山期)的大型超大型的金矿,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区。本文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揭示区域火成岩、致矿火成岩组合及其特征,探讨金矿发育时的深部物质组成和壳幔结构。区域上成矿前的侵入岩组合为含少量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TT)的花岗闪长岩+花岗岩(G1G2)组合;区域上发育的青山群为含有高镁安山岩(HMA)和镁安山岩(MA)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粗安岩玄粗岩粗面岩组合;矿集区的致矿火成岩组合为含有高Mg闪长岩类(HMgδ)+Mg闪长岩类(Mgδ)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上述火成岩组合,以及TTG1、HMA与MA系列火山岩、HMgδ和Mgδ的存在,指示弧火成岩的组合,其各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亦具有弧的特征,因此,上述火成岩及金矿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具有俯冲带的壳幔结构和物质组成。各种不同的火成岩指示其可能分别来源于俯冲带不同部位的局部熔融,指示洋壳、上覆地幔楔以及上覆陆壳具有异常热的壳幔结构,即热的洋壳、热的上覆地幔(软流圈)、热的陆壳。致矿火成岩事件、成矿事件均在大规模的壳源(或壳幔)侵入岩浆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13.
細瓷原料主要有四种:即高嶺土、可塑性粘土、長石、石英。其中用量最多的是高嶺土和可塑性粘土,現僅就这兩項細瓷原料質量鑑定的方法,提供一些材料。高嶺土与可塑性粘土同其他礦床一样,評定其質量好环有以下二个基本原則: (1)化学成分均一,且合乎要求; (2)物理性能均一、且合乎要求。什么样的化学組成算合乎要求呢?高嶺土和可塑  相似文献   

14.
辉石作为一种主要造岩矿物广泛出现于许多岩类中,在基性火成岩中它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平衡条件下辉石的产出条件及其有关的相平衡关系,前人已有大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白士倜 《地质论评》1938,3(2):159-166
安康區產金之處,多在漢江沿江北岸各小支流之河床中。(即由秦嶺南流之各河流)砂金來源,原屬山金,此乃爲吾人所共知者。蓋山金原產於火成岩,變質岩或片麻岩中之石英岩脉內。該含金石英岩脈,因天然風雨及其他動力作用所破碎,  相似文献   

16.
花崗偉晶岩脈的深部勘探工作是在地表勘探工作以后(参看“地質与勘探”1957年第20期)及在一定的評价基础(同上21期)上进行的。进行深部勘探工作前,必须对地表勘探工作所获得的地質资料进行反复的論証,明确勘探的目的,然后选定勘探手段。现將各阶段的工作分述如下。一、反复驗証地表勘探工作所获得的资料花崗偉晶岩脈变化是极不规則的。每个矿田,每条矿脈都有它一定的主要含矿带、次要含矿带及无矿带。必须详細观察并收集它們发育在矿脈的哪一部份以及它們在矿脈中发育的情况。例如,有些矿脈主要  相似文献   

17.
在地質勘探过程中,有时在同一侵入体內,同一組矿体有的暴露在侵入体表面,有的則蘊藏在侵入体內部,即所謂“盲矿体”。如果对这些矿体在空間分佈规律,不能得到正确了解,无疑会給地質工作帶來困难,因此进一步研究盲矿体的尋找途徑是一項很有意义的工作。笔者因水平有限,不能提供足够資料,仅就个人在花崗岩脈狀钨矿床中尋找盲脈的几点膚淺体会提出商討。  相似文献   

18.
四川老盐边地区内晋宁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基性—中性—酸性的各类侵入岩体达30余处,出露面积大于200km2,年龄9102,年龄910775.6Ma。侵入岩发育了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具较典型的高硅富钠贫钾特征。根据冯艳芳、邓晋福等TTG岩套分类命名方案,区内中酸性岩类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比已有研究结果,该火成岩组合属活动大陆边缘弧(科迪勒拉型)的火成岩组合,应形成于前震旦纪原特提斯大洋俯冲作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喷出岩较发育,前人将其划分为"半瓦型"侵入岩、"安定型"侵入岩和"龙康型"喷出岩3类,3类岩石普遍缺乏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在对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喷出岩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AICP-MS技术对其进行锆石U-Pb测年,在半瓦型侵入岩和安定型侵入岩中分别获得了254.0±2.0Ma和244.2±4.4Ma的加权平均年龄,在龙康型喷出岩中获得251.9±3.0Ma和255.92±0.72Ma加权平均年龄。结合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将富宁地区"安定型"侵入岩的时代界定于中三叠世,将"半瓦型"侵入岩和"龙康型"喷出岩的时代界定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0.
力馬河区域地質概述本文所述的地区位于康滇地盾的中部东側。区內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和部分中生代的陸相沉積岩層,而古生代及震旦紀海相地層僅分布于区域外圍。无論是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的火成岩均广泛出露于古生代以前的地層中,加上多次的構造作用,使这里的大部分岩石都遭受深度的变質。(如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