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秦岭东段的不同地区,由于早期地壳形成阶段的差异性地质演化,使其西部地区在硅铝壳成熟度、酸性岩浆活动的规模和铀含量等方面均强于东部。元古代发生大规模裂谷活动,早期为陆间裂谷、中期产生大陆边缘裂谷,晚期推覆造山作用使裂谷消亡。早古生代局部地区又发生裂谷活动。裂谷活动使元界继承了太古界铀含量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本区花岗岩分属岩浆型(同熔型)和混合交代型。多数同熔型花岗岩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0,δ~(18)O< 10‰,具有高的LREE/HREE比值,Eu亏损不明显,Sr含量高于围岩,Rb/Sr<1。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相比有更多的下地壳物质加入。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使岩石中的铀发生活化、迁移,在有利聚矿部位富集。铀-铅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部分岩体存在较高的供铀率和供铀机率,对铀成矿较为有利。作者认为:西部太古界出露区内部及外围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以及EW向和NW向构造交切部位是寻找铀矿的有利地段;在秦岭群西部强混合岩化区应主要寻找叠加于古生代矿化之上的热液型、碱交代型铀矿化。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层岩石中元素丰度及其演化资料说明,早古生代末期的火山作用与放牛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从时空关系、物质组分以及矿化和元素在多种介质中的分带规律都表明矿床、原生晕和华力西早期后庙岭花岗岩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矿床同位素研究结果,成矿成晕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但有部分来自上地壳。后庙岭花岗岩以Ⅰ型为主,并兼有S型特征。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同熔岩浆,但也有部分火山-沉积岩系同化重熔物质加入。根据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5成岩物质也应以深源为主。后庙岭花岗岩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放牛沟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以下地壳为主并兼有上地壳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湖北大别山天堂寨花岗岩成因类型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石 《岩石学报》1990,6(3):65-71
天堂寨花岗岩切穿大别群,不受区域褶皱轴和最老地层控制,根据岩石的主化学成分、稀土元素成分、铅同应素组分、δ~(18)O、(~(87)Sr/~(86)Sr);值以及黑云母成分和副矿物组分,它不是一个混合交代型的花岗岩体,而是一个Ⅰ型或同熔型的岩浆花岗岩岩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改造型花岗岩相对富放射成因铅,其铅同位素比值较高,Pb/~(204)Pb>72;且相对富铀铅而贫钍铅,~(208)Pb/~(206)Pb<2.1。同熔型花岗岩则反之。利用有关的铅同位素图解和参数,可对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其成岩物质来源的关系,可从铀(钍)铅同位素的演化得到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能够提供有关成岩物质来源的信息,从而作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又一个稳定同位素标志。  相似文献   

5.
龙首山中段芨岭早古生代花岗岩体与碱交代型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龙首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带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对芨岭岩体的成因、岩浆源区性质以及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还了解得不多.花岗岩体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期次花岗岩(早古生代第一次灰白色二长花岗岩、第二次肉红色二长花岗岩、晚古生代肉红色细粒(钾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均介于大陆地壳范围内(0.706~0.718),同时有(87Sr/86Sr)i均值先升后降(0.707 12→0.710 00→0.707 89)、εNd(t)均值先降后增(-7.00→-8.09→-4.65) 的特征.不同期次花岗岩体tDM2均值分别为1 735.50 Ma、1 814.66 Ma、1 737.50 Ma,接近残留地壳年龄,表明岩体的主要物质来源为古元古代龙首山群地层,并有部分幔源组分或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岩体的Pb同位素比值较高,灰白色二长花岗岩的206Pb/204Pb=18.328~19.240,207Pb/204Pb=15.549~15.619,208Pb/204Pb=38.390~39.075,μ=9.37~9.43(平均为9.40);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的206Pb/204Pb=30.209~43.529,207Pb/204Pb=16.097~25.076,208Pb/204Pb=39.107~39.420,μ=18.47~30.24(平均为24.355);肉红色细粒(钾长)花岗岩的206Pb/204Pb=19.071~19.767,207Pb/204Pb=15.577~25.438,208Pb/204Pb=38.682~42.593,μ=9.36~9.49(平均为9.41),显示为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岩体的铅为混合来源但以壳源为主.Sr-Nd-Pb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钠交代岩(矿石)的(87Sr/86Sr)i、εNd(t)与早古生代第二次侵入的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极为相似,在(87Sr/86Sr)iNd(t)图解投影点也吻合,表明研究区碱交代型铀成矿主要与早古生代第二次侵入有关.其他期次花岗岩体同样具有高铀背景值,表明其可能也提供了一定的铀源.   相似文献   

6.
江西两类火山侵入杂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江西地区存在陆壳重熔和同熔两种类型火山侵入杂岩。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同位素组成:陆壳重熔型具有低的ε_(Nd)值,高的(~(87)Sr/~(86)Sr)_i,~(207)Pb/~(204)Pb和δ~(18)O值,同熔型具有高的ε_(Nd)值,低的(~(87)Sr/~(86)Sr)_i,~(207)Pb/~(204)Pb和δ~(18)O值。它们的主、微量元素组成也具有类似的区别。这些差异反映它们的物质来源不同:陆壳重熔型以地壳物质为主,上地壳端员约占70%,同熔型以地幔物质为主,上地壳端员仅占约30%。  相似文献   

7.
华南中生代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i-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合方程计算了这些花岗岩体的壳幔混合比例。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华南同熔系列花岗岩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陆边缘型,大陆内部型和断裂拗陷带型。  相似文献   

8.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山构造岩浆岩带的白马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铲子坪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7.58‰~+0.32‰,平均为-2.44‰,富轻硫,表明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自花岗岩浆,有部分地层硫酸盐中的硫混入;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很小。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和△γ-△β图解,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铅的加入;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的双重性,成矿晚期热液有大气水成分加入;碳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砂质板岩关系密切,与地幔或深部流体有一定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中的CO2很可能为壳幔混合;锶同位素研究表明,铲子坪金矿床的(87Sr/86Sr)i组成特征与华南陆壳重熔性花岗岩初始岩浆水的(87Sr/86Sr)i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其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铲子坪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 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慢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合方程计算了这些花岗岩体的壳慢混合比例。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华南同熔系列花岗岩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陆边缘型,大陆内部型和断裂拗陷带型。  相似文献   

10.
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为探讨矿区内的岩浆作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对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区花岗岩与二长花岗斑岩均属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可能是在岩浆底侵作用下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致;Sr-Nd-Hf同位素特征反映幔源物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87)Sr/~(86)Sr)_i值和ε_(Nd)(t)的变化趋势表明闽西南地区早白垩世地幔岩浆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逐渐加大,壳幔作用下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对闽西南地区成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详细的分析论证,重点对以"成因"作为金矿类型划分主线提出了质疑,提出了以"金矿床(体)在露头尺度上的标型特征"作为主要划分依据,摒弃成因含义以避免争议、限定划分尺度以避免逻辑错误、强调方便实际操作并服务于找矿实践和理论研究等项原则,制订了新的金矿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翔  董国臣  薄海军  韦少港  王鹏  张虹 《地质通报》2014,33(12):1918-1928
统计浙江、湖南、江西、湖北、新疆、青海、云南、广西、福建、河南、贵州、安徽、广东共计13个省(自治区)61个典型钨矿床(矿区)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的报出频率,分析得出矽卡岩型、热液型和斑岩型3种类型钨矿床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物组合既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的代表标型。如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段恒德 《矿物岩石》1991,11(4):83-87
本文分析了某盆地岩石、矿物和各岩类铀矿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认为矿化与火山口及火山口附近的构造破碎带、破碎蚀变带、构造裂隙密集带关系密切。总结了寻找火山口主要标志的方法。对探索新的成矿有利地段,寻找隐伏铀矿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类型锡矿床所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统计了云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南、青海和广西7省共35个典型锡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类型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3种锡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反映出的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似之处,如均出现锡石+白钨矿(或黑钨矿)的矿物组合,亦反映出不相同的地方,如矽卡岩型锡矿石榴子石报出率高,斑岩型锡矿锆石报出率高等。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形成环境,造山带地层可分为三种类型:形成于稳定地台、地位、或大陆边缘,且后期无强烈构造置换的史密斯型,形成于板块或地体边缘,并经构造多期置换表现出构造(蛇绿)混杂岩特征的非史密斯型和与介于二者之间具构造岩片特征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6.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奖励 《黄金地质》1995,1(3):34-3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中一酸性陆相火山夺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  相似文献   

17.
岩浆热液系统中矿床类型、特征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元厚  毛景文 《地质学报》2009,83(3):399-425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现今中国东部已知的岩浆热液系统中所出露斑岩型Cu-(Mo-Au)已基本上勘探完毕。如何寻找和发现深部及重新评价已勘探工作区矿床,这就需要勘探地质学家对产于各种构造环境中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形成的认知等知识。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在板块碰撞、以及造山后期拉伸环境下,与火成岩、次火山岩和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类型、矿床特征和矿化样式等方面的认识和进展,包括岩浆热液系统、岩浆热液和天水热液混合系统,到主要为天水热液系统中的热液系统定义和类型、不同系统中的流体组成和性质、岩体类型和岩貌特征、以及深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流体、流体与围岩之间反应所形成的蚀变特征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8.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giant landslide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ctual data for 70 rapid, giant landslides since 1900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landslides was largely predisposed by tectonics, geological structures, lithology and topography, and often triggered by rainfall and earthquakes. In terms of mobile behavior, the giant landslid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slides, slide-flows and flows. It is found that each type of landslide was constrained to certain geologic and topographic regimes. There are good correlations between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landslides and slope geometries, which confirm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opographical condition in the mobile behavior of landslides. Moreov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each type of landslide presents distinct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nature of the slip zone and properties of sliding mass. Brief analyses of five typical cases illustrate that landslide mechanisms can be conceptually depicted by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eir slip zones prior to onset of movement and following energy conversion during movement. Problems and questions related to experience in China suggest tha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rapid giant landslides ar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   

19.
631矿床赋存在多期多阶段的花岗质杂岩体中,位于混合花岗岩与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上。矿体产在以钠质为主的碱交代岩体中,产状与碱交代岩相一致。631矿床的主要矿化类型是碱交代型,其矿石中的主要工业铀矿物为变生锆石。经电子探针分析,变生锆石中,铀含量为2.1%,锆为28.8%,而锆铀的分布与变生锆石的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下热水的基本类型和成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型地下热水的δD和δ18O具有类似于现代大气降水的线性关系和环境效应,其δD低于当地大气降水,据80年代末检测其氛比值一般小于1,14C年龄逾20000aB.P.(华北),这说明循环型地下热水起源于区域古大气降水,且补给期为冷湿的雨期。封存型地下热水中贫氘富钙的Cl-Ca型烃矿床卤水,其δD和δ18O接近初生水值域,40Ar/36Ar值接近海岭型值域,反映水的一级起源──上地幔的脱水排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